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姆雷特》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内容提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向来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评价,本文主要以哈姆雷特的言行和剧中的情节为研究对象,从中看人文主义。
哈姆雷特原是一位受人文主义熏陶,信任人性美好的单纯的丹麦王子,对理想国的建立充满了憧憬,但后来经历了叔叔杀害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母亲,夺了自己王位的家国巨变,在这一系列的打击下,他陷入了怀疑的深渊。
他在精神上受到了各种煎熬,一方面他想要为父报仇,另一方面又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极看重人的生命,对仇人叔叔下不去手,所以他一直处于犹豫徘徊中,这种矛盾也是造成了他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哈姆雷特人文精神悲剧
一.人鬼作用的比较
在《哈姆雷特》这部剧中人鬼是共存的,其中的鬼——主人公哈姆雷特的父亲,可以以鬼魂的形式出现并叫其儿子为自己报仇,杀死自己的弟弟,那么鬼魂的力量,从剧中看,也已经超过了个人的力量,那为什么鬼不自己去杀死自己的仇人,而假手自己的儿子呢?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哈姆雷特的时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的力量也许没有鬼神的强大,但其作用已超过鬼神。
复仇计划本事可以一蹴而就的,但剧中的王子经过多次犹豫,这是因为莎士比亚所要传达的不在于哈姆雷特做了什么而是他怎么做,这样就形成了哈姆雷特的一系列游离的延宕行为。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主人公常常是一些建立过许多功业,拥有许多伟大方面的人,哈姆雷特虽然没有建立什么功业,但他是一个王子,一个有巨大潜力的人,在别人眼中,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眼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朱生豪,143)。
他的父亲让他去报仇,于是,他需要成为一个复仇者,这与他的性格与角色矛盾,让他难以接受。
哈姆雷特不可能一下子获得那么多仇恨,父亲的暴卒,母亲的速嫁和王位的轻易被篡,使他感到了仇恨的存在,幽灵的诉说也给他指明了罪恶的根源,仇恨确实生成了,但远没有大到可以举起剑刺向他叔叔的勇气。
于是,他退缩了,他需要探求一个合理的理由,一个杀与不杀的理由。
他迟迟没有行为,是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升华到一个复仇者的高度。
他疯了,他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是自己转型,或者
说是完成性格的突变,因为,父亲的亡灵不能给他一个复仇者的本质,仅是指派了他在生活中必须扮演的角色,提供了仇恨的起点和方向。
他需要斗争和理想,却身不由己,哈姆雷特不能马上行为,也不会行为,他需要证明:克劳迪斯,他的叔叔犯罪的真实性和他自己复仇的正当性。
他的叔叔也不能放过他,要侦察他,杀死他,矛盾步步升华,这已经与鬼魂的要求脱节了,成为了人与人的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为父报仇已经成为其杀死叔叔的要求之一,而不是唯一理由。
一个丹麦王子的责任感油然而生,穿梭其中的还有雷欧提斯为父为妹报仇的要求。
克劳迪斯就让雷欧提斯的利剑朝哈姆雷特举起,于是,哈姆雷特死了,他没有摆脱的了死的命运,父亲的鬼魂也没有帮助他死而复生,从复仇到死亡,哈姆雷特体现的都是一种人性的变化,而不是神性。
这里体现出人的生命由自己把握,而不是由鬼神把握,死,正是人文主义在人性中的升华。
二.哈姆雷特——一位人文主义者
莎翁通过哈姆雷特的言辞和就读于威登堡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城的特殊安排暗示了哈姆雷特的身份——一位人文主义者。
在剧中哈姆雷特的唯一支持者和知心人霍拉旭也在同一城市就读并自称在精神上是个罗马人,这些也印证了这一暗示。
哈姆雷特在人文主义的熏陶下对人性的美好深信不疑,可是,随着他英明的父亲的去世;忠贞不逾的爱情理想也被淫邪迷了心窍的母亲亵渎了;至亲的叔父背叛了亲情成了杀父仇人;吉尔登斯吞、罗森格兰兹这两位多年的好友也摒弃了友情,自觉的成为迫害他的工具;以波洛涅斯为代表的朝臣更是见风使舵毫无原则,成为敌人的帮凶,人性在他的眼前褪去了理想的光彩,赤裸裸的展示着它的全部丑陋。
这种境遇下,回顾自己接受的人文主义对人的盛赞,他只能发出无奈的嘲讽:“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朱生豪,130)。
对他这一个人文主义者而言,为父“复仇”就不会仅是个人的“复仇”,也应是社会的“复仇”。
所以他感叹:“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大的责任!”(朱生豪,117) 在克劳狄斯慌乱地向上帝祈祷时,哈姆雷特没有趁机杀死他,不是他不愿意在杀父仇人“正在洗涤灵魂”的时候报仇,而是想到要在敌人罪恶昭彰时,再举起正义的剑惩罚邪恶。
这不能仅仅归结为哈姆雷特的宗教情结,更不能怪罪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这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理想者的必然行动,已不属于宫廷权利的血腥争斗。
而作为一
个人文主义者,他始终不愿也不想采取聚民暴乱这一最实际有效的手段。
他的复仇首先是一种精神复仇,他称克劳狄斯为恶棍,奴才,小丑,扒手和无赖,他讽刺朝廷中趋炎附势,虚假做作的风气。
人文主义自身的不足也促使了哈姆雷特的悲剧的形成。
参考文献:朱生豪莎士比亚悲剧集[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