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百强校word】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学年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word】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学年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泰州市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地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

卧佛头北脚南,头部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下巴、螺髻清晰可见。

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

该地主管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 游客若想看“卧佛含丹”景观,最佳方位应该在该山的:A. 西南B. 东南C. 西北D. 东北2. 下列另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A. 我国植树节前后B. 五一劳动节C. 我国教师节前后D. 元旦前后【答案】1. D 2. A【解析】试题分析:1. “卧佛含丹”的日期为10月3日,此日太阳在西南方向落山,因此游客观看“卧佛含丹”景观的最佳方位应在该山的东北。

2. 另一时段的昼长应与10月3日差不多,根据太阳回归运动图,可知只有A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组考查旅游景观观赏的最佳位置与最佳时机问题。

点评:本题组考查旅游景观观赏的最佳位置与最佳时机问题,试题难度较大,需结合题文暗示信息具体分析。

下图中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关于左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位于南半球,湖泊对河流能够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B. 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发源地C. 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D. 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4. 图2右图中岩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A. 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B. 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C. 沉积岩Ⅱ、岩浆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D. 岩浆岩Ⅱ、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5. 若左图中河流主要依靠雨水补给,当正常年份河流水量最大时:...A. 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B.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C. 台湾沿海地区处于台风活动频繁期D. 我国东部沿海盛行东南季风【答案】3. D 4. D 5. A【解析】试题分析:3. 因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即该河流向北流;该河流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西岸故该地的地转偏向力是向右的应位于北半球;图中的湖泊是河流的发源地因此它一定是淡水湖。

选项C正确。

4. 岩浆岩Ⅰ穿越所有岩层形成火山故它最晚形成;该处的沉积岩覆盖在岩浆岩Ⅱ之上即岩浆岩Ⅱ最先形成;沉积岩Ⅰ位于沉积岩Ⅱ之上沉积岩Ⅱ的形成早于沉积岩Ⅰ。

选项B正确。

5. 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图中的河流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时该河流水量最大,此时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

选项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和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下图表示某大洲(阴影部分)某时等压线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下列四地,雨区最可能出现在:A. 甲B. 乙C. 丙D. 丁7. 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 甲地飓风来袭较频繁B. 乙地河流进入枯水期C. 丙地地壳运动较频繁D. 丁地树木进入落叶期【答案】6. B 7. B【解析】6. 读图可知,图中甲乙附近有锋面形成,在气旋的左侧,为冷锋,甲位于锋面前面,而乙位于锋面后面,可能为阴雨天气,丙丁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故选B。

7. 读图可知,图中北美洲大陆受高压控制,海洋上受低压控制,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大陆气温低,为冬季,飓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A错。

乙地河流汛期主要在夏季,冬季降水少,B对。

地壳活动与季节无关,C错。

丁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错。

故选B。

【方法总结】如何判断锋面气旋中的锋面类型。

①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②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③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④判断雨区位置:雨区总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总结:“东暖西冷”——气旋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前暖后冷”——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100毫米。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 上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9. 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A. 草原>荒地>林地B. 荒地>草地>耕地C. 耕地>林地>荒地D. 林地>耕地>草地【答案】8. C 9. B【解析】试题分析:8. 根据经纬度,图示区域是天山山脉西部,图中①②③④地,①地、②地地形较平坦,抬升作用小,降水较少,A、B错。

③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强,年降水量最多,C对。

④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最少,D错。

...9. 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林地面积小,D错。

土地炻苡荒地为主,A、B错。

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是荒地>草地>耕地,C对。

考点:区域降水量差异,土地利用类型。

2016年11月,由中国出发的首支贸易试点车队抵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并将货物装船发往海外,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和先行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正式贯通。

读图,完成下题。

10. 中巴经济走廊两端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特征是A. 气候温暖B. 地形平坦C. 降水稀少D. 土壤肥沃【答案】C【解析】中巴经济走廊中国起点喀什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瓜达尔港为热带沙漠气候,喀什气温年较差大,冬季寒冷,A错。

瓜达尔港位于沿海地区,喀什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B错。

两地降水均少,C对。

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较为贫瘠,D错。

故选C。

下图是“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被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A. 海拔B. 降水C. 冰川D. 土壤12. 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A.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11. A 12. B【解析】11. 沿我国30°N,在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形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以高寒草地、荒漠为主,地表植被覆盖度小,所以该区叶面积指数较小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海拔,故选A。

12. 沿我国30°N,在100°E以东地区叶面积指数由沿海向内陆呈下降趋势,反映的是以水分条件为形成基础的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B。

老年人照料负担比是指某地人口中的老年照料需求者与老年人照料者之间的比值,反映老年人生活照料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通常计算如下:老年人照料负担比=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0岁至64岁人口×100。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 2015年老年人照料负担比低于1990年代末,分析其原因是A. 7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B. 70岁以上人口比重减少C. 50岁至64岁人口比重增加D. 50岁至64岁人口比重减少14. 下列有助于降低我国未来老年人口照料负担比的措施是A.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B. 延缓退休年龄C. 放开二胎政策D. 合理布局老年公寓【答案】13. C 14. C【解析】13. 如果7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则老年人照料负担比升高,A错。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寿命延长,7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B错。

50岁至64岁人口比重增加,会导致老年人照料负担比降低,C对。

50岁至64岁人口比重减少,会导致老年人照料负担增加,D错。

故选C。

图甲为“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乙中M、N分别表示该市1991年和2010年城市用地比重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变化曲线L1、L2、L3分别代表A. 工业、商业、住宅B. 商业、工业、住宅C. 工业、住宅、商业D. 商业、住宅、工业16. 下列有关该城市二十年来用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工业用地比重变化幅度最大B. 商业和其他用地面积不断萎缩C. 住宅用地一直是主要用地类型D. 城市用地比重变化与经济水平下降密切相关【答案】15. B 16. C【解析】15. 读图甲可知:在住宅区内,住宅的价格应最高,所以L3应为住宅;由于距市中心的距离越远,地租越低,而商业距市中心距离越近付租能力越大,且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加大,而变化最大,所以L1代表商业,L2则代表工业。

故选B。

16. 读图乙可知: 1991年该城市的工业用地比重为35%,住宅用地比重为40%,商业和其他用地比重为25%;2010年该城市的工业用地比重为25%,住宅用地比重为55%,商业和其他用地比重为20%。

由此可知,1991~2010年,商业和其它用地面积不断萎缩,变化幅度最小,住宅用地一直是该城市的主要用地类型。

故选C。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1)历史因素:①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

例如:北京的商业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②历史变化: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班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

(2)经济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例如: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圈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

②交通通达度: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低。

例如:市中心附近若通达度低,则往往形成住宅区(3)社会因素:①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②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

例如:住宅区出现分化,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③知名度:对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

例如:高收人阶层集聚形成高级住宅区④种族:对住宅区分异的影响很大。

例如:西方城市中的种族聚居区,如唐人街等(4)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顶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