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入声字

古代汉语入声字

古代汉语入声字古汉语入声字现代汉语读阴平的常用字表及入声一般辩别规律[摘录]古汉语入声字现代汉语读平声的常用字表古汉语入声字现代汉语读阴平的常用字表A 啊B 八、捌、剥、逼、憋、鳖、瘪(瘪三)、拨、钵C 擦、插、拆、吃、出、戳、撮D 答(答应)、搭、滴、跌、督、咄F 发G 疙、胳、鸽、搁、割、骨、刮、鸹、郭、聒、蝈H 喝、黑、嘿、忽、惚、淴、唿、豁J 击、迹、唧、积、屐、绩、缉、激、夹、浃、疖、结、接、揭、掬、鞠、撅K 磕、瞌、哭、窟L 邋、勒、捋M 抹、摸N 捏P 拍、劈、霹、撇、瞥、朴、泼、泊、扑、仆Q 七、戚、嘁、槭、漆、掐、切、曲、蛐、屈、缺、阙S 撒(撒手)、塞(瓶塞儿)、杀、刹(刹车)、失、虱、湿、叔、淑、刷、说、缩、朔T 塌、剔、踢、帖(服帖)、贴、凸、秃、突、托、脱W 挖、屋X 夕、汐、矽、吸、昔、惜、析、淅、晰、息、熄、悉、蟋、锡、膝、蜥、瞎、歇、蝎、楔、削Y 压、押、鸭、噎、一、壹、揖、约、曰Z 匝、咂、扎、摘、汁、只(一只)、织、粥、拙、卓、桌、涿、捉、作(作坊)古汉语入声字现代汉语读阳平的常用字表B 拔、跋、白、薄、雹、鼻、荸、别、蹩、勃、渤、博、搏、膊、帛、泊、驳、伯、箔、舶C 察D 达、得、德、狄、荻、迪、的(的确)、涤、敌、嫡、笛、籴、迭、谍、堞、牒、碟、蝶、叠、毒、独、读、渎、犊、黩、夺、度(忖度)、踱、铎E 额、F 乏、伐、筏、罚、阀、佛、弗、怫、拂、伏、茯、服、幅、福、辐、蝠G 轧(轧帐)、阁、格、蛤、革、隔、嗝、膈、、国、掴、帼H 合、盒、颌、核、涸、阂、合、阖、貉、囫、斛、滑、搳、活J 及、汲、级、极、吉、即、亟、急、疾、嫉、棘、集、瘠、藉、籍、荚、颊、嚼、孑、节、杰、劫、洁、诘、捷、竭、截、睫、局、菊、决、诀、抉、觉、、珏、绝、倔、掘、崛、厥、獗、镢、蹶、爵、嚼、攫、孓K 壳、咳、M 没、膜、P 枇、濮、璞S 勺、芍、杓、舌、十、什、石、识、实、食、拾、蚀、孰、塾、熟、赎、俗X 习、席、袭、媳、檄、匣、侠、峡、狭、硖、辖、胁、协、挟、穴、学、噱(噱头)Z 杂、砸、凿、责、则、泽、择、贼、扎(挣扎)、轧(轧钢)、闸、铡、宅、翟、着、折、哲、蜇、蛰、辄、辙、执、直、值、殖、侄、职、妯、轴、竹、竺、烛、逐、灼、酌、茁、镯、啄、琢、卒、族、足、昨摘自徐志刚《诗词韵律》[转贴]辨别入声的一般规律随着时间的变化,入声字在北方语系里逐渐消失。

据考证,这种现象从唐朝就开始了,从宋词里经常发现以入代平、上、去的现象。

到了元代,入声在北方话中,基本消失。

从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可以发现,当时入声分配是很有规律的,如全浊字母的字全部变阳平,次浊字母的字全部变去声,清母变上声。

因为没有派入阴平的入声,所以叫“入派三声”。

而到了现在的普通话,很多字如“屋”“郭”“托”“滴”等被派到了阴平里,所以被称做“入派四声”。

据统计,古入声字约500字左右,其中半数的字派到去声,1/3的派到阳平,15%派到阴平,6%的派到上声。

从入声到入派三声到派入四声,基本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其规律大概有如下几个:一:声母b、d、g、z、j、z、zh读成阳平的如“白、笛、国”等为入声字。

惟独“鼻”古为去声,“雹、甭、咱”古是平声。

二:vn韵母为古入声,惟独“靴、瘸、嗟”例外。

三:uo和zh、ch、sh、r拼都是入声。

如桌、戳、说、若。

四:a与f、z、c、s拼都是入声,如发、砸、擦、洒。

ā柏怼弊掷猓?br />ia和q拼都是,和x拼惟独“霞、虾、暇(含“瑕、遐等”)不是,和j拼惟独“夹、甲、戛”及其形声字是。

要搞清楚一个字古音的平仄,联友们一般都会查阅《平水韵》。

但是如果问“桌子”的“桌”字,古音平还是仄,可能好多人都会傻眼,因为《平水韵》里查不到。

其实,区分古音的平仄,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我们知道:1.凡古音的平声字,至今仍然全部读平声;2.古代大部分仄声字(上、入、去),到现在基本上仍读仄声;3.只有部分古入声字(古仄音)到现代读为平声。

