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效应:知识型服务业的巨能《首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一个关于首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包括七个问题:知识型服务业的崛起;知识型服务业的理论解释;知识型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首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现状;首都知识型服务业的战略地位;首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战略;首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措施。
知识型服务业的崛起主要有四个动力:经济的服务化、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全球化。
可以说,整个世界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都是服务化。
目前,北京的第三产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接近60%,在国际上,类似的特大型城市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一般是80%。
知识经济的理论真正把服务业的知识化提到日程上,把第三产业当中的知识型服务业提到更高的位置。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杠杆,而它自身的发展也不能离开知识型服务业。
经济的全球化使知识型服务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用了四个理论来阐述知识型服务业的理论基础。
第一,创新理论。
创新在有形的方面可以理解成新产品的开发或上市,而在无形的方面是更多种新组合,而这些组合之所以能够成功,知识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第二,不确定性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人们掌握未来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只能依靠知识才能把握未来。
第三,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的不断分解为知识、知识分子和知识服务开拓了很多新的平台。
第四,需求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随着人们基本需求的满足,个性化需求会突显出来,这就要求知识型服务业提供更多的编码方式。
知识型服务业的提法由来已久。
最早称之为专业服务业,自从有了人群的聚集,就有了专业服务。
它更侧重于资质和人们公认的方式,如公证人、律师、会计师等等。
二战之后,对知识产业的研究逐渐兴起,特别是在美国。
在新经济提出之前,丹尼尔?贝尔就明确提出了知识型服务业的概念。
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报告中有认为人类需要花大约十年的时间来研究知识的测度。
国内外的专家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产业结构、产业价值链和统计方法。
其中对服务业的知识化、服务贸易中的知识服务的测度,也是这一领域中的探索。
我们此次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判断服务业的走向,探讨知识型服务业能否作为一个单独的产业来管理和测度。
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各自的特点。
高技术产业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
现在所谓风险投资、创业、二板市场都是针对它的这三个特征。
现在对于知识型服务业的特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我们经过研究认为,知识型服务业是一种低风险、长积累、高增值的产业。
低风险,是指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知识型服务业的风险要低得多。
长积累,是指知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存量、信誉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高增值,是指知识型服务业带来价值的大幅增值,其增值幅度已经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解释。
知识型服务业以知识服务来创造价值,具有很大的乘数效应,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经常在大城市聚集,全球化趋势明显,高度的专业化和高交互程度。
以知识服务来创造价值人类经济生活中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也是这个产业能够出现和发展的基础。
一个知识型服务公司的营业额可能比较有限,但却能带动全中国许多行业的发展,所依靠的不是它的资金,而是它的方案,因此知识型服务业对经济结构的影响非常之大。
知识型服务业使大量的知识分子渗透到经济运行当中,使知识更有效和更容易的在经济中产生作用。
知识型服务业很容易在大城市形成聚集,一个城市的知识型服务业的积聚程度是这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知识型服务业跨越空间和国界的能力极强。
例如,除金融外,外国知识型服务企业进入北京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北京的知识型服务业起步时间较早,增长速度较快,跨国公司活动频繁,社会贡献率相当大,服务对象面向全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京知识型服务业已经初具规模。
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总体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与国际知识型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很大;涉及行业较多,但各行业发展不平衡;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市场管理比较混乱,缺乏引导;有效市场需求不足;行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精英人才缺乏;企业自身能力不足。
在北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由两个产业十分关键:一个是高新技术产业,一个是知识型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制造业中的知识型产业,知识型服务业是服务业中的知识型产业。
知识型服务业有利于完善首都的城市功能,如果北京要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知识型服务业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高技术产业。
继高新技术产业之后,文化产业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但文化产业并不能完全表征出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具有这一功能的是知识型服务业。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北京必须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
首先,北京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阶段。
北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发展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已经起到决定性作用,例如,在不久的将来,北京个人收入调节税有可能成为北京第二大税种。
