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美容法

中药美容法


3.散(粉)剂 将药物碾研成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剂型。分内服和 外用两种。 特点:制作简便,便于携带服用,节约药物,吸收 亦较快。

内服:末细量小者,可直接服用;末粗者于临用时 加水煮沸取汁服或冲泡代茶饮。

外用:在美容保健中,常将粉剂用液体调成糊状作 面膜;
撒入水中,用以洗浴手、面等部位; 直接扑于肌体以香身、爽身。
一、内治法 内治法,是通过内服中药,来达到调理脏腑、 气血、经络的功能,起到美容的效果。


分类:
美容保健方剂:主要通过滋养脏腑、补益气血、疏 通经络等方法,来达到润肤增白、除皱驻颜的目的; 美容治病方剂:主要通过活血祛斑、祛风散寒、清 热解毒、消肿散结等方法,以治疗各种损美性疾病。

1.祛风法 即运用发散风邪或平肝熄风作用的药物 以驱散外风、平息内风的治法。
9.超声波导入 利用超声波的弥散和组织渗透作用,使药物 经皮肤或黏膜渗入体内,而增强治疗或养护 作用。
清洁皮肤 含药物的耦合剂涂布于受治局部 超声头置于受治部位,均匀移动 注:可将中药制成浸液和煎剂作为耦合剂
每次治疗5-10min,每日或隔日1次。
三、美容中药方剂剂型 1.汤(水)剂 将药物用水浸透,再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去 渣取汁的一种液体剂型。 特点: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 用。 汤剂一般作内服用,但在美容中医学临床亦 常外用于熏洗、湿敷、浸浴体表病变部位, 或洗擦、浸浴健康肌体。
5.褪黑祛斑法 用具有增白祛斑作用的药物,制成软膏、面膜 等外用剂型用于局部,以褪黑祛斑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用于黧黑斑、雀斑、粉刺等损美性疾病或 皮肤粗黑不润等美容缺陷。
常用药物:当归、防风、丹皮、天花粉、白菊花、 白僵蚕、白茯苓、白芷、白附子、白芍、珍珠粉、 丹参、川芎等。
代表方剂:玉容散
3.扑撒 将药物均匀扑撒在患处或局部,多用于粉剂。 4.涂擦 将药物涂于或擦拭于肌肤患部以达到治疗作 用。主要有粉剂、洗剂、酊剂、油剂、软膏 剂等。
5.浸浴 中药药粉或煎剂 兑入一定比例的水 倒入浴盆 患部浸入药浴液 20min 结束后用清水冲洗 毛 巾擦干 注:全身浸浴可每日或隔日1次;局部浸浴每日数次 全身浸浴适于全身皮肤保健或泛发性皮肤病的 治疗;局部浸浴适于皮肤或毛发的保健及局部疾患 的治疗 水温不宜过高
多用于牛皮癣、疣目、灰指(趾)甲、蟹足肿等肥 厚性、角化性皮肤疾患。
5.酒剂 是以酒(白酒或黄酒)为溶媒浸制药物或加 温同煮后去渣取液的一种液体剂型,可内服、 外用。
多用于体虚补养和中老年人抗衰延年驻颜。
6.药露
是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新鲜药物放入水中加 热蒸馏所收集的蒸馏液。其气味清淡,便于 口服,一般作为饮料服用通过中药的内服、外用来防病健身、延衰 驻颜或治疗损美性疾病的一种美容方法。
• •
分类
根据功能:保健型、治疗型
根据使用途径:内治法、外用法

