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家务劳动

走进家务劳动

《走进“家务劳动”》开题课教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课题的提出
现在的孩子在家从未做过饭,洗过菜,从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由父母包办代替。

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屈”,一切都替孩子准备的“妥妥当当”。

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关注,我决定对孩子进行教育。

于是,我便给学生讲述了我的感受,他们很受感动和启发。

在纷纷发表意见和讨论交流之后,我们共同确立了《走进“家务劳动”》这一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对家务劳动的调查活动,了解在日常劳动中哪些劳动是属于家务劳动。

2.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练一练”、“露一手”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和学做家务劳动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请教、合作交往、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调查,体会大人劳动的辛苦,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2.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时间安排
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1课时
开展调查活动 2周
展示交流 1课时
延伸拓展 1课时
四、活动准备
提供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工具。

五、活动过程
(一)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在日常生活劳动中,你认为哪些劳动属于家务劳动?
(2)你会做哪些家务劳动?
(3)你计算过妈妈(或他人)一天中花在做家务劳动上的时间是多少吗?(4)假如你们家没有人做家务,请你想一想,一段时间下来,你们家会是什么样子?(请把你的想象画下来)
(5)你准备怎样来做走进家务劳动这个课题?
2.制定计划:
(1)小组讨论。

(2)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个人计划。

表1
(二)开展调查活动
1、调查妈妈(或他人)一天的家务劳动
(1)利用双休日跟踪家里某一人一天的家务劳动。

(2)计算一周中家务劳动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

(3)制订一份科学的家务劳动时间表。

表2:
(4)写一份跟踪调查小报告。

2、调查部分学生一周中所做的家务劳动。

(1)利用课余时间在四、五、六年级学生中开展“一周中你做了哪些家务劳动?”的调查。

(2)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表你的见解。

(3)小组交流。

3、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做几种简单的家务劳动,例如:用洗衣机洗衣、洗鞋子、洗书包、拣菜、叠衣服、凉晒衣服、整理床铺、整理房间等。

《走进“家务劳动”》指导课教案
(一)活动情景的导入
本课程的导入,是以学生的讨论为切入口,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家务劳动的了解程度;对家长在家务劳动方面花费时间的了解程度等,从而激发学生对走近家长、走进家务劳动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家长一日家务劳动的调查”及“学生一周家务劳动调查”的兴趣。

(二)“调查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本次活动我们设计让学生亲历两次调查活动:(1)跟踪调查:妈妈(或家人)的一日家务劳动;(2)校园调查:一周中你做哪些家务劳动?本活动是利用星期天及课间时间进行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调查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想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长的辛劳,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从观察中学会反思,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好相应的调查表,让学生根据内容进行调查,并随时做好记录,调查完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写出“我的感想”。

我们想通过简单的感想,引导学生对自己观察与收集到的信息学会评价与反思,同时也引导学生对家务劳动的关注与对家长劳动成果的珍惜。

(三)“学做家务劳动”的实施与指导
本活动是以个体独立学习与集体交流、展示等交互进行的,主要实施地点选择学生家庭,并聘请家长为主要实践活动导师,教师的指导主要是通过目标指导——学生实践——信息反馈——学生再实践的途径进行的。

利用“目标指导法”指导学生活动,是我们在这次活动中的一种尝试,教师开始给学生的目标是框架式的,分几个不同层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期望达到的程度,我们尝试将整个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学生通过实践后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与收获带到课堂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师将从学生交流中总结出的一些做法和窍门进行归类后推荐给大家,让学生以这些为依据进行再一次的实践活动,以巩固学到的技能。

为了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强家务劳动及自我服务的能力,在“学做家务劳动”中,我们通过“学做凉拌菜”“用洗衣机洗衣物”、“学会拣菜、洗菜”、“学会做饭、做菜”、“学会整理房间”等活动设置,让学生在主动请教的基础上,学会做几种简单的家务劳动,如用洗衣机洗衣、洗自己的鞋子、洗书包、拣几种简单的蔬菜、制作一些简单的饭菜、凉晒衣服、叠衣服、整理床铺、整理房间等。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会做每一件事,力求在家长不在家的时候能够做到自己照顾自己。

(四)“露一手”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本活动主要是检查学生在学做家务劳动中的学习情况,为了提高活动的趣
味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选择了集体展示与个体展示结合的方式,通过“点”、“面”结合,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提供舞台。

在“学做一道的凉拌菜”中,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使活动更有创意、更有趣味性,我们特地将“学做一道凉拌菜”改为“学做一道有创意的凉拌菜”。

活动模式采用的是在家里练习,在集体中进行展示。

我们通过上课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现场操作,学生从原材料到作品,都有自己独立并现场操作完成,最后大家通过对作品的色、香、味、创意等进行评价,评选出“露一手”优胜奖。

而“今天我当家”,我们采取的是利用星期天让学生将自己学会的家务劳动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形式。

活动前,我们将活动设想事先告诉家长,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并请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今天我当家”活动,由学生根据活动设计完成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做家长的辛劳。

活动后一方面请家长对孩子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畅谈感受,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家务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五)交流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与体验,从返回的信息中表明,学生不但全部完成了所有的学习内容,更为可贵的是不但所有的孩子都参与了本次活动,而且每个孩子都力争学得最好、最棒,每个孩子对待家务劳动的态度都有了转变,对父母、长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普遍有了共识:作为家庭成员,对家务劳动也应该有自己的一份贡献,做家务劳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同时还能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家务劳动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体验成就感。

在活动的后期,我们特地举行了班级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我们允许学生“八仙过海,各献神通”,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

例如文字交流;照片、录象交流;家长的评价交流;学生的现身说法;同伴的相互评价等,鼓励大家敞开心怀畅谈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收获和感受,最后鼓励学生合理安排、科学设计为家长制订一份“科学安排家务劳动时间表”,尝试将自己的成果推荐给了家长,由此将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

走进“家务劳动”》汇报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对家务劳动的调查活动,了解在日常劳动中哪些劳动是属于家务劳动。

2.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3.学会做一道有自己创意的“凉拌菜”。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练一练”、“露一手”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和学做家务劳动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请教、合作交往、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汇报活动,体会大人劳动的辛苦,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2.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过程
(一)展示交流
向同学们汇报。

(1)跟踪调查妈妈(或他人)和部分学生做家务劳动的情况。

(2)讲述跟踪调查感想或由调查结果所引发的思考。

(3)说说学会做了哪些家务劳动及具体的过程。

(4)谈谈学做家务劳动的体验或感受。

(5)“露一手”。

当场利用老师提供或自备的材料做一道“凉拌菜”。

(6)组织品尝、评比。

(二)活动延伸
1、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题,举办一次演讲比赛。

2、组织一次野炊活动,检验一下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活动的评价
本次活动的评价方式以结合活动特点为特征,采取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具体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

学生自评主要由学生针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态度、自我收获等为依据进行评价;小组互评主要由小组成员根据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本次活动主要以“学做有创意的凉拌菜”及每次的小组交流为依据;教师评价主要由教师通观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原有的能力态度对比等为依据对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情况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