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第09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第09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 视觉器官:眼; ❖ 视觉感受器:存在于眼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 适宜刺激:波长为380~760nm的电磁波 。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

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与成像 简化眼:是一种假想的人工模型,其光学参数与正常
人眼折光系统总的光学参数相等,故可用来研究折 光系统的成像特性。
结构。 感受器分类:根据所感受刺激的性质,可分为机械感受器、化
学感受器、光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等。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 不同,又可分为外感受器和内感受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如一定波长的电磁波是视锥细胞和 视杆细胞的适宜刺激;
❖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能将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 式的刺激能量,如声能、光能、热能等,转换为生物电形式 的电能,最终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中枢;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 感受器或感觉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然后转变为相应
的神经冲动,再沿一定的神经传导通路到达大脑的特定部 位,经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分析,产生相应的感觉。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感受器:是指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简称感官,除含有感受器外,还包的调节 1.晶状体的调节
6m以外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到达人眼时已接近平行光线 ,经折射后所形成的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不需要进行调 节便可看清物体。
当看近物(6m以内)时,其光线呈辐射状,在视网膜上形 成模糊的物像,此种信息传送到视觉中枢后,反射性地引起 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兴奋,使睫状肌收缩,睫状体向前 内移动,于是悬韧带松弛,晶状体靠自身的弹性使凸度加大 ,尤其是向前凸起更为明显,因而折光能力增强,使物像前 移,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在把刺激信号转换成动作 电位时,还把刺激信号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编排成神经冲动 的不同序列,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某种感受 器时,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感受器的阈值会逐渐升高,即 对该刺激变得不敏感,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 视敏度:也称视力,是指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
❖ 视野: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 范围,称为视野;
❖ 暗适应:从明亮的地方突然进入暗处,起初对任何东西都 看不清楚,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逐渐升高,在暗 处的视觉逐渐恢复;
❖ 明适应:从暗处突然来到亮处,最初只感到耀眼的光亮, 看不清物体,稍待片刻才能恢复正常视觉;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目录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二、眼的感光换能功能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第三节 位、听觉器官 一、耳的听觉功能 二、内耳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功能
学习目标
1.掌握眼视近物时的调节,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功能,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2.熟悉感受器的定义和一般生理特性,近视、远视和散 光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暗适应、 明适应、视敏度、视野、听阈和听域的概念。 3.了解前庭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4.能运用三原色学说,解释人眼分辨颜色的原因;能运用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功能,分析 耳聋产生的原因及可能的病变部位。 5.能正确认识护理对象的生理特性,并依据其心理因素和 行为方式等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培养良好的护理服务态 度,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健康。
*视杆系统(暗光觉系统):对 光的敏感性高,可感受弱光,无色 觉,对物体细小结构辨别能力差。
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项 目 视锥细胞系统 视杆细胞系统
分布(人) 信息传递 感光色素 光敏度 视觉 视敏度 分辨能力 色觉 动物种系
愈近中心部愈多 单线或聚合程度低 视锥色素(三种) 较差(感受强光)
明视觉 高 高 有
❖ 双眼视觉:两眼同时看某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为双眼视觉 。
意义: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2、瞳孔的调节
1)瞳孔近反射:指视近物时反射性的引起瞳孔缩小。 意义:减少由折光系统造成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2)瞳孔对光反射:又称互感性对光反射,指瞳孔大小随 视网膜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射。中枢在中脑。 意义:调节入眼光量,增加视像清析度,保护视网膜。
3、眼球会聚
指视近物时两眼视轴向鼻侧聚合 意义:使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产生清晰视 觉(不产生复视)。
鸡等
愈近周边部愈多 聚合程度高 视紫红质 较好(感受暗光) 暗视觉 低 低 无 猫头鹰等
(二)视杆细胞的感光原理
视紫红质是视杆细胞内的感光物质,由视蛋白 与视黄醛共同组成的结合蛋白质,当光线照射时可 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视黄醛在光照条件下 其分子构象会发生改变,光照前为11-顺型,是一种 较弯曲的构象,光照时变为全反型,是一种较直的 构象。视黄醛分子构象的这种改变,会引起视蛋白 分子构象的改变,经过较复杂的信号传递系统活动, 可诱发视杆细胞产生感受器电位。
(三)眼的折光异常(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 成因
结果
纠正
近视 眼球前后径过长 成像于 折光力过强 视网膜前
凹透镜
远视 眼球前后径过短 成像于 折光力过弱 视网膜后
凸透镜
散光 折光面如角膜 光线不能在 圆柱形 曲率不一致 视网膜上聚焦 透镜
二、眼的感光换能功能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视锥系统(昼光觉系统):对 光的敏感性差,专司昼光觉、色觉, 对物体的细小结构及颜色有高度的 分辨别能力。
(三)视锥系统的感光原理与色觉
光线视锥细胞外段视锥色素感受器电位(超 极化)神经节细胞AP
*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三种视锥色素,分别对红、 绿、蓝三种光敏感。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 锥细胞兴奋程度的比例不同 为4:1:0时,产生红色感觉 为2:8:1时,产生绿色感觉 *色盲与色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