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第八单元(科学技术)体会:我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教材内容分析: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

这几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

第二十九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一、作者:路甬祥;讲了先用设问的方法指出人类用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接着用今昔对比的方法,具体介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后,作者指出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告诉我们要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要热爱科学。

二、课内知识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2、词句解析。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

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

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课)洞察()舒适()2、地球能被称为“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有什么巨大的科学成就?请从这段话中找出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补写20世界的科学成就。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qián)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5、仿写20世纪,科学给人类造福,给人们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例:看电视,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清晰的画面立即展现在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十课《电脑住宅》一、作者:蒋豫浙;讲了一栋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由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设计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的,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告诉我们电脑能给人们带来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适的生活,我们要憧憬未来和探索科学技术。

二、《电脑住宅》全文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介绍的。

第三十一课《飞向蓝天的恐龙》一、作者:徐星;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告诉我们要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要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要热爱科学、探索未知。

二、课shì)之处。

在研完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jǐn jìn)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根据这一假(jiǎ jià)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juàn juǎn)涂上了“点睛”之笔。

1、给文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2、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这一假说……”,这假说指什么?在文中用“__________”划出。

4、科学家们提出的“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的观点对吗?从课文中找出依据,用“”画出。

5、阅读句子,完成练习。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点睛之笔”原指的是___文章传神绝妙之处_____________。

在这里指____辽西的恐龙化石给科学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十二课《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一、作者:许龙;课文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选育之后果实的实用、药用及他用;告诉我们了解科学实验和科学天空的神奇作用,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

二、课内知识1.题目《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词句解析。

①除了食用,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还有很多用武之地呢!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除了食用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作用。

②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魔力”指使人沉迷的吸引力。

作者深深惊异于植物种子的变化,说它似乎获得了某种魔力;③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把科学家们比作使种子产生美妙变化的“魔法师”,借此赞美了科学研究的神奇力量,赞美了聪明勤奋的科学工作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自我评估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lián xì zhé xué jiā xiōng měng mǐn jié( ) ( ) ( ) ( )miáo huì dòng chá jì tuō guī gēn dào dǐ( ) ( ) ( )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12分)出()意料形态()()风()雨()喜若()()云()雾用()之地忽如一夜春风来,。

既,又,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中去探索吧。

(郭沫若)三、圈出下列词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6分)远洋船泊()百年厉程()天之娇子()多种类形()豪不相干()一幅手套()四、选词填空。

(6分)成就成绩成果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

2.纳米衣服是科学家研究的()。

时期时代时候1.中国人民被欺负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抗日战争()中国大地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发明发现发觉1.指南针是我国()的。

2.冀龙刚想偷袭游到水面的小鱼,却被机警的鱼儿()了。

五、将恰当的关联词填入句子中。

6%即便……也…… 既……又…… 只要……就……1.电脑住宅可以为主人提供()节能()舒适的家庭环境。

2.你()进入电脑住宅,()会有轻松悦耳的音乐欢迎你。

3.如果电脑确认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知道密码()无法将大门打开。

六、照样子改写句子。

(6分)1.例:我国科学家在辽西北部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科学家发现化石。

一种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2.例:体表长出了羽毛。

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

幻想变为现实。

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飞机,也没有汽车。

(用加点词语仿写句子)七、用序号给下列句子排序。

(5分)()这些树栖的恐龙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民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八、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11分+14分)(一)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片段)植物的种子是不会讲话的,但是我们有办法了解它们在航天旅行中的经历。

科学家们让这些从太空归来的种子生根发芽,再和没有上过太空的同类植物相比较,常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差异。

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科学家们从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从而推进农林牧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专家们已经培育出太空水稻太空番茄太空黄瓜太空辣椒等新品种它们普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等优点。

这些优点从何而来呢?从太空中来。

1.给短文中空白处补上正确的标点。

(3分)2.从太空归来的种子,经专家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它们普遍具有、、等优点。

(3分)3.这段话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请你在文中用划出相应的句子。

(2分)4.文中有两个带点的词语,你认为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二)电脑垃圾: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电脑的发展速度惊人,正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据调查,现在一台电脑大约18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淘汰。

去年美共淘汰了2000万台电脑,但仅有11%(约220万台)被回收,其他电脑则被废弃,“电脑垃圾”将成为污染环境的新公害。

“电脑垃圾”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电脑附件所产生的垃圾,包括废弃的软盘、光盘和UPS(一种蓄电池);二是废弃的电脑零部件,包括显示器和各类极卡。

废弃的软盘、光盘、各类板卡都是塑料制成的,这类垃圾很难自然降解,更严重的是,制造一台个人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而其中大约有一半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害。

比如用于制造电脑机壳的塑料中,都涂有一层防火的有毒制剂,显示器中含有有毒元素铅。

如果将这些垃圾掩埋,不做任何处理,这些有毒物质就会渗透出来,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即使是焚化,它们也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对空气造成污染,最终形成酸雨。

如何处理“电脑垃圾”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治理“电脑垃圾”主要是以预防为主,禁止新产品中包含铅等一些污染原料。

同时,制造商还必须对电脑的回收利用负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