也就是说:只要搞清楚那些古入声字的基本特征,区分古音的平仄就容易了。

按现代普通话语音衡量,古入声字有以下特点:一、普通话阳平声(二声)的字里,凡声母为b、d、g(不送气塞音)者,除“甭”、“雹”之外,一般是古入声字(仄音)。

如白、达、得、狄、蹀、铎、夺、隔、格、国等。

二、普通话阳平声(二声)的字里,凡声母为j、z、zh(塞擦音)者,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

如绩、击、凿、集、激、极、质、直、值、植、哲、杂、辙、泽、札、浊、卒、择等。

三、普通话读音为fa、fo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

如发、佛、罚、法、伐等。

四、普通话声母为b、p、d、t、n与韵母“ie”相拼的字除“爹”字外,其余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

如别、瞥、撇、灭、跌、牒、铁、帖、蹑、涅、臬等。

五、普通话里凡声母为k、zh、ch、sh、r与韵母“uo”相拼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

如阔、廓、卓、浊、茁、灼、酌、濯、说、烁、硕、弱等等。

六、普通话里,凡韵母“ue”的字,除“瘸”、“嗟”字外,其余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

如雪、学、血、月、约、决、觉等等。

七、普通话里,凡声母d、t、n、l、z、c、s与韵“e”相拼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

如策、得、恻、德、勒、讷、责、则、泽、忒、瑟、色等。

二声的b、d、g(不送气塞音)者,除“甭”、“雹”之外,一般是古入声字(仄音)。

二声的j、z、zh(塞擦音)者,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fa、fo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b、p、d、t、n与韵母“ie”相拼的字除“爹”字外,其余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

k、zh、ch、sh、r与韵母“uo”相拼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

凡韵母“ue”的字,除“瘸”、“嗟”字外,其余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

d、t、n、l、z、c、s与韵“e”相拼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

根据有关的韵书,入声字大约有1300--1400个,其中常用的有五六百个。

这五六百个中,诗词中最常用的又有一二百个。

这样,我们就把它们分成了最常用、次常用、不常用三个等级,这与英语单词按出现频度分级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首先要记住的,是这最常用的一二百个入声字。

那么,我们如何来记住它们呢?最笨的办法当然是死记了。

但这样效率实在是太低,我们还是要想些办法的。

这里提供一些可行的办法:1 组词法。

将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一个常用的词组,这比单独记要容易得多。

比如,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些词组:【日月,出入,得失,学习,积极,北国,博客,克服,哭泣,独立,急切,曲折,合适,激烈,压迫,剥削,骨肉,黑白,熄灭,恶毒,吃喝,袭击,发达,决裂,物质,德育,脱落,阅读,结束,笔力。

】上面这30个词组,都是由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的。

多看几遍,或者按照某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记住这些词组不难。

记住了这30个词组,就记住了60个最常用的入声字。

这样的词组还有,诗友可以自己归纳。

2 分类法。

将最常用的入声字分门别类。

【数字:一六七八十百亿】【颜色:黑白碧绿赤色】【材质:铁石木竹】【天体:日月雪】【建筑:屋宅室壁阁阙】【身体:血肉骨骼发目额舌脖肋脊腹膝脚足甲角】【植物:菊柏桔橘栗棘荻麦核稷穑木叶竹植】【动物:虱蟋鲫蝎蝶雀鸽鸭(注意没有大动物)】入声发音短,故常用来表快速或破坏性的动作【如:速疾逐越突忽,杀伐击灭夺割。

】等等。

通过以上分类法,多记几遍,除去与组词法重复的少数字,我们又能记住70个入声字。

4 诗词法。

选择你所喜欢的押入声韵的诗词,背熟它。

这里推荐几首大家最熟悉的词。

岳飞的《满江红》(歇,烈,月,切,雪,灭,缺,血,阙)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东坡的《念奴娇》(物,壁,雪,杰,发=发,灭,发=髪,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清照的《声声慢》(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白的《忆娥》(咽,月,别,节,绝,阙)箫声咽,娥梦断楼月。

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如果你记忆力好,而且有足够的耐心,不妨背杜甫的《北征》,有70个入声字的韵。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 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 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 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 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 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 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 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 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 忧虞何时毕!靡靡逾阡陌, 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 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 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 屡得饮马窟。

豳郊入地底, 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 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 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 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 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 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 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 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 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 我仆犹木末。

鸱枭鸣黄桑, 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 往者散何卒?遂令半民, 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 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 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 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 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 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 补缀才过膝。

海图拆波涛, 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 颠倒在短褐。

老夫情怀恶, 数日卧呕泄。

那无囊中帛, 救汝寒凛栗?粉黛亦解苞, 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 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 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 狼籍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 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 谁能即嗔喝?翻思在贼愁, 甘受杂乱聒。

新妇且慰意, 生理焉得说?至尊尚蒙尘, 几日休练卒?仰观天色改, 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 惨澹随回纥。

其王愿助顺, 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 驱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 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 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 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 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 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 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 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 势成擒胡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