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代宋大事年表(超详细)

五代宋大事年表(超详细)

契丹王耶律阿保机称帝,于塞北开国,建都西楼城(后改称临潢府),称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
917
后梁贞明三年
晋天佑十四年
前蜀改国号为汉。
契丹围幽州(北京)凡300日,晋安国(河北邢台)节度使李嗣源救之,契丹大败,解围去。
后梁清海(广州)节度使刘岩称帝,建都广州,国号越。晋王李存勖刘夫人,其父以医卜为业,往投之,刘夫人耻其父家寒微,云已死,命笞其父于宫门,逐之。
929
后唐天成四年
南吴乾贞三年
后唐王晏球陷(河北)定州,王都举族自焚死,王晏球擒秃馁送大梁,斩王晏球于市。(?)南平王高从诲改向后唐称藩。
南楚武穆王马殷子马希声诬都军判官高郁谋反,尽杀其族党。
930
后唐天成五年
后唐长兴元年
南吴太和二年
后唐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董璋,联兵叛,后唐政府命天雄节度使石敬瑭任都招讨使击两川,数战无功。枢密使安重诲亲往前方督战。
宦官李从袭侍李继岌,以都统府牙门冷落,而前蜀之贵臣、大将日以宝货、妓乐送郭崇韬,深耻且妒。后唐庄宗李存勖遣宦官向延嗣赴成都促郭崇韬还军,郭崇韬不出郊迎,及见,礼节又倨,向延嗣怒,遂与李从袭共诬郭崇韬谋反,归语李存勖,李存勖命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详倍道赴任察之。宦官又语刘皇后,刘皇后径下令杀郭崇韬。
907
唐天佑四年
后梁开平元年
晋天佑四年
岐天佑四年
淮南天佑四年
前蜀天复七年
南楚开平元年
吴越开平元年
卢龙(北京)节度使刘仁恭暴,其子刘守光囚之,自任节度使,贪暴尤甚于其父。
唐哀帝李柷让位于梁王朱全忠,唐亡,立国276年。朱全忠称帝,是为太祖,国号梁,史称后梁。封越王钱镠为吴越王,武安(湖南长沙)节度使马殷为楚王,史称南楚。
911
后梁开平五年
后梁与晋于(河北)柏乡会战,转斗至(河北)高邑野河南,晋军呐喊猛攻,后梁军大溃,死二万余人,自野河至柏乡,死尸蔽野。
燕王刘守光狂虐,每刑人必先置于铁笼,以火烤之;又作铁刷,以刷人面,眼鼻俱落。闻后梁败于柏乡,乃称帝,建都幽州(北京),国号燕,史称桀燕。
912
后梁乾化二年
后梁帝朱全忠奇淫,诸子在外,悉召诸子妇入宫侍寝。今年,朱全忠病笃,命博王朱友文之妻王氏召朱友文,欲托后事。郢王朱友珪妻张氏知之,以告朱友珪。会命朱友珪出任(山东)莱州刺史,时迁官者皆于中途被杀,朱友珪惧,乃夜入宫,刀刺朱全忠腹,刃出于背而死。朱友珪嗣位,诬朱友文谋反,斩之。
燕王刘守光攻其兄、义昌(河北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于阵擒之,围沧州,节度判官吕兖固守,城中食尽,民食堇泥,军士食人,吕兖选男女瘦弱者,饲以曲面而烹之,以给军食,谓之“宰杀务”(明年,城陷)。
910
后梁开平四年
淮南(江苏扬州)弘农王杨隆演称吴王,史称南吴。
后梁帝朱全忠疑赵王(河北正定)王镕私与晋通,遣宁国节度使王景仁发兵袭之,事泄,王镕向晋求救,晋王李存勖东出,与后梁军相峙(河北)柏乡。
920
后梁贞明六年
南吴宣王杨隆演卒,弟丹阳公杨溥嗣位。
赵王(河北正定)王镕高贵久,不恤政事,宦官石希蒙以谄媚得宠,弄权中外。王镕出游西山,数月不返,士卒若之,宦官李弘规谏,不听。李弘规乃使都将苏汉衡斩石希蒙。王镕怒且惧,急回镇州(河北正定),遣其子王昭祚杀李弘规及苏汉衡等数十家,复捕其党,穷治反状,亲军震恐。
