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生物30道选择和10道非选择题

高三生物30道选择和10道非选择题

高三生物可能考的30道选择和10道非选择题一、 选择题1. 某一蔬菜大棚的土壤含氮(NH 3)较多,对此大棚土壤进行中耕松土,大棚土壤的肥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大棚栽培的效益也更好。

其中的原因是( )A .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B .促进NH 3的扩散C .改善土壤通气,硝化细菌繁殖快,有利于土壤中硝酸盐的增加D .改善土壤通气,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答案:C2. 下图表示温室栽种的向日葵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整体表现出的吸收O 2和释放O 2的状态。

光照强度 吸收O 2(mL/h )释放O 2(mL/h ) a b c在光照强度为b 点时,使作物增产的措施不包括 ( )A .增加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B .白天适当降低温度C .白天适当提高温度D .保持昼夜温差答案:C3.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B .各种生物体(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C .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D .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 供能解析:这是一道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物质变化图解为题干情境,立意于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理解的难度较大的选择题。

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图解中的1、2、3、4、5分别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的哪一过程,再从物质转化的“起点”与“终点”及其中的条件来判断。

1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H2O的光解;2是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阶段中CO2的固定、还原、形成糖的过程;3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4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5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因此,选项A、B、C都是正确的,选项C中1过程中产生的〔H〕是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的。

答案:C4.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klx、lO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所作的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该叶片呼吸速率与温度和光照时间均成正比B.该叶片在5klx光照下,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少C.该叶片在10℃ 、5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3 mgD.该叶片在20℃、10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 2量约是8.25 mg 答案:D5. 右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D.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答案:B6. 下列有关植物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B.秋季植物叶片变黄后主要以叶黄素进行光能的转换C.连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正常授粉,为防止番茄和向日葵减产,可以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D.大棚中的绿色植物阴天不需要补充CO2,是因为光反应弱制约了暗反应的进行答案:D7.将一株呈现缺磷症状的植物,移栽到含有磷酸盐的完全营养液中,植物体对磷酸盐的相对吸收量与通气状况有关(如下图)。

图中X表示磷酸盐溶液中通入气态氮时,植物对磷酸盐的相对吸收量;Y表示磷酸盐溶液中通入空气时,植物对磷酸盐的相对吸收量。

对上述吸收状况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氧气供应充足有利于磷酸盐转变为可吸收状态B.气态氮供应充足不利于磷酸盐转变为可吸收状态C.在一定范围内,氧气供应直接影响植物对磷酸盐的主动运输D.在一定范围内,气态氮直接阻止植物对磷酸盐的主动运输解析:从实验或实际应用出发,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植物矿质营养的问题,并且题干材料的组成中有曲线图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包含在考查范围之中,是理综生物的选择题的一种命题特点,这种形式的选择题也是理综生物高考从来没有缺少的试题,今年也会出现。

本题的题干是由实验与实验结果(曲线图)构成,反映的是通入气态氮与空气时,植物根对磷酸盐的主动吸收情况。

分析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可知有两个特点:一是通入空气比通入气态氮时,吸收磷酸盐的量要多;二是无论是通入空气,还是通入气态氮,随着时间的延长,空气与气态氮增多,吸收磷酸盐的量也在增多。

从这两个特点中可以看出,气态氮没有阻止植物对磷酸盐的主动运输,也不是不利于对磷酸盐的吸收。

选项B 、C不正确。

图中结果能够说明氧气影响植物对磷酸盐的吸收,并没有揭示其中的原因,故选项A 不是合理的解释。

答案:C 8. 下列实例中,与植物细胞呼吸强度变化有关的是 ( )A . 小麦白天和夜晚的吸水量有一定的差异B . 番茄白天和夜晚对Ca 2+的吸收量有一定的差异C . 水稻白天对K +和对Ca 2+的吸收量有一定的差异D. 甘蔗白天和夜晚吸水量与吸收P 的量不成比例关系答案:D9. 某同学在春天买了5盆同样大小的同种植物,每天向花盆内浇同样量的水和液体肥料,不久植物开始发芽。

为研究植物生长与水、肥之间的关系,对5个花盆作了如下处理,( )花盆浇水量 施肥量 1与以前相同 与以前相同 2与以前相同 比以前少1/2 3比以前少1/2 与以前相同 4比以前少1/2 比以前多1/2 5 不浇水 比以前少1/2A.答案:C10. 据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如下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磷酸盐的相对吸收量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外排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C.若①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该病基因来自其祖母的概率为0D.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解析:本题是综合神经调节、细胞结构、遗传的综合性选择题,从神经元细胞结构和特征上命题,角度新,综合性强,具理综选择题的明显特征。

答案:D11. 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下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答案:A12.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利用低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生长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答案:C13.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熟睡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这不属于反射活动B.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迅速且作用范围广C.无籽西瓜的形成过程与生长素无关D.若要抑制腋芽的生长,需在打顶后的伤口上施以生长素类似物答案:D14.图中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A.①②③B.①③③C.③①②D.①①②答案:D15.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 )是显性。

现用普通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乙群体)就表现出无尾性状。

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不注射胰岛素B.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C.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不注射胰岛素D.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答案:C1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与抗原结合,消灭抗原B.抗毒素、干扰素、过敏原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产生抗体的速度加快,数量增加D.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答案:C17.下面关于人体内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理解,准确的是()A. 二者细胞核内DNA分子的数量不同B. 二者细胞器的数量或种类不同C. 二者特异性免疫过程的阶段划分不同D. 二者的结构不同答案:B18. 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耗氧量(相对值)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

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A.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C.笫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答案:D19.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氮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循环和氮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B.同时具有B和D过程的生物不可能有A过程C.A、B、C、D所代表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进行C过程的生物有自生和共生类型,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或消费者等答案:B20.动物a和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现将它们置于某一相对独立的环境并通过实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表示a、b在120d(d表示天)内的种群数量变化。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作为被捕食者,营养级较低,所含能量少B.b的突然增加,a会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随后b由于缺少食物也会减少C.物种b在第117d时比在第90d时的适应能力强D.在实验条件下两者分别在116d和120d后死亡,这种情况在自然条件下也是如此答案:B21.生态群落①、②、③、④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和最小的是()群落种1 种2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①924 0 0 1 1 1 1②0 252225 0 0③0 2 3 5 450 0④0 65213 2 0 0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④D.②和③答案:A22.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选项是()A.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原理是主要利用细菌和藻类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B.图中A、B分别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矿质等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D.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答案:A23.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等生态功能B.湿地生态系统中,被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的传递途径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C.与湖泊相比,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含氮、磷等矿质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超量排放会造成湖泊等水体中的鱼类大量死亡答案:B24. 200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这是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