保健型美容中药:
具有滋润肌肤、防皱除纹、悦色增白、护发 增辉、护肤防裂等作用。

治疗型美容中药:
具有乌毛发、除黑斑、去粉刺、灭瘢痕、蚀 赘疣、消黑子、疗疮疡等作用。
7.锭剂 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单独或加适当的糊粉、 蜂蜜等赋形剂混合制成的不同形状的固体剂 型。常外用,临用时加水、乳汁、醋或酒磨 汁,涂敷于体表局部。
8.灸剂 是将艾叶捣碎如绒状后,捻成一定大小、形 状的一种外用剂型。 使用时将其置于体表的某些腧穴或患处后, 点燃熏灼,使之发生温热或灼痛感觉,以达 到预防或治疗目的。
对药物的吸收,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软坚散结、逐步清污、除皱增白、滋润皮肤 的目的,从而起到美容的效果。
(一)分类 1.止痒法
用具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等作用的方药 作用于体表局部,达到止痒目的的方法。
适应症:用于漆疮、痱子、湿疮、顽癣等有局部瘙 痒的病症。 常用药物:防风、荆芥、薄荷、樟脑、冰片、威灵 仙、地肤子、蛇床子、苍耳子、川椒、艾叶等。 代表方剂:三妙散、三黄洗剂、土槿皮百部酊等
9.片剂 是将中药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成的 一种圆片状剂型。 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多用机械生产、效 率高、成本低、贮运方便。 一般为内服,有时用水或醋化开外用。
10.冲剂 是将药物的浓缩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制成的 颗粒状散剂。 冲剂较丸剂、片剂作用迅速,比汤剂体积小, 重量轻、易于运输携带,且服用方便。
7.化痰法
即运用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以祛 除痰邪的治法。
8.收涩法 即运用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药物以制止 气血精津滑脱的治法。
二、外治法 外治法,是用中药各种剂型如粉剂、溶液 剂、软膏剂、糊剂、面膜剂等, 通过 熏洗、
湿敷、扑撒、涂擦、浸浴、贴敷、喷雾熏蒸、 电离子导入、超声波导入 等方法,促进皮肤
3.养血润肤法 用养血滋润的药物制成软膏、油剂、面膜等外 用剂型用于局部,以达到滋补阴血,濡养皮肤目的 的方法。 适应症:用于血虚风燥型面游风、摄领疮、鹅掌风、 脚湿气、皲裂疮等病症。 常用药物:地黄、当归、麻油、核桃、猪脂、蜂蜜、 松子、杏仁、大枫子油。 代表方剂:润肌膏、当归膏等
4.收湿法 用化湿、淡渗、收敛作用的药物制成粉剂、散 剂、洗剂、软膏等外用剂型用于局部,以达到祛湿 除邪目的的方法。 适应症:用于湿疮、日晒疮、漆疮、脚湿气等局部 有渗液的病症。 常用药物:熟石膏、五倍子、炉甘石、滑石、枯矾、 海螵蛸、儿茶、苍术、赤石脂、煅龙牡、海蛤粉、 花蕊石、钟乳石等。 代表方剂:祛湿散等
油剂作用缓和,常用于损美性皮肤病,有润 肤、防皱、生肌、润发等作用。
15.糊剂
是将药物加工捣研成细末后,再用液体(油 液除外)作赋形剂制成的泥糊状半固体剂型。 常用水、酒、醋或人乳等或生药汁等,取一 种或数种,将药粉调成泥糊状,或直接将鲜 药或生药经加工捣碎捣烂研制成细腻之泥糊 药剂。
16.涂膜剂
13.酊剂 是将生药用白酒或75%乙醇浸泡,浸出有效成 分,滤过去渣而成的外用剂型。 酊剂渗透性较水剂强,使用方便,有杀虫止 痒、活血通络等作用。 酊剂有一定刺激性,乙醇过敏者勿用,黏膜 处慎用。
14.油剂 是将植物油与药粉混合调匀而成,或将药物 浸在植物油中煎熬至枯干去渣,再加入适量 黄蜡而成的一种外用剂型。
4.膏剂 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膏状 剂型。分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膏剂:流浸膏、浸膏、煎膏; 外用膏剂:软膏、硬膏。
1)软膏 是用适宜的基质与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一种 容易涂于皮肤、黏膜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在常温下是半固体,具有一定的粘稠性。涂 于皮肤、黏膜后能渐渐软化或融化,有效成 分可被缓慢吸收。
2.清热解毒法 用寒凉的药物制成各种外用剂型用于局部,以 清解体内和局部蕴结热毒的方法。 适应症:用于红肿热痛的疮疡,伴有热毒症状的羊 胡疮、日晒疮、漆疮、面游风、粉刺等病症。
常用药物:黄连、黄芩、黄柏、虎杖、马齿苋、大 黄、山栀、青黛、紫花地丁、大青叶、牛黄、儿茶 等。
代表方剂:金黄散、化毒散软膏
是用含高分子化合物的有机溶媒溶解药物而 制成的外用液体涂剂。 使用时涂于患处,溶媒挥发后形成薄膜,对 患处有保护作用,同时能通过皮肤的水合作 用逐渐释放所含药物,起到治疗或营养作用。
2.祛湿法
即用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湿的药物以祛除 湿邪的治法。
3.清热法 即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 的治法。
4.理气法 即运用理气药物调理气机,使气机通畅 的治法。
5.理血法 即运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 脉调和、流畅的治法。 6.补益法 即运用补益作用的方药,通过补养气血、 阴阳,以扶助正气,消除虚弱的治法。
软膏作用于皮肤,可起到保护皮肤和润肤养 颜,抗皱除皱,祛斑等作用。
2)硬膏 是用油类将药物煎熬到一定程度,去渣后再加黄丹、 白蜡等收膏,呈暗黑色的膏药后,涂于布或纸等裱 褙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剂型,即黑膏药。 特点:用法简单,携带、贮藏方便。 常温下呈固体状态,36-37℃时则软化而释放药力起 到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同时亦起机械性保护作用。
2.湿敷 分冷湿敷和热湿敷(开放性和闭合性湿敷)
纱布6-8层或毛巾 盖患处

