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焊接与切割课件
低级违章作业 造成触电死亡
原因分析:
▪ (1) 刁某已参加工作10余年,一直从事电气作业并 获得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在本次作业中刁某安 全意识淡薄,工作前未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在拆除 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时,未检查确认电焊机电源 是否已断开,在电源线带电又无绝缘防护的情况下 作业,导致触电。刁某低级违章作业是此次事故的 直接原因。
于家中院内进行电焊操作,不幸触电死亡。 5月29日,死者父母以该村已进行农网改 造和农电体制改革,但死者在电焊操作时 总漏电,保护器没有在运行状态,户用漏 电保安器没有安装,供电企业应承担责任 为由,将某电业局诉至法院,要求电业局 承担128000元的赔偿费。
使用电焊机触电死亡赔偿案
电业局答辩称:
使用电焊机触电死亡赔偿案
▪ 三、即使假设此事故是电力运行事故,根据《供电营 业规则》第五十一条“在供电设施上发生的法律责任, 按供电设施产权归属确定”的规定,供电企业不负此 责任,因为供电企业不是该供电设施的产权所有者。 现在虽然进行了农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但现行法 律法规及规章的实施与农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是两 个概念不同的问题,农网改造或农电体制改革后,没 有重新签订协议的,产权分界和维护分界应仍按原合 同的约定和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执行。即使将 来供用电双方协商同意进行资产移交,原则上应以电 能表(或屋前第一支持物)为分界点,用户电表负荷 侧的电气设施(包括室内外导线、用户漏电保护器、 开关,以及用电设备等,当然也包括电焊机)仍应由 用户自己维护管理。无论资产是否移交,触电事故发 生地的电气设施均不属于电业局的管理范围。
金属焊接与切割
焊接与切割安全用电
▪ 1、焊接与切割作业用电基本知识 ▪ 2、焊接与切割设备的安全用电要求 ▪ 3、常见的触电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 4、触电急救方法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
▪ 1.低级违章作业 造成触电死亡 ▪ 2.使用电焊机触电死亡赔偿案 ▪ 3.一起电焊机触电事故的剖析 ▪ 4.一起焊机空载电压触电死亡事故的分析
▪ (2) 工作组成员张某虽为工作班成员,在工作中未 有效地进行安全监督、提醒,未及时制止刁某的违 章行为,是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低级违章作业 造成触电死亡
▪ (3) 该公司于2001年制订并下发了《电动、 气动工器具使用规定》,包括了电气设备接 线和15种设备的使用规定。《规定》下发后 组织学习并进行了考试。但刁某在工作中不 执行规章制度,疏忽大意,凭经验、凭资历 违章作业。
▪ (4) 该公司领导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 安全生产方针认识不足,存在轻安全重经营 的思想,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低级违章作业 造成触电死亡
防范措施 :
▪ (1)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执行规章 制度的监督、落实,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工作班 成员要互相监督,严格执行《安规》和企业的规章 制度。
使用电焊机触电死亡赔偿案
[简要评析]: ▪ 一、供电企业必须强化供用电合同管理。供用电合同在类似
案件处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案就是以供用电合同来界 定产权分界点的。 ▪ 二、发生事故要尽快取证。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供电 企业在触电伤亡赔偿案件中作为被告时,取证的责任较重。 现实中,当事故发生时,受害方大多都没有立即追究供电企 业的责任,而是相当一段时间后,因某种原因又诉讼,到这 时供电企业要证明自己没有责任,取证的难度就会增大甚至 证据已消失,所以,只要触电事故发生,就要立即取证,以 备后用。实践证明,怕因取证而让别人误认为自己有责任的 想法是消极和被动的。 本案对现场情况的取证比较及时, 取证时,现场人员(该村村民)对责任的承担没有太多的考 虑,真实地说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案件审理中,这些对事 实的认定都有很大的帮助。
▪ 一、死者在事故发生时,正在院内进行电焊 作业,电焊机和一次电源线全部在室内,死 者在距电焊机和220伏电源的距离约有6米 处触电。这是在阴雨露天的环境里且不采取 任何安全措施进行的作业,导致了电焊机焊 钳漏电或触及焊钳带电处(如焊钳口、焊条、 电极)触电致死。这证明,本次事故是由作 业人员操作失误或电焊机质量问题引起的, 而不属于电力运行事故所致。
低级违章作业 造成触电死亡
事故过程: ▪ 2002-05-17,某电厂多经公司检修班职
工刁某带领张某检修380 V直流焊机。电 焊机修后进行通电试验良好,并将电焊机 开关断开。刁某安排工作组成员张某拆除 电焊机二次线,自己拆除电焊机一次线。 约17:15,刁某蹲着身子拆除电焊机电源 线中间接头,在拆完一相后,拆除第二相 的过程中意外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
▪ (6) 各级领导要确实提高对电力多经企业安全生产 形势的认识,加大对电力多经企业的安全资金投 入力度,加强多经企业人员的技术、安全知识培 训,调整人员结构,完善职工劳动保护,加强现 场安全管理,确保人员、设备安全,切实转变电 力多经企业被动的安全生产局面。
使用电焊机触电死亡赔偿案
▪ 原告:某村村民(死者父母) ▪ 被告:某电业局 ▪ 2000年5月9日,某市德城区一村民滕某
使用电焊机触电死亡赔偿案
▪ 经过两次开庭审理,调查举证后,案情越 来越明朗:
▪ 本次事故的发生,是因作业人员操作不当、 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或电焊机质量问 题引起的,而且发生触电事故的电气设施 均不属于电业局的管理范围,漏电保护器 是否投运与事故的发生也没有因果关系。 11月13日,原告提出撤诉,法院予以准许, 案件受理费1500元由原告承担。
▪ (2) 所有工作必须执行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并填写 安全分析卡,安全分析பைடு நூலகம்保存3个月。
▪ (3) 完善设备停送电制度,制订设备停送电检查 卡。
▪ (4) 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职 工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让职工切实从思想上认 识作业性违章的危害性。
低级违章作业 造成触电死亡
▪ (5) 完善车间、班组“安全生产五同时制度”,建 立个人安全生产档案,对不具备本职岗位所需安 全素质的人员,进行培训或转岗;安排工作时, 要及时了解职工的安全思想状态,以便对每个人 的工作进行周密、妥善的安排,并严格执行工作 票制度,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可控与在控。
使用电焊机触电死亡赔偿案
▪ 二、正常运行的漏电保护器对电焊机手柄 处的漏电不起保护作用。因为电焊机一、 二次侧没有电气联系,而且输出侧的一端 始终处于接地状态,手柄漏电对漏电保护 器一侧不能形成动作电流,不能导致保护 器动作。所以保护器是否投入运行,对本 次事故的发生无任何因果关系。况且两级 漏电保护器的资产均不属于电业局所有, 对其是否安装、是否投运,电业局都没有 强制对方的权利,也就没有相应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