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发展性学校评价的一种取向——学校自我评价

浅谈发展性学校评价的一种取向——学校自我评价

浅谈发展性学校评价的一种取向——学校自我评价一、引言教育部于 2002 年 12 月 30 日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 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中小学校评价制度的改革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做法,建立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校评价体系。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一种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学校评价已成为一种明确的政策要求。

在国内外关于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领域的研究中,发展性学校评价已经成为新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对于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评价进行变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发展性学校评价就是这一需求的产物。

无论从我国中小学学校评价的现状、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挑战,还是当前国际学校变革和评价变革的趋势来看,发展性学校评价在我国的研究和推广均具有很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取向根据评价主体不同,我国现行的学校评价主要有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和学校自我评价三类。

但由于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能力的影响,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和学校自我评价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学校发展的作用也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政府评价和社会评价是时下运用最多的,也是发展最快的两种评价模式。

但是这两种模式也具有不同的导向性,政府评价是以实现教育功能为导向性的,社会评价是以服务为导向性的。

由于评价的方向不同:政府评价是由上(教育督导部门)而下(学校)进行纵向评价,社会评价是横向(学校外部对学校内部)评价,而且长期以来,政府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发展相融甚少,在相互交通的过程中有机的契合点也难以寻找,所以导致了两种评价模式的客观割裂,即社会对政府关于学校的评价抱有微词,认为政府评价是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学校发展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也正在积极转变管理方式,为学校个性化办学创造条件,引导学校向具有自主发展机能的办学实体转变。

以此为背景,国内许多地区已经把建立自我评价制度作为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自我评价成为学校评价改革的方向。

1.学校自我评价概念学校自我评价是学校组织为改进学校管理,通过自主选择评价标准和内容,运用专业评价技术和规范的程序,对学校管理活动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活动。

学校自我评价在本质上是办学者自主地批判、揭示和发现学校管理活动价值的认识活动。

[1]肖远军认为,“自我评价是发展性学校评价的核心工作,是为了促进学校的进步与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自我分析、自我研究与自我改进的历程,是学校的一次健康检查,可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保持学校的弹性与应变能力。

”[2]由上可知,学校自我评价是运用专业评价技术和规范的程序,对学校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自主分析、研究和改进的认识活动,其本质是对学校的活动进行事实和价值的判断,目的是为改进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性发展。

学校自我评价具有以下内涵[3]:首先,学校自我评价是学校自我发展导向性的评价。

指向自我发展意味着学校自我评价是一种内控机制,是学校自主发展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自我评价依据的目标是可接受的、可达到的,而不是外界强行赋予的不可控的。

同时还意味着学校自我评价是一个和日常教学、管理结合起来的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环的自我分析、反思、改进的过程。

其次,学校自我评价是用户导向性的评价。

学校根据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结合本校的课程计划,对课程计划、教学质量的高低及相应的管理和领导进行一些列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为了给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质量的教育而进行的不断反省和跟进。

再者,学校自我评价是全体利害关系主体参与的评价。

学校自我评价不是学校管理者或者教师、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进行的单向评价活动,而是一个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协商的多向的评价活动。

由于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评价过程需要各方面参与,为保证评价活动的有效开展,评价者必须针对评价对象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合作组织。

[4]在学校自我评价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合作组织。

2.学校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的区别与政府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外部评价不同,学校自我评价是学校组织内部自主实施的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目的、评价标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1)评价主体不同学校自我评价是以学校组织为主体对自身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一种内部评价。

美国学者斯克里文对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作这样的界定:学校的内部评价可以由一名教师或一群教师、学校的专业人员、校长以及学校行政人员来实施或由学校任命的学校评价者来进行。

外部评价则通过专业的评价人员、地区督导人员、学区的评价部门、地方教育部门或者国家教育部的评价部门来完成。

(2)评价标准不同学校自我评价既可以采用外部标准,亦可以采用自我设定的标准。

由于评价标准的确立受个体认识制约,因此自我评价能否确立评价标准往往对评价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外部评价使用的标准通常具有共识性、明确性和权威性,但由于标准的统一性,难以体现学校的差异及办学个性。

因此,学校自我评价应当在外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开发适合自身实际发展特点的评价标准。