晋王(山西太原)李克用、淮南(江苏扬州)节度使弘农王杨渥、岐王(陕西凤翔)李茂贞,仍用唐天佑年号,敌对如昔,与梁征伐不息。
吴越王(浙江杭州)钱镠、楚王(湖南长沙)马殷、威武(福建福州)节度使王审知,虽用梁年号,但仅如此,割据亦如昔,互相攻杀,无人能制。
蜀王(四川成都)王建寻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中国分裂,五代十一国时代始(-979,凡73年)。
后唐明宗李嗣源以两川之叛,归罪于安重诲,命石敬瑭率军还。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上表谢罪,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董璋以家已被屠,不服。
932
后唐长兴三年
南吴太和四年
后唐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董璋大军袭成都,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迎战,斩之,从此并有两川。
吴越武肃王钱镠卒,子文穆王钱传瓘嗣位。
921
后梁贞明七年
镇州(河北正定)兵变,斩王镕,焚其府第,立防城使张文礼为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尽屠王氏家族。
晋任赵将符习为成德节度留后,击张文礼,张文礼惊惧而卒,其子张处瑾固守。
义武(河北定州)新军使王都,囚义父、节度使王处直,尽杀王处直子孙在(河北)定州者,自任节度使,降于晋。
922
后梁龙德二年
后梁帝朱支贞任段凝为招讨使,渡黄河而北,掠澶州(河南内黄南)诸县,屯于临河(河南濮阳西)县南。后唐帝李存勖大军自杨浏(山东东阿北)渡黄河,绕道郓州(山东东平),乘虚袭大梁(河南开封),后梁军迭溃,朱友贞自杀,段凝率军降后唐。后梁亡,立国17年。
后唐建都(河南)洛阳。
924
后唐同光二年
岐天佑二十一年
后唐庄宗李存勖立刘夫人为皇后,刘皇后专务蓄财,宝货山积,而政府乏钱劳军,士卒始怨。李存勖复用宦官为诸道监军,凌忽主帅,仗势争权,诸将无不愤怒。又宠诸伶人,命伶人陈俊任景州(河北东光)刺史、储德源任宪州(山西娄火)刺史,而亲军有从李存勖百战未得一官者,众心乃离。
918
后梁贞明四年
晋天佑十五年
前蜀复国号为蜀,前蜀帝高祖王建卒,子王宗衍嗣位。
越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晋王李存勖自杨浏(山东东阿北)渡黄河,直趋大梁(河南开封)。后梁行营招讨使加,贺瑰弃营追之,至胡柳陂(山东鄄城西南),晋兵大败,卢龙(北京)节度使周德威父子战死。李存勖退屯土山,向晚,反攻,后梁军溃,死3万人。梁晋各丧士卒三分之二,皆不能振。
926
后唐同光四年
后唐天成元年
后唐魏王李继岌得刘皇后令,召郭崇韬,以铁锤挝碎其首。后唐庄宗李存勖下令暴其(?)罪状,悉杀其诸子,朝野骇惋,群议纷然。天雄(河北大名)兵卒皇甫晖因人心不安,遂叛,杀节度使杨仁晟,劫指挥使杨在礼任节度使,发兵四掠。李存勖遣内外马步军总管李嗣源讨之,李嗣源部下兵亦变,逼李嗣源与兴唐府(河北大名)兵合,引军南陷大梁(河南开封)。李存勖欲亲攻李嗣源,整军将发,伶人直指挥使郭从谏叛,李存勖中流矢卒。李嗣源遂入洛阳称帝,是为明宗。尽诛宦官。
威武(福建神州)节度使王延翰称闽王,淫虐,建州(福建建瓯)刺史王延禀杀之,立(福建)泉州刺史王延钧为节度使。