药液中浸透
拧至不滴水

开放性湿敷:每隔数分钟更换1次,持续1h;
闭合性湿敷:药物垫敷于局部 油纸或保鲜膜封 包 扎上小孔 每2-3h更换1次。
注:开放性湿敷多用于冷湿敷;闭合性湿敷多用于 热湿敷
冷湿敷以 10 ℃左右为宜;热湿敷可以达到 4050℃。
注:喷雾口距治疗局部40cm;
每次时间不得超过10min。
8.电离子导入 凭借一种安全低电压的直流电,将可电离的药物导 入皮肤,此疗法同时具有直流电和药物的作用。 脱脂棉球浸透药液 缓慢移动 裹于电极棒上 置于面部皮肤,
注:带正电荷的药棉裹于阳极棒,带负电荷的药棉 裹于阴极棒;
非作用极握于治疗者手中; 每次治疗时间15-25min,每日或隔日1次。
2.丸剂 指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 酒、醋、药汁等为赋形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 型。 特点:内服吸收缓慢,药力持久,服用、携 带、贮存都比较方便,一般适于慢性、虚弱 性疾病。 需长期服用的补益药常制成丸剂,长期服用 以达到延缓衰老驻颜的目的。
1)蜜丸: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作赋形 剂制成的丸剂。 特点:性质柔润,作用缓和,并能矫味, 兼具补益作用,适用于慢性病。 2)水丸:将药物细粉以凉开水或醋或方中部 分药物的药汁作赋形剂制成的小丸剂。 特点:易于溶解,吸收快,适用于多种疾 病。
3)糊丸:将药物细粉以米糊、面糊等为赋形 剂制成的小丸剂。 特点:崩解速度比水丸、蜜丸缓慢,内服 后在体内被徐徐吸收,既可延长药效,又可 减少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4)浓缩丸 将方中某些药材煎汁浓缩成膏,再与其他药 物的细粉混合、干燥、粉碎,然后用水、酒 或方中部分药物煎出液为赋形剂制成的小丸 剂。 特点:含有效成分高、体积小、剂量小、易 于服用等,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或保健补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