其次,北京应确定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型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国际上已经有国家采取了这一方式,如新加坡。
北京应加快经济的服务化,力争到2005年时,除了满足北京知识型服务业的需求外,成为全国知识型服务业的龙头;2001年成为亚太地区的龙头,培养出几个在全世界有一席之地的知识型服务行业。
知识型服务业的范围广泛,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北京知识型服务业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研发产业、教育产业、医疗产业、传媒产业,北京应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亚太中心。
第二梯队包括律师行业、会计行业、咨询行业、设计行业,北京有能力成为全国的顶峰。
第三梯队包括信息服务、投资银行(含风险投资)、保险、现代物流,北京应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中心,服务于全国。
在发展知识型服务业过程中,北京应综合采取空间战略、组织战略和品牌战略。
所谓空间战略,是指建立以朝阳CBD、中关村、西城金融街为中心的知识型服务业群落。
朝阳CBD是提供商务高级商务服务、国外公司总部、新型网络公司、咨询中介等集聚的强大的知识型服务业区域。
中关村则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知识型服务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二者形成有力的互动。
金融街可以形成以银行、金融、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集聚地。
所谓组织战略,是指北京应促进各种知识型服务机构的发展。
如:鼓励合伙制企业的发展和私人公司的发展;调整政府管理架构,将科教文卫在产业布局中应以考虑。
所谓品牌战略,是指开展多种市场推广活动,塑造北京知识型服务业的区域品牌。
为此,我们简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加快市场化改革;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企业能力建设;完善北京统计制度。
有两点需要强调,第一是需要改变目前对于知识型服务企业的多重征税,第二是需要开展对于服务业R&D统计的研究。
目前,信息咨询业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相当发达。
在美国,咨询业增长速度快,大小公司并存,突出专业优势,有明确的专业分工,且涉及各个领域。
咨询机构分为赢利性和非赢利性两大类,政府对它们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
赢利性机构照章纳税,非赢利性机构免税。
在日本,咨询师约1万名,咨询机构约6000家,注重专业知识和基础素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量专业咨询机构不断出现。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过分依赖政府,在面对市场经济时就需要专业的咨询机构的帮助。
据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北京共有信息咨询机构3748个,从业人员55481名。
2000年共完成项目19.89万项,比上年增长44.6%,营业收入34.9亿元,增长69.3%,拉动第三产业增长3个百分点。
信息咨询业能够成为北京经济的增长点,预计2001年的增加值为43亿元。
北京的信息咨询业以广告、公正、法律、统计、会计为主,会计咨询和信息咨询较发达,产品咨询较弱。
目前,北京信息咨询业还存在着规范性不强、独立性不够、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
北京具有发展信息咨询的优势。
首先,北京人才密集,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高校、科研院所内的人才;国际经贸领域人才;留学归国人员。
其次,WTO为北京咨询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中国加入WTO后,将会有更多的外国企业将进入中国,首要的一点就是对中国的市场进行调查。
高新技术产业就是知识型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增值的核心在于研发和销售,而这两个方面就是知识型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不是制造,高新技术企业也不是制造工厂。
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增值最大的部分在于知识的运用(意为研发――记录者)和销售。
知识产权对应技术能力,被高技术大公司紧紧抓在手中,工业产权对应的制造能力却出现虚拟化。
台湾是全世界的芯片制造基地,但却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高技术大公司无不在研发和销售上下功夫,单靠制造是无法成为高技术大公司的。
有人说,中关村只有企业没有产业。
这是一种落后的观点,原因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价值在前端和后端。
如果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那么中关村就已经失败了。
高新技术产业不是制造业的概念,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是“软”的,包括技术、人才、管理、资本、市场5个要素,而它们就是知识型服务业。
在中关村的统计中有一个技工贸收入的指标,尽管很多人认为这种提法不科学,但它正是反应出高新技术产业的价值在于“技”和“贸”。
例如,联想最大价值在于它的研发和品牌。
这份报告需要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把握知识型服务业发展,增加一些国际范围内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趋势的内容。
在把北京和世界国家和城市向比较时,应当注意可比性,不能一味的把北京和具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国际化大城市比较。
在制定北京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到北京城市功能的定位,不能偏离首都的功能而发展成为经济中心。
我国还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政策导向依然很重要。
在报告中应充分考虑到北京的就业问题,需要讨论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关系。
产业发展有它的客观的规律,跨越式的发展很难实现。
此外,还要考虑北京和周边地区发展的关系;申奥成功如何与北京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结合。
知识型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是一个概念。
中关村和向硅谷不同,硅谷最大的优势是将技术转化为产品。
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研发投入都不行,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
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但如果没有自己技术,那只能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
设计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
从理论上讲,一个产品的技术含量决定了产品的价值。
北京的设计资源丰富,人才众多。
目前,全国有386所设计院校,北京有15―20家高校开设了设计专业,但在人才的水平和层次上还有差距。
现在,已经有很多外国公司探索中国市场,如日本、美国的公司到中国来抛售它的设计。
虽然北京设计行业发展发展较快,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具有较大规模的专业设计企业,整个设计行业还处于小、散的状态,还没有对北京设计行业的统计资料。
目前,北京设计行业的整体水平不如广东和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