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鲁迅和他的《朝花夕拾》教学目标:
1. 课前初读作品,大致了解著作中各篇章的主要内容。
2. 通过略读、精读、感悟等读书方式,了解作者的生命历程,消除对鲁
迅的隔膜,对其作品的隔膜。
3. 能运用课上所学的读书方法,选准读书角度,制作读书卡。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探究学习,了解鲁迅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消除对鲁迅的隔膜,
对其作品的隔膜。
2. 选准读书角度,制作读书卡。
学习准备:
通读原著中所有作品,重点阅读学习材料中的几篇作品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1. 根据课前预习,介绍鲁迅
出示鲁迅的生平简介,请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所认识的鲁迅
(预设:圣人、神人、大文豪、斗士……)
2. 根据课前预习,介绍散文集《朝花夕拾》
(从前文与鲁迅的距离感中,引出《朝花夕拾》的简介,并抓住“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历路程”这句关键句)
二、范例导读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为例,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制作读书卡。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学课文,简单处理,用概括的方式)
②《五猖会》(引导学生用好摘录的方式,并且落实好各种方式的读,做好感悟批注)
三、学以致用
按照范例,对所选的几篇文章进行阅读勾画,完成表格,制作读书卡(小组合作交流,共读共划共悟,集体展示)
四、课堂小结
“圣人”鲁迅,他有快乐的童年,也有被父亲、被学业束缚的烦恼,这是和我们一样的;在家庭遭受变故,父亲生病的人生磨难中,慢慢练就出了几分坚毅的品质,这也是我们所能拥有的;进入青年时期,一次次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几经探索,几番抉择,最后终于坚定了他用笔、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决心,这是不是又和将要步入青年的我们有几分相似呢?其实,鲁迅先生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个普通的人。
他并不是遥不可及,不可亲近的,他的作品,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也是如此。
五、课后作业
今天老师只是选择了一个阅读的角度,选择其中五篇,作为一个例子,教给大家一个阅读的方法。
关于阅读这部作品的角度还有很多,就像课本中告诉我们的一样:鲁迅的童年、笔下的那些人物、儿童的教育观念……
课后,你能不能选择或自己设计一个阅读角度,按照老师给你们做的示范,也设计一个这样的表格,制作一张这样的读书卡片,相信你的阅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童年快乐与烦恼圣人
少年磨难与坚毅普通的人亲近青年探索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