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概论简述

广播电视概论简述

广播电视概论简述.txt等余震的心情,就像初恋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听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二十多年!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第一节广播的发明及广播技术的发展一、广播的发明1、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明:三个里程碑:发现无线电波、实现无线电通讯、用无线电传送声音(1)偶然的发现与探索: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确定了电磁感应规律。

1865年,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提出了电波存在的理论构想。

1884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2)无线通讯实验:波波夫与马可尼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1894年,研制出世界最早的无线电发报机。

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1899年,马可尼成功地把一份无线电报从英国拍到了法国。

1901年,他第一次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远距离通讯。

1909年,马可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马可尼时,无线电技术已从实验进入到运用阶段。

2、广播的诞生(2)发现了空中帝国的德福雷斯特李?德福雷斯特:“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

”1916年,福雷斯特利用实验广播播送了当时总统选举的得票数,被称为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新闻广播。

(3)让无线电广播进入家庭的萨尔诺夫(了解)泰坦尼克号海难的发报员,无线电音乐盒计划与实现,彩色电视发明的推进者NBC总裁马可尼无线电之父可能出名词解释二、广播技术的发展(四个阶段)1、调幅广播:最初的无线电广播是中波和短波调幅广播。

2、调频广播: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新的广播形态米波调频广播开始出现。

调频广播是发射频率在超短波波段、载波频率被调制的无线电广播。

3、发明录音机第二节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的过程)概况,流程必须掌握一、电视的发明(绿色大标题)1、硒的发现 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2、对“光电效应”的认识(了解)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有“光电效应”。

1873年,约瑟夫?梅正式发表了关于硒元素光电效应的学术报告。

在理论上揭示出,任何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

3、尼普科:发明机械扫描盘(图像分解与扫描) 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发明了一种机械式光电扫描圆盘并获得专利。

4、贝尔德:发明机械电视系统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制作出了第一台真正使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从而使电视得以真正诞生。

由此,他也被称为“电视之父”。

机械电视的缺点。

首先,机械电视设备太笨重。

其次,机械电视噪音太大,震耳欲聋。

再次,机械电视不易操作。

5、电子(全电动)电视的出现(1)1923年俄国人佐里金(1919年移民美国)发明电子摄像管——是全电动电视的关键部分(2)1927年,美国科学家菲洛?法恩斯沃斯展示了他的图像分解仪。

1929年7月,他研制出第一个全电动电视系统,同年9月,他终于成功传送了静止图像——幅黑色三角形的图案,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到电子扫描时代。

电子扫描与早期的光电机械扫描有很大不同:(了解,不用背)一是现代电视图像的摄像和显示不再靠机械转动,而是用电子束扫描靶标。

被摄的影像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投射在摄像管底部的硒板上,通过电子束扫描,记录下图像映射在硒板上的光线变化。

显像时再通过电子束扫描,在荧光屏上还原光线的变化,形成图像。

二是现代电子扫描技术的扫描方式不再是螺旋形,而改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进行扫描,每一行都包括数以千计的扫描点。

而且摄取和显示图象的扫描运动完全同步进行。

三是电子扫描比机械扫描快得多,而且电子扫描可以做到行多、点多,将图象分解的颗粒更细,并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它产生的图象要更清晰、稳定。

6、杜蒙:让电视进入家庭(填空)制造生产商用电视接受机,并成功投入市场-电视由实验转入实用阶段二、彩色电视——接收机1902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芬?伯兰克提出了彩色图像传送的原理——三基色原理。

194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在戴维?萨尔诺夫的领导下,首先试制成功彩色电视。

彩色电视信号与黑白电视信号的区别在于:亮度+色度、亮度差+色度差黑白电视:不存在发射和接受系统的制式问题彩色电视系统:在发明过程中对三基色信号和由其组成的亮度信号的处理方式的差异,而构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彩色电视制式。

1、美国彩色电视制式的确定“场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CBS优点:在彩色的传真上比点描法更为逼真;缺点:在一般的黑白电视上无法显像。

“点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RCA-NBC最大的优点:可以和黑白电视兼容。

1953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了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可兼容的“点描法”为美国彩色制式标准,通称为NTSC制(正交平衡调幅制)(又称恩制),1954年,美国正式开播彩色电视。

1964年,美国彩色电视到才开始畅销,并迅速普及到家庭2、世界彩色电视制式之争1958年,法国在美国NTSC的基础上开发出SECAM制(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又称塞康制。

优点:它在防止高山和建筑物对图像色彩的影响方面有所改进,缺点:对黑白电视的兼容性能方面有所下降。

1963年,德国也在NTSC制的基础上研制成PAL制(相位逐行交变制)(又称帕尔制)。

优点:传送范围广;传真度高。

1966年,国际无线电传播咨询委员会奥斯陆会议,法国得票37票,德国16票、美国8票。

其后,三方各行其是,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即成事实。

目前,西欧、北欧和亚洲的大部分国家采用PAL制,前苏联、法国、非洲与东欧国家、少数亚洲国家和地区采用SECAM制,北美和绝大部分拉美国家及少数亚洲国家采用NTSC制。

