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新型电厂机组大修规范化安全管理的探讨

对新型电厂机组大修规范化安全管理的探讨

编号:AQ-Lw-03841( 安全论文)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对新型电厂机组大修规范化安全管理的探讨Discussion on standardized safety management of unit overhaul in new power plant对新型电厂机组大修规范化安全管理的探讨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

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陆续引进了一批大容量、高参数、新技术的发电机组及配套设备,因此,一批现代化的新型电厂相继建成投产。

这类电厂有着技术装备新、人员配备少、员工素质高之特点,在内部管理上瞄准国际一流电厂的管理方式,实行了“新厂新办法”的新型电厂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

如没有配备专业的机组检修队伍和相应检修人员,机组的检修项目主要依靠外包、外委来完成。

因此,如何保证机组大修的安全、质量、进度等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加以研究和探索。

笔者从4个方面谈谈对新型电厂机组大修规范化安全管理问题,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大修前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机组大修尤如一大战役,因此,事先应认真细致地准备和筹划,并进行检查,这也是保证大修工作安全、准时、有序进行的必备条件。

1.1安全用具检查试验应对在大修中需用的安全工器具逐一进行检查和试验检测,检查其使用周期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对检验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应及时处理,数量不足的应及时补齐,以保证机组大修时的使用。

安全工器具检查试验一般在大修前30天完成。

1.2锅炉炉内平台、吊篮、吊笼等起重设备机械的预检要对炉内平台、吊篮、吊笼等起重设备机械进行预检,以确保这些起吊设备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

特别是炉内升降平台,既要对组装件事前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检查,又要审核、落实安装单位的资质合格证书和安装、验收文件包的传递到位。

1.3作业人员的合理安排外委检修项目和自营检修项目确定后,在项目开工一周前根据检修班人员的力量,落实好外委项目负责人和自行检修项目的负责人,并进行必要的接触和交流,以便于检修项目的协调管理。

1.4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开工前应对外包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教育和规章制度学习,以保证所有参加机组大修人员的安全素质。

1.5检查作业环境检修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排除不安全因素。

1.6确定临时电源确定大修用临时电源箱配置方案(包括容量、数量、地点)。

1.7确定大修用气确定检修用氧气、乙炔危险品的使用、配备和安全管理方案(包括放置位置、数量、安全距离、应急措施等)。

1.8确定脚手架用量确定脚手架架设的总数量及分布位置,以保证充裕备料和保证搭设用料的材质。

1.9明确大修安全责任要确定机组大修时的安全管理重点并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

1.10审定大修安全作业指导书审定机组大修安全作业指导书,并制作现场用指示牌、警示牌和安全围栏等。

2大修开工前准备机组大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应在机组停役前一周内进行全面检查,停机大修前全部完成。

2.1大修现场用安全设施和辅助安全设施的配置机组大修前应根据事先确定的检修项目,按照检修区域“封闭作业”的原则,准备好足够的安全围栏、安全网、隔离层、检修通道指示牌、零部件堆放区域牌、安全警示牌、警戒灯(线)等,为保证检修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条件。

2.2编制现场定置管理图大修现场定置图的编制,不仅能使大修现场整洁有序,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大修过程的安全和文明生产。

因此,定置图一旦编制、审定生效后,检修过程中应严格按图进行检修项目,这样既保证了检修作业过程的有序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规范了机组大修的程序化、标准化,确保了大修过程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3大修用脚手架准备机组大修开工前,应根据大修的项目内容,按事先统计出需搭设脚手架的数量、面积和搭设地点,依据项目检修的进展,合理安排搭设时序,以保证大修进度不受影响,从而避免“临时上轿”打乱仗而派生事故。

2.4起重设备、设施、人员的检查和落实在大修工作开工前,一定要对大修起重用的行车、单轨吊、吊篮、卷扬机、手拉葫芦、液压千斤顶、钢丝绳、吊环、吊扣等作全面的检查和确认,保证安全可靠,并对操作人员的资质进行核查。

特别是新型电厂,自身配置的设备和人员有限,这些起重工作外委的占大多数,因此,对这些特殊作业人员的素质检查尤为重要,以保证机组大修过程不发生起重事故。

2.5临时检修电源的敷设和配置机组大修开工前应根据大修项目的要求,配置检修电源到检修点,从容量、数量、有利于切换操作等方面布置检修电源,为大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从而避免由于检修电源管理不善而发生人身、设备、火灾等事故。

2.6建立氧气、乙炔管理区域,做好重点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措施机组大修时,氧、乙炔气耗量较大,因此,在机组大修开工前应事先划定氧、乙炔气瓶放置的区域和位置,并对进入大修现场使用的电、气焊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必要的防护装置(如乙炔气瓶的止火装置)和防护手段要认真检查落实,以避免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2.7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认证检查对参加机组大修的焊工、起重工、行车工、电工、架子登高工等特殊工种,必须事先进行认证检查,确认合格后书面公布告示,便于对照和检查,并在开工后的实际检修过程中进行跟踪对照检查,当发现人、证不相符时,应立即进行处理,保证特殊作业的安全。

