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

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

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

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

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的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

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却无法认同他的决定,不听他的劝告,毅然向上攀登。

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到达了顶峰,但最终错过了安全返回时间,葬身于暴风雪中,让人扼腕叹息。

而克洛普经过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在第二次登山中轻松地登上了峰顶。

如果克洛普也一味地追求执著,不顾一切地去实现目标,那么他将和其他同行者一样葬身于暴风雪中。

但是他学会了示弱,学会了审时度势、把握全局、以小忍换大谋,最终他攀上了成功之巅。

做法。

新课程虽然已经全面实行了,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具有明显的知识优势,说一就是一,犹如故事中的登山者。

在学生面前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学生能够把我们传授的“本领”吸收,可往往却事与愿违,学生根本就不领情。

怎么办?我们是否可以根据此学科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寻找一条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参与学习
的途径?
一、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决定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弟子”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非连续性、涉及面的广泛性
信息技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着很强的系统性与连续性。

如物理学科,不先学好力学知识,就不可能学好电学知识。

数学学科也是一样,不先讲授加、减法,就无法讲乘、除法;不先学习正数内容,就不能学习负数内容;不学会代数知识,就无法学习几何、三角的知识。

而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则不然。

没有学过dos操作系统的人,照样可以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先学习word,还是先学习excel都没有关系;不学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照样可以尽情地在国际互联网上遨游;学习使用字处理软件,既可以学习word,也可以学习wps。

再加上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所以只要学生有需要或者感兴趣,他可以非常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某一块内容,但是教师不一定掌握并精通此学科
所涉及的所有知识或操作方面的一些细节问题。

2.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时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诞生时间短,但其发展速度却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教师的知识更新不及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速度,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在此学科面
前是同一个身份,永远都是一个学习者,并且学无止境。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以上特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弟子”的现象在生活中实属常见。

有个孩子,7岁时,就已经成为乡邻附近闻名的“电脑小神童”了。

当邻居、父母同事办公室的电脑出现故障时,总是第一时间找他帮助解决。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有理由放下教师的“架子”,让课堂活动中多一些“学生在上”、多一些“学生强人”,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示弱”正是一种能够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艺术,在优秀的学生面前示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在自卑的学生面前示弱,有助于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产生一股愉悦的学习力量。

二、巧用“示弱”收获多
1.主动“示弱”,拉近师生距离
一般情况下,多数人对教师这个职业要求很高,必须言正心直,有高尚的品德及专业素质,而且还应有渊博的知识,由古至今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从而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让学生尊敬老师,以达到学生“尊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但是,如果平常教师懂得在一定程度上“示弱”,将教师和学生放在同一个层次上,由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教师古今中外比比皆知并能熟练且准确地移教于学生,无非就是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和尊严。

教师“示弱”是为了解除学生的防范心理,打开心扉,以期心心相通。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笔者就采用过主动示弱的战术。

例如,每年的新生见面会,在自我介绍中,笔者都少不了这样一段话:这学期,由我担任你们的信息技术课老师,为期一年。

虽然教学多年
了,有很多经验,但是学生却是一届比一届厉害,特别是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在你们之中,肯定有很多高手,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希望我们能够互相配合,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期待我们愉快
的合作。

这样的开场,使得师生关系一下子被拉近了许多。

2.巧妙“示弱”,强化知识理解
误以“示弱”,让学生来发现错误,并使学生通过“排谬”来获取知识,更能激活学生思维,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亦能获得奇效。

例如,在讲解vb 语句中的
if语句时,循环条件的设置是最关键的,一不小心就会成死循环。

在介绍完if语句的执行过程后,笔者说,“接下
来由我来写一程序段,即兴来一段哦,所以也不能保证完全没有错误,你们的任务就是读出它的结果。

”于是笔

拿起粉笔假意边思考边在黑板上写下了一段程序(其实这段程序里面的条件设置就存在着问题)。

过了几分钟,底下还是一片寂静,“看来这脑袋瓜不够灵呀,还没有出结果吗?”话音刚落,下面就有窃窃私语声,有一个同学说:“老师,你写的这个程序段是不是有问题呀?这个条件永远都不会成立,没有结束的时候,结果出不来呀!”听完这位同学的疑惑之后,其他同学似乎也有同感,“是呀,肯定有问题,是死循环。

”此言一出,说明学生已经找出了笔者设的“陷阱”,通过这一读程序环节学生意识到了循环语句中条
件设置的重要性。

3.真诚“示弱”,赢得学生信任
古语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所说过的话确保句句都是真理,全部正确,更何况是教师,教师也是普通人。

在教学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法及时给出正确答案也是常见现象,这时教师就应该真诚示弱:不知则不知,勇于亮丑,不狡辩,不遮掩,诚实诚恳也许更能提高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尊敬。

笔者所任教的一(11)班学生比较活跃,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让他们自己整理本课重点的时候,就经常会有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上网的时候出现了某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突然被学生问到,再加上有些网络技术问题笔者还真没有遇到过,所以很难立刻做出回答,每当这时,笔者都是诚恳地向学生表明,这个问题老师还真没有遇到过,等老师实践以后找到答案才能回答,要是你们比老师先找到答案,不要忘了告诉老师,让老师也学一招。

总之,在课堂上巧妙运用示弱艺术,不仅能拉近师生距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还可以使学生有一种胜利感、自豪感,能够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愉悦地学习。

运用“示弱”的教学方法与直接正面的教学方法可谓殊途同归,是异曲,但有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何耀根.高中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浅探[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02).
[2]高海丽.课堂教学艺术之教学智慧[j].时代人物,2008(03).
(责任编辑罗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