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工16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大工16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网络教育学院《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题目:XX单层厂房单向板设计学习中心:福建福州奥鹏学习中心[7]专业:土木工程年级: 2015年春季学号: ************学生:谢谢指导教师:1基本情况XX单层工业建筑的中间楼面详见图1-1“建筑平面图”。

中间楼面使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现在对其进行结构设计。

设计的内容: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全为240的承重砖墙,主梁端墙处:370mm×370mm壁柱;设置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400mm×400mm。

γ=;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3kN m25/楼面活荷载,单位是0.52kN m;/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2kN m;0.65/板底粉刷:2kN m。

0.40/混凝土:C20、C25或C30;钢筋:次梁及主梁受力筋用HRB335或HRB400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300或HRB335级钢筋。

图1-1 建筑平面图2 单向板结构设计2.1 板的设计2.1.1恒荷载标准值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8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kN/2m 10mm 厚大理石地面 0.01×28=0.28kN/2m20mm 板底混合砂浆抹灰 0.02×17=0.34kN/2m合计 2.62kN/2m 板的可变标准荷载值 3.5kN/2m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或者1.35,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为3.5kN/2m ,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

于是板的荷载总计算值①q=G γk g +ϕQ γk q =1.35×2.62+0.7×1.4×3.5=6.967kN/2m ②q=G γk g +Q γk q =1.2×2.62+1.4×3.5=8.044kN/2m由于②>①,所以取②q=8.044kN/2m ,近似取q=8kN/2m图2-1 板的计算简图2.1.2内力计算及配筋:在表2-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 分别为:边跨中为1/11; 离端第二支座为-1/11;中跨中为1/16;中间支座为-1/14,则有 M1=-MB=1/11(g+q )l0 2=1/11×8.04×2.022=2.982KN ·m M2=M3=1/16(g+q )l0 2=1/16×8.04×2.002=2.01 KN ·m Mc=-1/14(g+q )l0 2=-1/14×8.04×2.002=-2.297KN ·m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b=1000mm ,混凝土C30,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为C=15mm ,板厚h=80mm ,h0=80-20=60mm ;α1=1.0,fc=14.3KN/mm2;HPB235,fy=210N/mm2。

板的配筋计算过程如表2-1所示2.2 主梁的设计2.2.1荷载设计值(为简化计算,将主梁的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次梁传来的荷载:9.149×6.3=57.64kN主梁自重(含粉刷):[(0.65-0.08)×0.3×2.0×25+2×(0.65-0.08)×0.015×17×2.0]×1.2=10.958kN活荷载设计值:Q=26×100.86.3=163.8 kN恒荷载设计值:G=57.64+10.958=68.6kN2.2.2计算简图主梁的实际结构如图所示,主梁端部支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a=370mm,中间支承在400mm×400mm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按以下方法确定:边跨: lo1= ln+a/2+b/2=(6000-200-120)+400/2+400/2=6080mmLo1=1.025ln+b/2=(600-200-120)+200=6022mm故lo1取6022mm中跨lo2=6000mm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图2-2 主梁计算简图2.2.3内力设计值计算1)弯矩设计值:QL k GL k M 21+=其中, 2 1k k 可由书中表查取,L 为计算跨度,对于B 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2)剪力设计值:Q k G k V 43+=,其中, 43k k 可由书中表查可知。

