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及答案)100(1)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把经典篇目的内容或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2.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系列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要求写明观点、理由和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请概述他“弃医从文”的故事。
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根据上联,结合故事材料,续写下联。
上联:朝花夕拾书写和蔼师长下联:________【答案】(1)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相互依存的;个人只有爱国了,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维护个人的利益和尊严;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
(2)鲁迅留学日本时,看影片时,看到中国人被杀时,旁边看热闹的中国人竟漠然以对,鲁迅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的精神。
(3)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解析】【分析】(1)题干要求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首先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爱自己的国家,只有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其次我们要明确“个人”是一个小的范围,而“国家”是一个大的范围,在国家利益之前,我们都应该放弃个人利益去服从国家的利益。
据此简要作答即可。
注意题干要求80字以内。
(2)本题题干要求概述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所以只简单叙述这个故事就可以。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
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
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
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
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据此作简要叙述即可,注意题干要求60字以内。
(3)对联要求: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③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联:朝花夕拾书写和蔼师长”及包括了鲁迅先生的重要作品《朝花夕拾》,又写出了他的名篇《藤野先生》;因此,根据题干“结合故事材料”的要求,下联要包含其“弃医从文的故事”,然后写出他弃医从文的目的,综合之后,下联可以为“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
故答案为:⑴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相互依存的;个人只有爱国了,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维护个人的利益和尊严;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
⑵鲁迅留学日本时,看影片时,看到中国人被杀时,旁边看热闹的中国人竟漠然以对,鲁迅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的精神。
⑶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观点,明确写作的内容,语言表达要简洁、流畅,注意字数的限制。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的了解,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积累,注意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或者是课外阅读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考生要结合材料,仔细辨析上联的内容和特点,要注意对联的要求。
3.综合性学习。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首,亦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1)请根据下面这则材料,简要概括什么是“年俗”。
“春节”原指正月初一这一天,但可以开始的春节准备、庆祝活动早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历时一个多月。
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探亲访友、扫墓祭祖、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如进行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来期盼来年的好运。
________(2)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今年是农历己亥猪年,请你根据所积累的知识,补全下面的春联。
(要求:必须含有“猪”字)①上联:名题雁塔登金榜下联:________②上联:________ 下联:新春纳福鹊登梅(3)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都在淡化,继而逐渐消失。
甚至有人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再过春节了。
请你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意见。
【答案】(1)“年俗”是指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期盼来年好运的一种习俗。
(2)下联:猪拱华门报吉祥;上联:吉日生财猪拱户(3)示例: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过春节”这一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这些活动以除旧迎新、迎新接福、拜神祭祖、析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
(赞同,理由充分也可)【解析】【分析】(1)要通过阅读材料,找到“年俗”的本质属性等信息,把它们提取出来,整合在一起。
如可提取分析“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探亲访友、扫墓祭祖、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来期盼来年的好运”等句。
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①的上联“名题雁塔登金榜”是写人,“名题雁塔”是可以看成主谓宾结构,所以可对“猪拱华门”。
“登金榜”为动宾结构,可对“报吉祥”。
“门”又是平声字。
这样所拟之句既符合上联的形式要求,句子本身的内容也很连贯,更重要的是符合题干下联中必须含有“猪”字的要求。
按同样道理,即可拟出②句的上联。
(3)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
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
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
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
可举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春节的意义:往浅里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同时也是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往深里说: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所以,一定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故答案为:⑴“年俗”是指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期盼来年好运的一种习俗。
⑵下联:猪拱华门报吉祥;上联:吉日生财猪拱户⑶示例: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过春节”这一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这些活动以除旧迎新、迎新接福、拜神祭祖、析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
(赞同,理由充分也可)【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
考生要读懂材料,找准关键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概括,注意句式应该运用陈述句。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的创作能力。
考生要结合题干提示,以及上联或下联的结构特征进行创作,注意对联的相关要求和题干的要求。
⑶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材料来发表意见,立场鲜明,条理清楚,有根有据。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末回家,中学生青珊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在低头玩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
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