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王芳
写在课前的话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对自身生命健康的要求提高,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态势。
本文针对医务人员如何履行义务、有效防范医疗纠纷进行介绍。
一、医疗纠纷的现状及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医疗纠纷的现状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对自身生命健康的要求提高,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态势。
在发生医疗纠纷后有多种解决途径: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司法诉讼途径。
其中,司法诉讼途径是终极的解决途径。
医生要坚持依法行医的理念,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二)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1、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的界定
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具体操作规程,以及职务和业务上的习惯和常理,保持足够的小心谨慎,以预见医疗行为的危害结果和有效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责任。
2、注意义务的层次
(1)普通人的注意义务。
(2)与处理自己事务一致的注意义务。
(3)善良管理人注意义务:特定行业,所能尽到防止他人损害的最大努力。
医生应承担的是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
注意义务既是一种最基本的义务,也是判断医疗过失的依据。
3、医疗事故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1)医疗过失行为: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医疗过失行为。
(2)患者存在人身损害结果。
(3)因果关系。
4、规范医务人员义务的法规及制度
第一,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如《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院工作制度》、司法解释等。
第二、作为诊疗护理规范成文化规定的常规。
第三、约定俗成的诊疗护理原则及规程。
下列关于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错误的是()
A.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具体操作规
程
B.依据职务和业务上的习惯和常理
C.其原则是相对最优选、相对最安全、相对最经济的医疗措施
D.保持足够的小心谨慎,预见医疗行为的危害结果
正确答案:C
解析:相对最优选、相对最安全、相对最经济的医疗措施是合理的处置义务的原则。
思考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告知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二、诊疗实体行为之义务
(一)分类
1、必要的检查义务;
2、必要的观察注意义务;
3、合理的诊断判断义务(基于前两项义务而产生);
4、合理的处置义务,其原则是相对最优选、相对最安全、相对最经济的医疗措施。
(二)违反必要的检查义务
1、不作为
例1:疑诊乳癌,存在手术前、手术中未做相关检查的医疗过失行为,术后病理证实误
诊,导致一侧器官——乳腺组织缺失。
注意:不要以检查的阳性率低而不作该项检查,(不做)与(做了,阴性结果)对医务
人员的考量有着本质的区别。
2、不当作为(过度检查和治疗)
例2:冠脉造影指征太宽泛,将其作为筛查冠心病的手段是错误的。
(三)违反必要的观察注意义务
对病情的观察注意贯穿诊疗过程的始终;观察病情变化、治疗反应及疗效,及时处理;
通过病情观察反思诊断治疗是否正确,及时调整。
例: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不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延误颅高压的救治时机;心衰的
患者不注意出入量的观察;
例3:患儿行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死亡。
医方存在对术后病情疏于观察的医疗过失行为,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未给予相应治疗,与患儿的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
例4:颅脑损伤手术后,医方对术后病情观察不仔细,救治措施不得力。
(四)违反合理诊断判断义务
(五)违反合理处置义务
1、违反合理的治疗义务
例5:骨科医生为“为腰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症,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开具静点的MTX,后发生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
例6:颈椎病手术固定阶段错误。
两类医疗过失行为:(1)疏忽大意;(2)过于自信。
2、违反风险防范义务
例7:锁骨上肿物切除术前未进行必要的术前讨论,未进行充分的手术预案。
3、违反其他制度:会诊、转诊、留观制度、医疗指导
例8:严重烫伤的婴儿,医方未尽合理转诊义务。
是否进行必要的医疗指导,也是判定医务人员是否尽到合理处置义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比如,对于骨折的病人,如何进行科学锻炼的指导,何时下地、何时负重;患者如何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什么情况时应该及时复诊等注意事项的告知。
保障医疗安全必须做到以下四点:全面履行医务人员义务;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常规;坚持循证医学理念,作出合理诊断和治疗。
违反合理处置义务不包括()
A.违反合理的治疗义务
B.不作为和不当作为
C.违反风险防范义务
D.违反会诊、转诊、留观制度、
医疗指导等。
正确答案:B
解析:不作为和不当作为是违反必要的检查义务。
三、告知义务
《执业医师法》第26条: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
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医师进行试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
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
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
充分告知是患者知情并做出理性和自愿选择的前提。
告知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病人自决、自愿原则)称之为“理智病人规则”,即一
般处于患者位置上的一个理智的人所希望了解的情况,医师都应向他说明。
主要包括:病情;
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及收益;医疗特殊情况的处理,如尸检、封存可疑引起纠纷的药品、器
械等。
患者自己(即使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意医疗方案也不能保证正常开展医疗
行为,医疗机构还必须得到什么?
常见的被忽视的告知问题:
(一)违反诚实信用的告知义务
例9:烟雾病患者实施手术的告知问题
例10:兰克水肿实施手术的告知问题
(二)不履行签字手续
(1)只进行口头告知,不履行书面告知;
(2)约定的手术方案有所变化,增加和变更手术方案没有签署知情同意手续。
(三)告知内容存在重大瑕疵
例11: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的告知问题
医生要坚持依法行医的理念,认真、全面履行医务人员的义务,切实做到依法行医是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根本,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