三、采录设备的发明与改进1、磁带录像机的发明:初期,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电影胶片拍下来,经过冲印后再用电子扫描播出。

缺点:胶片的洗印和编制过程非常复杂;不能即时播出,大大影响了新闻的时效;胶片不能重复使用的特点使电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一种是通过摄像机,直接把信号播出去。

缺点:直播是非常艰苦的劳动,直播节目极易出错;不能记录和重放;技艺手段也嫌单调。

磁带录音机的出现,启发了人们用同样的技术保存图像的愿望。

1951年,美国宾?克劳斯比公司首次展示磁带录象设备。

特点:耗费磁带1956年4月,美国安培克斯公司研制出四(旋转)磁头2英寸磁带录像机,这种录像机每秒带速15英寸,画面效果与直播电视几可乱真。

磁带消耗大为减少磁带录像机的发明在当时立刻引起了轰动。

较之电视影片,其优点非常明显:它无须冲印,省工省时,图像还可以即时倒放,并可反复使用。

纪录媒介——录像机的发明与普及,则改变了整个电视广播的传播形态。

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被称作是电视史上的一次革命。

2、采录设备的改进1966年代后期,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在美国投入使用,它将便携式录像机和摄像机组合起来(摄录一体),电视节目的制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并使现场直播成为可能。

1972年,荷兰飞力浦公司推出可录制1小时节目的卡式录像带,它发明的录像机可以随时录制电视机中正在播出的节目,从而敲开了家庭市场的大门。

1980年代,日本推出8毫米磁带摄录像机,摄像机和录像机日益走进家庭,个人和公司制作的录像带成为重要的新闻媒介和节目来源。

对电视制作方式的改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的特点不仅提高了内容检索与编辑速度,而且大大降低了因为磁带复制产生的信号损耗,提高了声音和画面的质量。

2000年开始, DV机掀起影像先锋运动的浪潮。

四、电视传送技术的发展1、无线传送(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①地波传播②天波传播③直接传播(空间波广播)2、卫星传送——利用通讯卫星传送电视节目3、有线传送五、新电视传送形态之一——卫星电视2、卫星传播的特点(1)与地面传播系统相比,卫星传播有许多优点:①覆盖面广:可方便、迅速地解决国土覆盖问题;②效益高:由于网络结构大大简化,环节少,投资比建设地面传播系统少得多;③信息量大:卫星传播信息容量大,可以同时传送多达几十套、上百套的电视节目和数一百计、千计的广播节目,远非地面系统可比;尤其是卫星直播,增加了信息传播特别是新闻报道的灵活性。

④信号稳定:卫星广播信号传送质量好,不受地形和建筑物的阻挡,(2)卫星电视传播的缺点:①发展卫星电视起点较高;②卫星电视的系统中心位于远离地球的同步轨道,一旦发生故障,不易修理,可能出现信号中断;③技术上,卫星电视易受卫星蚀、雨雪、云层等自然现象的干扰。

3、卫星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1)从集体接收向个体接收延伸,卫星直播日益普及①卫星传送:卫星收到来自地面传送的节目信号后,再由地面转播台转发,供一般公众个体接收,或由地面有线网络集体接收,通过这一有线网络分配输送到每一个用户。

②卫星直播:一般用户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利用小型抛物面天线和附加的微波调节器直接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而不必经过地面电视台、站的接收和转发。

(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转发电视信号,供一般公众个体直接接收的电视系统。

)确切地说,卫星直播电视系统重点不在卫星直播电视节目,而在于用户“直收“电视节目。

卫星传送和卫星直播的地面发送端(上行站)可以是一样的,作为转发信号中继站的同步卫星也是一样的,六、新电视形态之二——有线电视有线电视(CATV)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机的一种区域性电视传播方式。

因线路形成闭路传输系统,又称为闭路电视。

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的主要区别:它用电缆连接的传输分配网络代替了无线电波的发射装置。

(1)有线电视的特点(与无线电视相比)①传输节目的容量大。

②有线电视不受外界天线干扰、工业干扰和其他无线电信号干扰,节目传送质量较高。

③容易对传输范围实行控制,并利于采用加密措施,对电视用户实行有偿服务。

④可以双向传输。

⑤有线电视网可以和计算机网络及各种数据信息库相连接,用途更为广泛,能够把业务范围扩展到人们生活需要的各个方面。

有关专家所讲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关键是“最后一公里”,即用户网络。

我国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发展1、数字电视最早是哪国研发的?(1)早期模拟式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制高清晰度电视系统(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简称HDTV日本:Muse系统欧洲:“尤里卡”计划(2)、数字式电视(Digital Television)的产生①美国广播业者的无意驱动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简称FCC。

美国全国广播业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简称NA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