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定量分析概论
其在两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
A水
A有
KD
[ A]有 [ A]水
a A有 a A水
PA
PA
a A有 a A水
KD:分配系数,与溶质及溶剂的特性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分配定律使用注意事项:
(1)溶质浓度低。 KD PA (2)溶质在两相中的存在形式应相同。
3.分配比 D
D CAo [ A1]o [ A2 ]o [ An ]o CAw [ A1]w [ A2 ]w [ An ]w
100%
组分含量 1% 痕量组分
回收率 近100% 90-110%
一、气态分离法 被分离组分以气态形式分离出去
➢挥发 ➢升华 ➢蒸馏
二.沉淀分离法
(一) 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1. 沉淀为氢氧化物
控制pH值的方法
a.NaOH法
强碱 NaOH
pH12
使两性金属离子与非两性金属离子分离
b.氨水法
NH3-NH4Cl
作用机理:
① 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进行共沉淀; 如:分离痕量钨,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辛可宁,促进钨 酸胶体凝聚。
② 利用形成固溶体进行共沉淀; 如:分离痕量Zn2+ ,在酸性溶液中加入大量的SCN-及
甲基紫R+
Zn2+ + 4SCN-
Zn(SCN)42- ;
2R+ + Zn(SCN)42-
R2Zn(SCN)4
4.萃取率
E%
物质A在有机相中的总量 A在两相中的总量
100%
CoVo
100%
D
100%
CoVo CwVw
D Vw Vo
一次萃取: 当 Vo=Vw
当 D=10
一次萃取后水相中A的浓度:
E D 100% D 1
c1
c0Vw Vw DVo
3.其它无机物沉淀
(1)硫酸盐沉淀 (2)卤化物沉淀 (3)磷酸盐沉淀
(三)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要求:
①欲富集的痕量组分回收率高; ②共沉淀剂不干扰待富集组分的测定;
1.无机共沉淀剂 机理:表面吸附或生成混晶
2. 有机共沉淀剂 优点:① 表面吸附作用小,选择性高,分离效果好;
② 经灼烧后易于除去; ③ 体积大,有利于痕量组分的除去;
2. 熔融
(1) 酸熔法 (2) 碱熔法
3. 烧结法 (半熔法)
二.有机试样的分解 (一)溶解法 相似相溶原则 (二)分解法
1. 干式灰化法 (1) 氧瓶燃烧法 (2) 低温灰化法 2. 湿式消化法
§1-3 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 富集方法(p340)
回收率RT
分离后测定所得含量 QT
原来含量
Qo T
采集方法:应根据试样堆放情况,颗粒大小 从不同的部位和深处选取多个取样点
采样量的决定因素: 物料越不均匀, 采样量越多 对采样的准确度的要求越高, 采样量应越多 颗粒越大、比重越大, 采样量越多 经验公式: Q≥kd2 Q: 采集试样的最低质量(Kg) d: 试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mm) k: 经验常数 0.05~1Kg·mm-2
少量
R+ + SCN-
RSCN (载体) 大量
三、溶剂萃取分离法
基于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的客观 规律而建立起来的方法
萃取分离法特点:
(1)既可用于常量元素的分离,又适用于微量元素的分 离与富集;方法简单、快速、适用范围广;
(2)可直接进行萃取比色法测定; (3)缺点:手工操作,工作量大,有机萃取剂常常易挥
Zn(OH)2
Zn2+ + 2OH-
[OH ]
K sp [Zn2 ]
1.2 1017 1.1108 mol/ L 0.1
2.沉淀为硫化物
[S 2 ]
[H2S] [H ]2
Ka1
Ka2
0.11.3107
7.11015[H
]2
9.2 1023[H
]2
以HCl调节酸度; H2S的代用品硫代乙酰胺 TAA
例1: 采集赤铁矿试样, 若试样最大直径为 20mm, k=0.06
则 Q≥0.06×202=24 kg
二. 分析试样的制备: 破碎 过筛 混匀
缩分
例2. 在例1中采集到的原始试样为24kg,经破碎后 要求全部通过10号筛孔(d为2mm),问最后应保 留分析试样多少kg? 可连续缩分几次?
解: Q≥0.06×22=0.24 kg
例:
DI2
CI2O CI2W
[I2 ]O
[I2 ]W
[
I
3
]W
只有当I2浓度很小( 0.2g/L)时, KD D
例:
水相:
Ka
HB(w) H B (w)
D [HB]o
KD
[HB]w [B ]w 1 Ka /[H ]
分配比D是随萃取条件而变化的,若采取适宜的萃 取条件,可增大分配比D值,提高萃取效率。
定量分析过程:
1.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试样的分解 3.干扰组分的消除 ➢ 采用选择性高的测定方法 ➢ 掩蔽 ➢ 分离 4.测定 5.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1-1 分析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一.试样的采集
1. 组成均匀程度高的试样 (如:液体,气体,粉状物料) 采集方法:不必制备,直接采用测定
2. 组成不均匀的固体试样 (如:矿石,煤炭) (1) 原始试样的采集:
则 24×(1/2)6=0.375 kg 即 允许连续缩分6次(缩分7次则只有0.19kg了)
§1-2 试样的分解
一.无机试样的解
1. 溶解
(1) 水溶: 可溶性盐类, 硝酸盐、 醋酸盐 、铵盐等 (2) 酸溶: 利用酸的酸性、氧化还原性和络合性能等
溶剂: HCl , HNO3 , H2SO4 , H3PO4 , HClO4 , HF , 混合酸: 王水,H2SO4+ HF, H2SO4+ H3PO4 , H2SO4+ HClO4 (3) 碱溶: 溶解酸性氧化物及两性金属 溶剂: NaOH, KOH
pH 89
使能形成氨络合离子的金属离子与形成氢 氧化物沉淀的金属离子分离
(二)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有机沉淀剂优点: 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 吸附无机杂质少;
沉淀类型:螯合物、离子缔合物及三元配合物
c.有机碱法
如:六次甲基四胺及其盐酸盐 pH 56 吡啶及其盐酸盐
d.ZnO悬浊液
pH6
ZnO + H2O
发、易燃且有毒。
(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1.萃取过程的本质: 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的过程
亲水性: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无机盐、易与 水形成氢键的化合物。
疏水性: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多为共价键, 极性小,电负性小,不易形成氢键的有机物。
2.分配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A在水相和有机相分配达到平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