项次荷载简图1/M k B M k / 2/M k c M k /①GGGGGG47.94244.0 61.103267.0--88.25067.0 61.103267.0--②QQQQ97.246289.0 32.113133.0-- 97.112133.0-- 32.113133.0--③QQ46.38045.0-- 32.113133.0-- 88.169200.0 32.113133.0--④Q Q Q Q70.195229.0 97.264311.0-- 40.144170.083.75089.0--min M )(m kN ⋅ 组合项次 ①+③ ①+④ ①+② ①+④ 组合值 56.01 -368.5887.09 179.44 m ax M )(m kN ⋅组合项次 ①+② ①+③ 组合值341.44195.76表2-4 主梁剪力计算项 次荷载简图A V k / 左B V k / 右B V k /主梁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进行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三者最小值 按梁跨考虑: 'f b =3ol =5.5/3=1.833M 按净距n S 考虑 'f b =b+n s =0.4+6.2=6.7m按翼缘高度'f h 考虑 0h =650-60=590'h h f =590100=0.169>0.1,则翼缘不受限制 故应取'f b =2.30m考虑弯矩值较大,故应按双排受力钢筋设置,则跨中0h =h -60=650-60=590mm ;判断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形截面,)2('0''1f c f f h h f h b -α=1.0×2300×100×11.9×(590-100/2)=1333.3>92.97 KN ·m 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支座处按矩形截面考虑,由于弯矩值较大,故应按双排受力钢筋设置,则跨中0h =h -90=650-90=560mm ;主梁的正截面承载力及配筋计算见表,斜截面承载力及配筋计算见表;表2-5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注:○1最小配筋率min =(45yt, 0.2m ax% = 0.2%○2HRB335 钢筋,bξ=0.55,表2-6 主梁斜面承载力计算)(21mm nA A sv sv =57 57 57 csb sv yv V V V h A f s ---=025.11106250 206986 252212 实配箍筋间距s(mm)200 200 200 bsnA sv sv 1=ρ 0.114﹪>0.106%0.114﹪>0.106%0.114﹪>0.106%是否满足要求是是是注:yvtsv f f 24.0min ,=ρ=0.106%,由m in ,sv ρ计算出S=205.1mm ,所以取S ≤205mm ,而由构造要求知箍筋的最大间距为250,故可取S=200mm2.3 次梁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根据本车间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可变和在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2.3.1荷载永久荷载设计值板传来永久荷载 3.144×2=6.288kN/m 次梁粉刷 0.02×(0.45-0.08)×2×17×1.2=0.34kN/m 次梁自重 0.2×(0.45-0.08)×25×1.2=2.22kN/m 合计 g=8.788kN/m 可变荷载设计值 q=4.9×2=9.8kN/m 荷载总设计值 g+q=18.588KN/m 2.3.2计算简图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 。

主梁截面为300mm ×600mm 。

计算跨度: 中间跨o l =n l =6000-300=5700mm跨度差 (5850-5700)/5700=2.6% 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次梁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图2-7 次梁计算简图2.3.3次梁内力计算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b 分别为:边跨中为1/14;第一内支座为-1/11;中间跨中为1/16;中间支座为-1/14,则有1)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按T 型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两者中较小者: bf '=l/3=5100/3=1700mmbf '=b+sn=200+2000=2200mm,故取bf '=1700mm 。

判断各跨内截面属于哪一类型T 型截面:取h0=400-35=365mm ,则有: α1fc bf 'hf '(h0- hf '/2)=1.0×14.3×1700×80×(365-40)= 632.7 KN ·m> M1> M2,均属第一类T 型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 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mm h 340604000=-=,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

取mm h 3650=混凝土为C30, α1=1.0,fc=14.3KN/mm2;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筋,fy=300N/mm2。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如表2-8所示。

表2-8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次梁斜截面承载力混凝土C30, ft=1.43N/mm2;箍筋采用HPB235,fyv=210 N/mm2;hw= h0- hf'=340-80=260,因hw /b=260/200=1.3<4,属于厚腹梁。

3 配筋图3.1 板的配筋图图3-1 板的配筋图3.2 主梁的配筋图图3-2 主梁材料图及配筋图3.3次梁的配筋图图3-3 次梁配筋图3 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需要我们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是锻炼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个特殊且重要的途径。

通过这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我获益良多。

通过这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我明白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我们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不能死读书,对实际问题一窍不通,这样的话我们也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程。

我们只有把所学到的灵活实践,才能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这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中,我发现了以往在书本学习中发现不了的问题,就像这次计算过程的漏项,减项,要是在实际中,那是绝对不能出现的纰漏,所以从今我以后一定会细致细致再细致,吸取教训,补足经验,牢牢掌握基础知识,让它成为我实际操作时的重要助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