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需要我们在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完善方面要提出一定可操作性强的方案。
网络拓扑结构域主干设计是离不开计算机可靠性的,这对整个计算机网络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保障是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引言:计算机网络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能够做到长时间不受干扰和破坏可靠的工作,已经成为网络不同层次的用户都关心的话题。
网络可靠性也成为用户对计算机网络最基本要求。
通过探究可靠的计算机网络设计准则,来解决目前计算机网络的设计问题,保障计算机网络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概述在计算机网络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体系,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人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把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分为4大类:生存性、抗破环性、计算机网络的联通性和计算机网络部件在多模式下工作的体现的有效性。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在计算机网络不能够有效的运行时,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可靠的链路,所以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是由计算机网络的连通性来决定的。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表现在通信能力和网络联通两个方面,但这必须满足在既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才能够实现有效的联通。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在外部的表现上只是一个参数,它可以反应出计算机的运行状态,最主要的是它能还能够反应出计算机的网络拓扑结构,这个结构在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起到一个支持的作用。
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2.1网络管理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
要想实现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这一目标,就必须拥有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来实现这一目标。
就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大型计算机网络来说,它们都是由不同的生产厂商生产,使用着不同的网络产品及设备,而且也是比较复杂的,只有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以及统一的管理,对网络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分析网络中的参数,才能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降低信息的丢失率和减少在传递过程出现的问题等等,并且劲量的减少故障发生。
2.1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用户的设备,在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时候是直接面对用户端的,计算机系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满足于客户端的,只有在计算机系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整个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才能使用户端的交互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提升网络的可靠性,所以说它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一个关键。
2.2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交换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的线路铺设是支撑整个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通过相关人员的分析发现这些问题正是出在计算机网络的布线上,但是对铺设好的线路进行更改是要付出更高的代价的,所以在要想解决类似的问题,就必须制定一套系统的通信线路的标准,对线路的铺设进行一个规划,通过科学合理的布线,减少在线路铺设上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可靠运行。
3.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运作模式及其设计准则3.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模式计算机网络发展至今日已经一个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相对的,维持计算机网络生存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也经历了一个长远的研究过程,早在60年前人们就对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
所以说,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就是谁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信息进行传输,在特定的限制下完成任务,保证客户端能够使用传输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如果用图来表示的话,可以用G(V,E)来表示,它表示的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概率图,把概率图进行分析得到一个概率值,这个概率值是各个节点正常工作状态下得出的,是一个比较公正的值,然后通过图表的方式来表现出来,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其划为2个部分,其中的一个本分是分析,而另一个部分则是设计。
通过这种方法会得出一个信息的无效度,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个可靠度,运用这样的方法能够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3.2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设计准则3.2.1采用余度设计和容错技术,具体表现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彼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故障机的任务便可由其它计算机代为处理,避免了单机无后备使用情沉下,某台计算机故障导致网络系统瘫痪的现象,从而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3.2.2综合考量新技术的采用。
既要考虑主十网络技术的发展,采取适度超前的技术和设备,使设计的网络能够适应现在和将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不至于在短时期内被淘汰,确保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实施合理的继承性,谨慎使用新技术,降低风险,使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具备良好的兼容和扩充能力,能够实现高可靠网络的平滑升级。
3.2.3根据现有的实际条件,在设计中选择质量优秀、有良好声誉的网络产品,并且所用的网络产品都应满足可靠性设计指标要求,严格遵守计算机网络的相关规范,所有器件及子系统均需满足最新、最高的国内外标准。
例如1995年通过的国际标准:ISO/IEC 11801;欧洲标准:EN 50173;北美标准:ANSI/EIA 568A;中国标准:GB50173-1993,GB/T 50311-2000等)。
3.2.4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定期进行人工/自动的维护检测。
现代计算机网络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异构程度,需要尽量避免由于网络线路中断以及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网络系统瘫痪。
但是发生故障又在所难免,所以只有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故障,具有方便的故障恢复措施、远程监控、配置的能力,才可以保证计算机网络时刻达到规定的可靠性指标,保证整个网络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优越的性能和工作任务可靠性,使计算机网络真正具有较高的系统可靠性。
4.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能以及相关的优化措施4.1对冗杂设备的改善处理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技术完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就是说运用现有的手段将备用的链路条数增大,这是因为备用线路的多少决定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有数据显示,计算机网络线路的安全性是与网络链路的数量呈现出反比的规律。
关于计算机链路数量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对链路进行优化并增加链路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当然,改变成本方面的因素也是可行方案之一。
对于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这两种方式都是大有益处的。
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完善计算机网络中容错的可靠性,在计算机服务器与用户终端进行连接的时候,容错是会使用的,在计算机的冗杂网络中,容错的主要功用就是用来连接,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连接相关数据链路与各种路由器。
这样形成的结果就是即使是在计算机的网络中出现了一定的故障,这对于网络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
4.2我们通常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冗余的优化来提高计算机整体的网络安全性,这个方法对于提高可靠性是非常有用的。
为了实现对冗余可靠性的相关优化,可以运用双网络的机构模式,通过增加一个备用网络在独立的计算机网络上来实现这个目的。
备用网络主要用来让各个结点之间进行相关的网络连接,最后可以利用冗余来对容错进行确定。
假如出现结点要将相关的消息发送到其他的结点上这种情况,在它们中间的任何一个网络上进行选择都可以很好的完成,这就对其灵活性与可选择性进行了展示,当然这也有利于完善可靠性。
选择双网络是实现数据的网络备份与数据的传送的最好方式,也是计算机多种运行状况的一个相对比较好点的选择方式,在双网络的模式之下,各个网络的联系就会更为紧密,如果出现了网络中某一个点的问题就可以运用其他的网络来进行任务取代,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小事故问题导致的网络瘫痪问题,网络的运行也就比较通畅。
保证数据的有效传输是这个途径方式的重要特点之一,该方式也能增加计算机的可靠性。
4.3层次结构的可靠性优化问题。
以汇聚布层、接入层和核心层为主要构造的多层网络是计算机层次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接入层的出现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起始点,它是作为计算机网络能够允许用户被接入而提供的一个端口。
计算机网络的宽带交换是接入层的一个重要功能,同时还可以为计算机提供系统层服务。
另外,接入层还可以过滤并控制流量,对列表中的访问也可以进行相适宜的控制。
核心层是在计算机控制中占据着一个主控部位的,对于计算机数据的交换可以用它来进行完成,另外计算机数据交换的数独是非常快的。
在核心层中相关数据的处理交换与数据包的操作是不可以进行分层处理的。
作为计算机接入层与汇聚层的界点,汇聚层可以对数据包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同时也能够决定着多个网络设备间与网段设备集合的结合。
结语:我国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对于计算机的运用也呈现了不断发展的势头,这不仅体现在用户数量的大量增加更多的是计算机规模的扩大。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要求必然是越来越高。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涉及到国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旦发生问题,造成的破坏将及其严重。
计算机网络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需要我们在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完善方面要提出一定可操作性强的方案。
网络拓扑结构域主干设计是离不开计算机可靠性的,这对整个计算机网络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保障是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1]陆桂枝. 网络可靠性的分析与研究[J]. 交通与计算机. 2008(06)[2]高飞,王光兴. 计算一类有向网络可靠性的线性时间算法[J]. 计算机学报. 2010(07)[3]王芳,侯朝桢. 一个估计随机流网络可靠性的新方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3(05)[4]李崇东,李德梅. 网络可靠性研究综述[J]. 科技信息. 2014(19)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