(3)评价的改进功能不同受评价主体不同影响,学校自我评价与政府评价、社会评价的改进功能具有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内部评价通常能够很好地掌握评价所需的背景知识,而且较少地威胁到被评价者,这是基于评价的伦理性原则来看待的。

而且使得评价效果的有效性最大化地体现出来,也便于在学校内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或适时地改进;外部评价受信息客观性、全面性以及对学校文化的认识等影响,其改进功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学校如何开展自我评价学校自我评价是教育管理体制变革背景下的新事物,是学校实现科学管理和提升自我专业性的有效途径。

开展学校自我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检验学校发展的情况和目标的实现程度,也主要是为学校的专业化发展与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学校应树立正确的评价目的,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规范的方法和程序开张自我评价。

1.学校自我评价对象和主体的确立学校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是通过一定人、财、物的有机组合才能实现组织目标,所以学校评价的对象包括人的发展状况和财务使用效能两方面[5]。

学校自我评价可以由一名教师或一群教师、学校的专业人员、校长以及学校行政人员来实施或由学校任命的学校评价者来进行。

但是为了保证评价过程及效果的有效性,在学校自我评价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合作组织。

2.树立正确的学校自我评价目的与传统学校评价制度不同,现代社会的学校评价在价值取向上既强调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强调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最终促进个体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这是基于教育促进发展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来确立的。

因此,学校自我评价的目的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自我评价需提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二是学校自我评价要促进学校组织成员之间的理解、信任与合作;三是学校自我评价能够检验学校发展与改进目标的实现程度。

3.学校自我评价内容的选择学校自我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促进自身可持续的专业性发展。

可持续的专业性发展首要的条件是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人需求的充分满足。

因此,学校自我评价的内容选择应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需要、办学行为的可调控性。

(1)课程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当前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学校自我评价的重点内容。

学校对于课程与教学的自我评价具有特殊目的,体现在课程与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基础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并通过选择适宜的评价标准、方法和程序,使得评价活动能够促进课程改革目标和学校教学改革目标的充分实现。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计划的评价和教学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有三种类型:①素质评价,即对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心理、能力、思想素质等进行评价;②成果评价,即从教师所教的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来对教师的劳动做出价值判断;③教学行为的评价,即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旨在帮助教师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比成果评价具有更大的价值。

(3)学生评价学生发展史学校自主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办学行为的最终表现成果,因而是学校自我评价的核心内容。

具体来看,就是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是否形成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与策略,学业成绩达到了何种程度,身体素质在各项指标中是否达到规定标准,还有在其他领域方面获得的素养等等。

(4)资源应用与开发评价教育资源是学校实施管理与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对教育资源的评价是构成学校自我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上理解,学校资源不限于经费、设备的固定投入,而应还包括对育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组合、开发与利用。

其评价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结构,其次是资源的增加情况,再者是资源的使用情况。

(5)领导与管理评价领导与管理使学校组织运作和教育活动得以实施的保证,完整意义上的学校自我评价必然包括对领导和管理状况的诊断、评价。

应包括:学校发展目标的科学决策、办学重点项目的选择、办学愿景的树立与宣传、社区家庭参与管理的机制、办学目标的监控机制等等。

其判断原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学校独特的价值追求和自身办学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专业性发展。

4.学校自我评价的标准(1)学校自我评价标准的概念评价标准是对教育活动质量或数量要求的规定,评价标准可以用评价指标或概括性问题的方式呈现。

自我评价指标是一种具体的、行为化的和可检测的评价标准,它是学校自我评价方案的核心内容。

学校自我评价指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针对哪些内容进行自我评价;二是用什么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学校自我评价指标可逐级分为若干层级,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等,各个层级的所有指标组合起来构成学校自我评价的的指标体系。

一般说来,一级指标相对比较抽象,其余指标往下逐级越来越具体。

概括性问题是针对评价者关心的内容,用一系列较为抽象的问题来呈现的评价标准。

概括性问题是为克服评价指标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评价标准,更重视对评价对象的整体认识和分析。

在无法转化为行为的指标体系,或者需要进行整体分析的情况下可以用概括性问题的形式。

(2)学校自我评价标准的设计学校学校自我评价标准的设计包括以下程序:设计指标框架。

首先,确定一级指标。

依据学校发展计划的主要发展领域和和重点项目确定一级指标。

其次,逐级分解指标。

指标分解的依据包括:有关教育和管理理论、部门工作职责、部门计划或工作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