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唐代文学汇总(下)【教学目标】1.掌握晚唐小李杜、韩柳等代表诗人及其作品;2.熟悉古文运动和唐传奇的相关知识;3.了解晚唐藩镇割据、党争和宦官专权。
【教学主题】唐朝晚期、余霞散成绮【教学重难点】1.掌握晚唐时期代表诗人及其作品,《无题》《赤壁》;2.掌握陇西三李与《柳毅传》相关知识;【讲义纲要】一、复习二、导入三、晚唐诗歌(一)背景(二)李商隐(三)杜牧四、韩愈与唐代散文(一)韩愈(二)古文运动五、唐传奇(一)唐传奇概况(二)陇西三李(三)李朝威《柳毅传》六、重点知识梳理与布置作业【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手段】黑板、PPT【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课时始——————————一、复习上次课重点(3~5分钟)二、导入(3分钟)同学们,唐朝的诗歌可分为四个时期。
【互动】问:哪位同学还记得是哪四个时期呢?(学生答: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在前几次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初唐、盛唐、中唐的诗歌,这节课就一起看一看晚唐的代表诗人有哪些吧!晚唐的代表诗人比较少,我们只需要知道“小李杜”就可以了。
【互动】问:大家猜一猜“小李杜”指的是谁啊?(学生猜)下面给你们两首诗,他们的作者就是“小李杜”,你能猜出来是谁了吗?第一首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二首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正确答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李商隐和杜牧吧!三、晚唐诗歌(50分钟)(一)背景既然我们现在要学习晚唐的诗歌,首先我们就要了解晚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互动】晚唐的历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什么最终灭亡了唐朝?(学生答:藩镇割据。
)没错,安史之乱之后不但唐朝由盛转衰,地方上的藩镇割据也越来越严重,中央则是宦官专权与朝臣党争。
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36—907)这七十年左右,文学史上一般称之为晚唐。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
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三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
藩镇割据我们之前讲中唐已经讲过了,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
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
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
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 40 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
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唐王朝危机进一步加深,士人心态发生巨大变化,诗坛风貌出现明显转变。
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发,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
但到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们则已深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伤感的色调。
韩愈有《盆池》五首诗,其二云:“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而李商隐的《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云:“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链接】”“来听萧萧打叶声”与“留得枯荷听雨声”,分别反映了两种心态。
前者可看作消散中尚未失去自信心的象征,后者则可看作落寞感伤而失去希望的标志。
而两者也不妨作为中、晚唐两代诗人心理的反映。
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晚唐的诗歌总体面貌上已与前此诗歌有着不一样的特征。
【链接】园亭里竹林环绕,经过一场秋雨的洗刷,景物焕然一新,空气十分惬意。
和崔雍、崔衮兄弟分别已经多日,思念之心远隔千山万水,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时已深秋,天空一片阴霾,迟迟不肯散去,霜竟然也来得迟了。
天下起了雨,淅淅沥沥,打在枯荷之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似乎让人略慰情思。
(二)李商隐说到晚唐的代表诗人,就不得不提李商隐了。
李商隐(公元 813—858),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晚唐著名诗人。
杜牧堂兄、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19 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
25 岁进士及第。
26 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
王爱其才,招为婿。
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
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有《李义山诗集》。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最后郁郁寡欢而死。
李商隐的代表作有很多,《夜雨寄北》《无题》等。
【互动】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两首诗。
(学生读,教师点评。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两首诗都很著名,尤其是这首《无题》。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本诗也许还有别的寓意,但作为爱情诗却是几无异议。
注释1.东风:春风。
2.残:凋零。
3.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4.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5.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6.镜:照镜,用作动词。
7.但::只。
8.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9.夜吟:夜晚吟诗10.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
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11.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12.殷勤:情谊深厚。
13.看:探望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 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
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希望同学们能够背诵下来这首《无题》,尤其是这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互动】同桌之间相互背诵一下,看一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背诵下来这首诗。
(三)杜牧【互动】刚刚讲过了一个小知识点,李商隐与哪位诗人两人并称“小李杜”?(学生答:杜牧。
)没错,下面咱们一起来学习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来源: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 26 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同时,他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
诗歌方面,人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
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地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链接】杜牧诗歌的代表作有《过华清宫》《泊秦淮》《江南春》。
【互动】同学们翻开书,一起大声朗读这三首诗。
(学生读,教师点评。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我们今天来鉴赏杜牧的一首诗《赤壁》: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