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怎样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怎样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如何把握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尺度,是让许多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下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1、家庭首先是青少年了解性知识的第一课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终身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作为家长,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首先要冲破性的“禁锢”,抛弃性的“神秘”感。

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向他们传授性知识。

上海市曾举办过一次青少年性教育图片展,一位家长在看过图片展后,发现儿子遗精把被单搞脏了,笑着对儿子说:“恭喜你儿子,你长大了!”。

青春期的孩子在两性问题上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封锁性”和“实验性”。

他们一方面在有关两性问题上不愿或不好意思向家长讲,封闭内心,因而得不到外界的帮助和指导。

另一方面,由于对两性知识的好奇与渴望,急于探索两性的秘密,导致青春期的躁动与不安,出现许多心理困惑,加上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不能自制而犯错误。

作为家长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就要进行引导和教育,特别是女孩母亲,更要对女儿多加关怀。

这不仅是性知识的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

2、学校应成为青少年掌握性知识的主渠道
近年来学生的生理越来越早熟,但国家教学大纲仍安排到中学才开设生理卫生和健康教育课。

老师“蜻蜓点水”式的授课,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学到多少性的知识。

农村学校相对闭塞,学生从其它途径获得知识的机会较少,在青春期生理知识上的匮乏可以理解,那么在城市又怎样呢?
成都市妇幼保健院2003年7月16日开通了“少女怀孕救助热线”,仅仅半个月就接到1400多个求助电话。

接受救助手术的女学生年龄最小的刚满13岁,痛起来一直在喊妈妈。

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在呼唤我们的学校应尽快安排专门的课时,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性生理、性心理、性卫生和性道德教育,鼓励他们要树立
远大理想和抱负,加强社会责任感。

男女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通过自身的努力养成一种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性控制能力。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掌握中小学生早恋信号,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

要把一般的异性正常交往和早恋区分开来,不要轻易地把早恋和思想落后、品质恶劣划等号,也不要压制打击,要循循善诱,尊重他们的感情。

3、现代传媒手段要成为青少年获得青春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于一体的优势,对广大青少年关注的,教师和家长又不宜直面教育的,譬如:避孕、手淫、性骚扰、艾滋病,同性恋等问题能够进行科学系统的教育,必将有效地消除青少年的性无知、性困惑和性愚昧,从而预防和减少不幸事件的再次发生。

我们不能因为网络上的色情、暴力、赌博游戏泛滥成灾,就因噎废食,当那些天真的孩子在网络这个新鲜却又无任何防范的世界遨游时,家庭与社会都应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4、除了性知识教育外还需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珍惜生命的教育
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

生命的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与先决条件,舍弃自己的生命或漠视他人的生命,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某校一男生向同班某女生递上“我爱你”的纸条,女生拒绝后将纸条送给了老师,事后该男生跳楼身亡。

有资料显示在青少年死亡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意外事故,排在第二位的是自杀,在有自杀念头的孩子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失恋。

随着非正常性信息的传播对孩子刺激与影响的不断增强、少女怀孕的增加、性病的蔓延等,有些心理脆弱的孩子不能正确面对现实往往会选择自杀,所以,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尤显重要。

在这方面国外的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有的学校把学生送到一个孤岛上,然后老师离开,以此来培养学生死里逃生的能力。

每个人在冷静地品位自己的人生境遇之后应该明白,在生命的过程中不仅仅有鲜花和掌声,也有荆棘与泪水。

要在顿悟之中找到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使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情、豁达的气度和开阔的胸襟。

作为学校、
家庭、社会应该加强对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渡过青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