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一、概述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穴位贴敷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

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

所以,此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

除极少有毒药物外,穴位贴敷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

对于衰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

二、适应证
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足底痛,阳痿,痛经等。

三、操作流程
1、药物制备及准备:
(1)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完成。

(2)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3)将上诉的药粉与等份的酒精、蜂蜜、甘油充分的混合,备用。

(4)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5)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6)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7)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
(1)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2)敷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
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
(3)填法:
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

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
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

或先将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3、贴敷时间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1-2天,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12-24小时。

(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4、疗程
连续贴敷5次为一疗程。

连续治疗三个疗程为一个周期,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四、注意事项
1、选准穴位,注意体位
穴位敷贴疗法是以穴位作为治疗区域,选好、选准穴位十分重要。

敷贴穴位在选择时,除了和其他刺灸疗法一样,据症情予以最佳处方外,还应注意,穴位不可选得过多以及少选关节或其他活动度较大的部位的穴位,以避免贴时容易脱落。

其次,穴区要选准,尽量采用体表标志。

在敷贴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