2.8对大修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检查机组大修时间长,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应派专职人员值班和巡查,防止设备零部件遗失和非检修人员进入重点检修区域而发生意外事故。

因此大修开工前必须确定保卫专职人员的司职责任,如汽机开缸至扣缸应全过程实施安全保卫工作,对检修人员、上缸检查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并登记在册,以确保安全。

2.9大修工作票的准备机组大修应根据事先确定的检修项目,在开工前按照设备的系统归属签发系统工作票。

一般热机典型工作票的签发可以按以下属性进行,即机、炉两个专业,两个专业分为两个系统,如图示:2.10系统工作票安全措施的编制和执行根据上述系统分类,一个大系统(如B1)采用一张总工作票,列出系统停运后安全措施的要点,总工作票同时附上子系统具体的分项检修项目清单,分项检修项目则使用规范制作的系统隔离/恢复操作卡,其安全措施除总工作票中共同的安全措施外,还有与其它分项工作无关而本检修项目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只有在所有的系统隔离/恢复操作卡上的安全措施执行完后,才准予许可总工作票。

同样,只有在所有的系统隔离/恢复操作卡上的安全措施恢复后,才能终结总工作票,以避免安全措施执行过程中出现重复、漏项,并提高操作效率。

2.11大修开工前的技术和安全交底每项检修项目在检修开工前必须进行技术和安全方面的交底,特别是外包项目。

所以,在认真做好检修项目合同会签、外包单位资质审查、工作票负责人资格审核的基础上,在开工前组织一次对外包单位工作负责人全方位的、面对面的座谈交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上可按作业文件包的要求进行对口交底,对于技术复杂、危险性大的或有特别要求的作业应重点指出和提示。

安全交底最好实施《外包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现场交底备忘录》,提倡到检修现场进行交底,有利于实物指证。

在《备忘录》中明确写明交底的内容和要求,明确甲、乙双方的安全职责,最后在现场确认后所有人员签名,各执一份备查。

3大修过程动态安全管理在机组大修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检修项目分布面广,所涉及的专业较多,参加大修的外包单位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对新厂的规章制度在认识和执行上又存在偏差,因此,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加强4个方面的现场动态安全管理工作。

3.1重点部位监督检查重点部位即机组在大修中确定的危险性大、安全风险系数大的检修部位或区域,以及在检修过程中容易发生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的部位或区域。

如高空区域、空预器区域、炉膛及压力容器内、电气高压试验、汽机扣缸、发电机抽转子等。

对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除了在开工前进行认真、详细的技术和安全交底外,还必须制订有关的安全作业技术方案,如在压力容器内工作必须遵守使用12V电压的行灯、电源开关及行灯变压器放在容器外的规定,并设专人监护。

而且对确定的重点部位应在整个检修过程加强监督检查。

3.2区域项目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一台大修机组的工作面一般可分成5大区域:锅炉、汽机、电气开关站(室)、输灰、燃煤。

在每个区域作业面应明确一名项目安全责任人(由相应的检修项目负责人担任),并强调和明确本项目的检修安全责任,落实好安全责任制,以保证本部位或区域整个检修作业过程的安全,从而保证整台机组检修的整体安全。

3.3重大检修项目实施事前检查和过程监督重大检修项目如汽缸揭(扣)缸、电气大型试验、发电机抽(穿)转子、锅炉水压试验等都应有技术方案,事先必须检查方案中组织体系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明确、人员安排是否合理,并在检修过程中重点对危险点进行督查。

3.4现场动火的监督和管理机组大修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动火作业,由于大修现场放置的零部件、检修工具、检修电源线、油桶及各种易燃杂物较多,所以在动火前必须注意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对有易燃物品、大型脚手架、电缆密集布置区域更要做到安全措施到位、消防设施到位、监督检查到位。

为保证动态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和质量,事先应建立机组大修的现场安全监督网络,明确各现场安全监督员的责任和责任区域,做到安全管理无盲区。

4大修现场的协调管理大修工作进入中、后期,在主观上和客观上会暴露出许多问题、矛盾。

这时,做好现场的协调工作,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及时消除影响大修安全、质量和进度的障碍显得越来越重要。

4.1交叉作业一个区域计划检修的项目多,必定有交叉作业,一旦失去有效的管理,作业面就容易出现混乱。

如在空预器区域内,在对受热面清理后装复工作的同时又要进行漏风系统间隙调整工作,且在受热面的装复中又要调整转子的转动,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人身事故,因此,必须做好现场的协调管理工作。

4.2立体作业立体作业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件,如炉本体内上部过热器管子的更换同时穿插受热面规范性检查工作,中部有燃烧器检修工作,底部又有渣斗检修工作,过程中还有炉内平台运送人员和材料。

这时就要注意高空坠物伤人、机械伤害和电焊花引起火灾等事故,必须做好可靠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作业点之间应加强联系,在时空上进行充分的调控,以控制不安全因素。

4.3同一检修系统内不同单位的不同项目作业同一检修系统内遇有不同单位的不同项目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机组大修网络进度合理安排工序,工作结束后各项试验、设备分步试运转工作必须按照《大修设备试转调试程序》有计划、有准备、有顺序的展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