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OPD慢阻肺的管理解析

COPD慢阻肺的管理解析


3)空气污染
➢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对支气管粘膜有 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
➢其它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 等也刺激支气管粘 膜,使气道清除功能遭受损害,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COPD 的危险因素还可能与烹调时产生的大量油烟和燃 料产生的烟尘有关。
4)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COPD发病和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证据表明潜在的腺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可能与COPD的发
对有急性呼吸道感染、 严重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的患者应及时转入医疗干 预程序。
早期发现-肺功能检 查 早期预防-戒烟等
致病X因素
COPD防治对策
阻断炎 症和组 织重构
过程
扩张 支气管
氧疗 康复 锻炼
气道炎症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高组分X织泌重构
肺组织破坏
气流阻塞
咳X嗽
呼吸困难 喘息
系统X损害
1)健康教育
7)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当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 空气污染等)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久,均可导致COPD 发生。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危险因素中, 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 A.吸烟。 B.年龄。 C.内分泌因素。 D.营养状况。
COPD的 结局
• 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是COPD最重要的病理生理 改变,引起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阻塞性肺气肿指肺部 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 吸细支气管、肺泡管、 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 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 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 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 的肺纤维化。
➢ 如果患者只有慢性 支气管炎或(和) 肺气肿,而无气流 受限,则不能诊断 为COPD,而视为 COPD的高危期。
➢ 支气管哮喘气流受 限具有可逆性,不 属于COPD。
2010 November 17
2001年4月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和WHO共同发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
我国COPD流行病学概况
中国呼吸病死亡城市第4位(13.89%) ,农村第一位 (20.04%)
4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 率为8.2%。
目前我国约有2500万慢阻肺患者,每年致死人数达 100万,致残人数更高达500万~1000万。
•气道炎症 •蛋白酶与抗蛋白酶 失衡 •氧化与抗氧化失衡
环境因素 ❖ 吸烟 • 职业接触 • 空气污染
•慢性支气管炎 •小气道病变 •肺气肿
临床症状 咳嗽 呼吸困难 喘息
二、健康监测 要求掌握!
1.危险因素
COPD
遗传 因素
吸烟
大气 污染
呼吸道 感染
职业性 粉尘
营养 状况
低体 重儿
1)遗传因素 ➢COPD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疾病。 ➢有家族聚集倾向。
➢COPD高危人群可通过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降低COPD发生风险。
➢运动方式可选择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 耐力训练指持续某种强度的运动,主要包括快走、
慢跑、上下楼梯等; 力量训练主要包括各种持器械体操和抗阻力训练。 同一训练强度下,间歇运动优于持续运动训练,
4)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
➢长期、反复感染可破坏气道正常的防御功能,损伤 细支气管和肺泡。
三、健康风险评估
1.高危人群的评估
➢高危人群是COPD预防重点。 ➢早期诊断是早期治疗的前提。 ➢对有危险因素的成年人,有必要通过普查和定期
健康体检及早进行常规肺功能测定,从而早期发 现肺功能损害的COPD患者。
COPD高危人群 的标准
➢具有下列一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视为高危人群:
长期吸烟者; 职业暴露者; 家族史; 慢性咳嗽、咳痰者; 出生时低体重儿、营养不良者、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者。
全人群中普查以期早发现高危群体,并在COPD高危 人群中定期进行筛查。
3.COPD患者的健康指导与干预
➢COPD患者的肺脏破坏越严重,治疗的可逆性就越差。 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与干预主要针对处于稳定期的患者, 目的是减少急性发作和医院就诊次数、减慢肺功能衰 退速度、延缓病情进展、促进康复、改善活动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2.COPD患者的评估
➢COPD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症状。 有暴露于危险因子的历史; 慢性咳嗽、咳痰和气促; 肺功能检查提示有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健康史
?慢支、肺气肿病人吸烟史和慢性咳嗽、咳痰病 史。
?职业性质和工作环境中有无接触职业粉尘和化 学物质。
?生活居住环境是否长期有空气污染。 ?发病是否与寒冷季节或气候变化有关。
四、健康指导与干预
1.一般人群的健康指导与干预
➢针对一般人群主要采取健康教育和促进的措施,提高对COPD 的认识,积极降低危险因素的暴露,降低人群总体危险水平。
2.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与干预
