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参考书目▪主要教学指导用书:胡惠闵,王建军.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8-01▪其它: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第一部分:教师职业概述▪一、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三、教师职业的基本特性▪第二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一、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目标▪二、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素质要求▪第三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三、教师的个体教育学▪第四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一、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二、教学反思与方法▪三、研究性、理解性学习▪四、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第五部分:名师成长的案例分析▪第一节: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什么是教师?▪教师概念具有二种基本涵义:▪一种涵义是指社会职业。
一种以培养人、教育人为主要工作的职业。
如教师专业化概念中的“教师”。
▪一种涵义是指人,是指教师职业的从业者。
教师是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人。
如“教师专业发展”概念中的“教师”。
▪另外,教师又可以根据教育的阶段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如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
各级教师之间因其职责、教育对象等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别▪本课程主要讨论对象是中小学教师。
▪第一节:教师的职业发展一、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与时代特征(一)长者为师(二)官师合一、僧师合一,学者为师(三)教师作为职业人员(四)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一、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与时代特征▪(一)非形式化教育阶段:长者为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教育还没有从生长劳动中脱离出来;教育是与各种生产活动其它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
一般性的教育是与养老联系在一起的(如庠的词源解释),所以主要是以“长者为师”。
另一类教育与一些重要的社会活动,如祭祠仪式结合在一起的,主要是由氏族首领、巫师等来承担的。
//▪(二)形式化教育阶段:官师合一、僧师合一、学者为师▪教育从社会生产实践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活动,学校教育主要是被统治阶级所垄断,服务于政治和宗教目的(如我国古代所谓学在官府,西方中世纪教会教育),教师常常是由官吏和僧侣等担任。
学者为师,如在古代中西方都有一批著名的学者办的学校进行主要教学活动。
西方中世纪大学等。
▪(三)制度化教育阶段:教师作为专门的职业人员▪教师作为一个大规模职业群体的出现是在近代。
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大工业革命的成功,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厂手工业,科学技术在生产上得到空前广泛的应用。
生产的迅猛发展,不仅要求大大增加劳动者的数量,而且要提高劳动者的质量,从事机器生产的工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因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普及初等教育就成为急迫的问题。
欧美等国先后实施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普及需要大量的教师,于是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便诞生了。
▪(四)现代教育阶段: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20世纪60年代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地位,纷纷承认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职业者。
▪教师作为专业性职业的资料▪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建议》强调“教学应被视为专业”。
▪1971年,提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加强教师的专业化。
▪1986年,美国《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报告中同时提出以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
▪1994年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总结▪教师是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人▪教师职业伴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时代教育的发展而发展。
因而她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职业。
所谓古老,她起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几千年绵延不衰,所谓常新,教师毕竟是社会的存在,往往是与社会同步发展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会存在不同的教育制度安排,因而对教师的要求也会不同。
▪因此,我们要全面地认识教师既需要从纵深的历史维度,更要从时代横向维度,即从时代政治、文化、经济与人的发展等现实社会的具体性来认识。
教师从其现实性上讲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教师。
▪第二节: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化▪二、教师专业发展▪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化▪(一)何谓“专业”(profession)▪专业又称为专业性职业,最早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原始的意思是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
德语中专业一词是beruf,其含义是指具备学术的、自由的、文明的特征的社会职业。
专业是社会分工、职业分化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种职业能否被社会认可为一门专业是有条件的。
▪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必须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比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
▪一、教师专业化▪(二)专业性职业及其标准▪利伯曼(M. Lieberman)的“专业”标准:▪ 1.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2.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3.从业者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4. 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5.具有行为自主性,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6.非营利性,以服务为动机;▪7.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8.拥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职业道德伦理。
▪台湾学者曾荣光等的观点:一个成熟的专业所具有的特性可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科学的”知识基础或一套“专业知识”▪ 2. 利他主义(altruism)的服务理想▪ 3.同业人员的团体(collegium)▪(三)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达到一定的专业标准,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等的过程。
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声望、报酬等的提升;二是教育服务能力和质量提高。
▪具体来说,实现教师专业化需要:一是学科专业化,构建一套科学、适应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标准。
二是教育专业化,能够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教育;三是管理专业化,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四是职业道德专业化,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有效指导、规范和约束教师的专业伦理和道德规范。
第五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化。
教师从业者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自主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又称为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专业人格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与以往的理念相比,教师专业发展重视:▪教师内在的、主动的学习与发展▪教师终身的学习与一体化的发展▪教师个体化的发展▪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指向和框架;▪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根本途径。
▪第三节:教师的职业特性▪一、教师职业的社会关系特性▪二、教师职业的目标特性▪三、教师的职业对象特性▪四、教师职业劳动特性▪五、教师职业的学科、知识特性▪六、教师的职业道德特性▪七、教师职业的劳动价值特性▪第三节:教师的职业特性▪任何职业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关系、职业目的、劳动或服务对象、知识基础、职业道德等,要想全面地了解一个职业,就必须深入分析和把握该职业的特性。
▪这一节主要从教师职业特点的分析以及与其它职业的比较中来认识教师的职业特性。
▪一、教师职业的社会关系特性▪在所有的社会职业中,教师无疑是与社会存在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具有全面影响力的职业之一。
▪首先,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部门及其职业活动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而教师职业必然受到它们的影响与制约,与其它职业相比较具有。
▪第二,教师职业必然受到学生及其家长等社会个体的普遍关注。
▪二、教师职业目的、目标特性▪教师职业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包含如下特性:▪ 1.目标的全面性▪首先教师的职业目标必须同时综合地反映社会和人的两方面的需求;第二必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这与其它职业目标的相对单一性成为鲜明的对比。
▪ 2.目标的发展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 3. 目标的未来性▪教师是在为一个没有到来的社会培养人才,根本取向面向未来的。
▪ 4. 目标的模糊性或无限性▪ 5.教师职业目的归属于人自身▪教师的职业对象是人,目的是为了人,发展人。
▪三、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特性▪一是对象的多样性。
▪这并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对象所具个性的多样性,还包括学生的经历、经验、文化基础、认知方式、思维特点、个性等的差异。
▪二是对象的复杂性。
▪人是宇宙中最复杂最神秘的存在,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特尔斐神殿石碑上面所刻的,“认识你自己!”的任务,人类至今还远未完成,而人类的精神和心理世界无疑是这一难题的核心所在。
但这恰恰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们”的主战场。
▪三是对象的不可选择性▪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可选择性▪教师职业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与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共同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项高度复杂性工作。
▪四、教师职业的劳动特性▪ 1.教师的劳动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有效的教学从来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2.教师劳动依赖于教育对象的积极配合或参与▪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条件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主体间性的。
教学职业是一项对教育对象具有高度依赖性的职业。
▪ 3.教师的劳动时空具有模糊性▪是指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上的限制。
教师职业的时空界限是相当模糊的。
具有“无边界性”。
与这种职域无限性相联的还有职责的模糊性和无限性。
▪五、教师职业的知识特性▪ 1.教师职业所需知识的多样性,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为支撑。
▪ 2. 知识积累的有限性。
▪首先是基础性学科知识发展的有限性。
▪第二是教学知识经验积累和传递的内在局限性。
▪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具有个体经验性特征。
▪六、教师的职业道德特性▪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第一、师德有前瞻性;第二、师德有基础性; 第三,师德具有超前性;▪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明显的人格化特征。
▪七、教师职业的劳动价值特性教师劳动价值可以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