契丹帝太祖耶律阿保机卒,次子太宗耶律德光嗣位。皇后
927
后唐天成二年
南吴顺义七年
后唐遣客省使李俨任西川(四川成都)都监,以监四川军,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诬以诈宣敕,斩之。
后唐遣兴唐府(河北大名)兵3500人驻防芦台(河北青县),时芦台军帅为泰宁(山东兖州)节度使房知温,诏书命(河北)冀州刺史乌震代之,房知温怨,诱兴唐府兵叛,杀乌震。马军指挥使安审通脱身走,房知温恐事不成,乘乱奔安审通,骑兵纵击,杀3500家,凡万余人,屠之,永济渠为之变赤。
913
后梁凤历元年
后梁乾化三年
后梁均王朱友贞起兵讨朱友珪,斩之,朱友贞即帝位,是为末帝。迁都大梁(河南开封)。
前蜀少保唐道袭诬太子王元膺谋反,王元膺发兵斩之,王元膺亦被其下所杀。
晋王李存勖大举攻桀燕,陷幽州(北京),擒桀燕帝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桀燕亡,立国3年。
914
后梁乾化四年
晋天佑十一年
晋王李存勖自临监斩刘守光,刘守光至死号泣哀祈不已。复械刘仁恭至代州(山西代县)刺其心,以血祭先王李克用墓,然后斩之。
淮南(江苏扬州)弘农王杨渥骄奢日甚,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共杀杨渥。徐温寻又杀张颢,立杨渥弟杨隆演为弘农王。
909
后梁开平三年
晋天佑六年
岐天佑六年
淮南天佑六年
后梁自大梁(河南开封)迁都洛阳。封威武(福建福州)节度使王审知为闽王、卢龙(北京)节度使刘守光为燕王。
后梁帝朱全忠怒佑国(陕西西安)节度使王重师奉不丰,诬以谋反,屠其族。忠武(陕西大荔)节度使刘知俊以朱全忠猜忌日甚,内不自安,起兵降岐,岐王李茂贞用为中书令。
919
后梁贞明五年
晋天佑十六年

晋内外马步总管李存审,于德胜(河南濮阳)南北筑两城,驻兵守之。后梁招讨使贺瑰攻南城,败还。
吴越王钱镠馀遣其子钱传瓘攻南吴,南吴舒州刺史彭彦章大败,自杀。钱传瓘进至(江苏)常州,南吴左仆射徐温迎击,大败吴越军,钱传瓘遁走。徐温尽归所俘与吴越,吴越亦遣使求和。从此20年间,两国之间无战争,民得稍安。
后梁帝太祖朱全忠遣(安徽)亳州刺史李思安攻晋潞州(山西长治),于城下筑重城,内防突围,外拒援兵,谓之“夹寨”。晋昭义(山西长治)节度使李嗣昭固守,不进出击,排墙填堑,一昼夜百数十发,后梁兵疲于奔命,闭夹寨。
908
后梁开平二年
晋天佑五年
岐天佑五年
晋王李克用卒,子李存勖嗣位,率军救潞州,雾中抵夹寨,急攻,后梁夹寨溃。
南楚衡阳王马希声卒,弟文昭王马希范嗣位。
933
后唐长兴四年
南吴太和五年
闽王王延钧称帝,是为惠宗,建都长乐府(福建福州),国号闽。任薛文杰为国计使,阴求富民之罪,没其家财,被掳掠者胸背均受,复以铜斗火熨之。诬枢密使吴勖谋反,杀之,举国愤怨。
后唐明宗李嗣源疾笃,子秦王李从荣起兵欲攻皇宫,皇城使安从益斩之。李嗣源寻卒,子闵帝李从厚嗣位。
岐王李茂贞向后唐称臣,改封秦王,寻卒,后唐政府授其子李继俨为(陕西)凤翔节度使,岐亡,立国18年。
后唐封荆南(湖北江陵)节度使高季昌为南平王,南平建国。俨府,心
925
后唐同光三年
南吴顺义五年
后唐政府命魏王李继岌任行营都统、枢密使郭崇韬任行营都招讨使,大举攻前蜀。前蜀帝王宗衍发成都,将游秦州(甘肃秦安),边将告急,尚以为沮己,在道与群臣赋诗不辍。及后唐军深入,王宗衍始仓卒返成都,后唐军继至,王宗衍乃出降。前蜀亡,立国19年。
晋天佑十九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