➢寻找发生COPD的高危人群,尽量避免暴露于典型的 环境危险因素中,如控制吸烟和减少职业粉尘接触, 改良居住环境,加强空气污染治理。
• 通气血流比失调 • 换气功能障碍 • 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出现呼吸衰
竭。 • COPD主要并发症或死亡原因为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
2、临床特点
慢性咳嗽
慢性咳痰 气短、呼吸困难 喘息和胸闷 (标志性症状)
症状
终身不愈 晨间咳嗽明显 夜间可有咳嗽 任何形式
进行性 持续性、活动后加重、呼 吸道感染后加重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健康管理
一、概述与流行特点
➢1、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 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 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病因不十分 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 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阻 塞性肺气肿密切相关
慢性支气管炎指 气管、支气管粘膜 及其周围组织的慢 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 痰或伴有喘息及反 复发作的慢性过程 为特征。
➢儿童期应做好呼吸道防护,可以通过定期接种流感 菌苗、肺炎疫苗以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机会。
5)改善环境,控制职业性危害
➢大气污染及职业危害是COPD发生 的重要因素。
➢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环境。 改善工作区域环境 保证空气的流通 厨房配有排气装置 远离空气污染的人群密集场所 加强职业防护
6)定期筛查 ➢为达到COPD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目的,应在
病有关系。 ➢儿童期下呼吸道感染是以后形成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5)营养状况
➢有研究表明营养状况可以影响肺功能及患COPD的倾向。
6)低体重儿 ➢胎儿在子宫内16周后为肺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期可
影响成年后的肺功能。 ➢出生时体重与成年后一秒钟用
力呼气容积(FEV1)值有关 系,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死率与 出生时体重成反比。
COPD自然病程
3.健康信息收集
➢建立详尽的个人健康信息档案是实施健康管理的关键步 骤,应尽可能全面收集个体的健康信息。内容主要包括: 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家族史、反复感染史、 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吸烟、职业暴露等)、体格 检查(身高、体重等)、营养状况、目前健康状况、药物 使用情况以及体检数据(如胸部X线、心电图结果等)。
➢ 一些已知病因具有 特征病理表现的气 流受限疾病,如肺 囊性纤维化、弥漫 性泛细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均不属于COPD。
慢支+气流受限 肺气肿+气流受限 慢支+肺气肿+气流受限
➢2、流行特点
COPD是当前全球第4位死亡原因 2000年WHO估计全世界有274万人死于COPD 每年COPD可能影响多达6亿人 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0年 COPD在疾病造成的负担中位居第12位,预 计到2020年将达到疾病负担第五位,并成为 第三大死亡原因
1990
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 下呼吸道感染 腹泻 围生期综合症
COPD
结核 麻疹 交通事故症 肺癌
2020
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 COPD 下呼吸道感染 肺癌 交通事故 结核 胃癌
HIV 自杀
全球死亡原因变化预测 Predicted changes in global causes of mortality. Data from Murrary and Lopez 1997.
➢60岁以上的人群、重度吸烟者、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或 刺激气体的人员,不管有无症状,都应定期作肺功能 检查。
➢通过肺功能测试,可以及早发现是否患有COPD,并 评判出COPD的病情程度,进行及时治疗。
1)健康教育
➢采取针对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的策略开展多种形式的 健康教育,使全人群认识到预防COPD的重要性, 树立COPD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信念。鼓励居民改变 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COPD危险因素的流行, 掌握防治COPD的基本技能。
➢COPD患者健康教育是一个综合教育的过程。 ➢健康教育的方式,可通过进行有组织的主题讲座、
对出院后的病人进行不定期电话随访、相关音像 资料片播放和宣传栏等。
➢主要内容 COPD的防治知识; 强化控烟意识;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 制定合理的营养膳食,讲解营养不良的危害性和 提高营养水平的重要性; 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在氧疗及呼吸肌辅助通气方面 的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应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及止咳 祛痰药物。
计值,可确定有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 TLC、FRC、RV、RV/TLC增高,提示肺过度充气。
➢肺功能检查
VC
IRV
VT ERV
• 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FEV1
FEV1
RV 正常
RV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慢性阻塞 性肺部疾病诊断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 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及FEV1<80% 预计值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
➢供能营养素比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