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编制依据、原则及城镇概况1.1.编制依据及主要资料1.1.1 .编制依据、规范及标准.原始资料•《XX市XX区XX镇中心城区(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 XX镇XX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区规划用地图纸1.1.1.2.主要法律、法规1)建设单位提供的污水水质、水量和要求等基础资料以及污水处理厂原运行情况报告。

2) 《江苏省大丰市城西环境保护规划》(环评报告)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7)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992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 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1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现范》GB50019-2003 15)《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16)《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19891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8)《钢质管道及储罐防腐蚀工程设计规范》SY/T000719991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0)《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1984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局部修订条文)GB50009-2001 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 年版)2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 2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32)《控制室设计规定》36)《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设部主编2001.6.1施行)3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贸委《印染行业污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38)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园区工业废水、印染废水、化工废水等的治理经验。

1.2. 编制原则及编制范围 1.2.1. 编制原则D 普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现和有关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方针和政策;保护环境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2)在《大丰城市总体规划》和《江苏大丰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29)《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3-2002 30)《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3-1986(2001 年版) 31)《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20573-1995 33)《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T20509-2000 34)《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 HG/T20513-2000 3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HG/T20508-2000妥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和污泥,尽量减少对周 围环境的影响,合理控制噪声、气味,避免二次污染; 设备选择国内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维修.维护简便的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同时积极稳妥地引进先进设备,提高工程设施运行的可靠性。

采用节能技术,节约能源,降低处理成本和运行3) 4) 5) 6) 7) 据城西总体规划布局,结合地形和环境要求,统一规划设计污水处 理设施,实行城西污水综合治理,贯彻近远期结合,分步实施的方 针,减轻城西污水排放对大丰市地表水、地下水造成的污染,改善 城市水体及下游河流的水体质量;根据城西废水来源主要是印染行业的特点,积极稳妥的采用国内外先进处理技术,在确保达标排放的前提下为节省建设资金和提高处 理效率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力求经济合理、管理简单、高效节能、 操作方便、成本低、占地少;适当考虑周围地区的发展状况,在设计上留有余地,为将来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的扩建创造条件;采用高效节能、简便易 行的尾水处理工艺设计,确保回用处理后回用的效果,减少工程投 资和日常运行费用;将污水处理现状工程和新建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确保污水处理工程总体的合理性、先进性和经济性,充分考虑现有工程 设施同新建工程的合理衔接;在规划用地范围内,本着便于施工及运行维护管理简便的条件,总平面布置遵循各处理构筑物相对集中、节约占地的原则;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8) 9)10)为保证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供电系统需有较高的可靠性,污水厂运行设备有足够备用率;11)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12)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工程的功能性、实用性、美观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卫生、舒适、幽静、典雅的环境,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3.构筑物设计及设备选型充分考虑在生产运行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耐冲击负荷能力。

自然环境概况1.3.1.地理位置1.3.2.气象气候1.3.3.地质地貌1.3.3.1.地形地貌1.3.3.2.地层河地质构造1.3.4.河流与水文特征1.4.社会经济环境概况1.5.城市给水现状和规划1.5.1.给水现状规划区用水属XX镇统一供水范围,现状用水量(上村和榄树岗村除外)均由XX新水厂提供。

从XX新水厂沿永大路敷设DN500输水干管进入规划区后引出两条支管分别沿永大路和大南路敷设进入XX配水管网:永大路敷设DN300供水管至大埼前街:大南路敷设DN200-DN300给水支管沿连滔路敷设,沿途各村用水由此给水管提供。

目前,XX给水管网基本上为支状供水,现状供水管径普遍较小,且老化问题突出。

1.5.2.用水量预测针对本区域的特点,采用单位人口总和用水指标法对规划区内的用水量进行预测,最终确定本规划区在规划期内的最高日用水量。

到中期2020 年末,本规划区的总人口为4万人口,其中到近期2010年末,规划人口为2万人口。

根据广东省城镇生活综合用水定额,确定镇生活综合用水为200 升/人-日,进行用水量预测计算。

近期的最高日用水量为4000m3/d,中期的最高日用水量为8000m3 /do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和《XX市XX区XX镇中心城区(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本项目服务区域的生活综合用水量预测结果见表1一1 O表1・1服务区域内生活综合用水量预测表1.5.3.给水管网规划以大南路(DN1200)、永大路(DN1000)、天泰路(DN1000)和土塘下路(DN600)上的供水管道作为本区给水主干管,沿区内的XX路、大岗路、庙岗路、永平路和上村路敷设DN400给水次干管,其他道路敷设给水支管, 把管道连接起来,形成环状供水管网系统,以保证区内各用水点的供水水质、供水安全及消防供水的需要,其中给水支管可以根据规划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管网敷设的管径范围DN150〜DN300。

1-6.城市排水现状和规划1.6.1.污水排水现状XX镇现有的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由于尚无建设污水处理厂,全部生活污水、建筑业污水、餐饮业污水未经处理后,通过明渠或暗渠分散无序地就近排入望岗涌,导致其水环境严重恶化,破坏内河涌的生态环境系统,削弱了水体自净能力。

1.6.1.1.污水量预测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和规划区内生活综合用水量的预测,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为0. 9,地下水渗入量按10%计算。

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和《XX市XX区XX镇中心城区(部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本项目服务区域的生活污水量预测结果见表1-2。

表1・2服务区域内生活污水量预测表* 计算公式=4000X0. 9 X (1+10%) =3960(m3/d)1.6.12污水管网规划根据XX镇总体规划污水管网的布局,城区内规划的XX生活污水处理厂接纳本规划区的污水,而且规划区内的污水基本上是城镇生活污水,不含有工业废水和农业废水,本规划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完全分流排水体制, 将收集污水统一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规划区内的污水管道按照重力流为原则,结合竖向规划、道路坡向,并尽可能少穿越河道为原则布置,沿道路的坡向顺坡敷设,收集规划区内的污水,根据地形、地势限制,在靠近镇政府的两个沿望岗涌边排水点,设置两座污水排水泵房,将污水提升到现规划的XX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处理。

1.6.2.雨水排水规划充分利用地形进行合理分区,根据雨水排水系统分散出口和就近排放原则,保证雨水管渠以最短路线、较小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河涌,降低雨水管网建设的投资费用。

雨水主干管沿规划区市政道路设置,其敷设坡度宜尽量与道路一致,并应与道路规划、污水管网规划紧密结合。

雨水管径DN600mm〜DN1200mm, 雨水渠BXH 为1.4mX1. 2m—1. 8mX1. 6m。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法律法规和相关环保政策的需要XX区XX镇拟规划本镇中部XX地区为XX镇规划城镇中心区的一部分, 随着XX 镇中心城区的核心地位日渐凸现,开发建设迫在眉睫,对居住环境和服务环境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粤府[1999174号《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200217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广东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国函[2006170号《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文件的相关精神,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达标排放的工业污水应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并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

设市城市和重点流域及水资源保护区的建制镇,必须建设二级污水处理设施,可分期分批实施。

受纳水体为封闭或半封闭水体时,为防治富营养化,城市污水应进行二级强化处理, 增强除磷脱氮的效果。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把保护城市水源和防治城市水污染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网,有计划地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水处理的有偿服务,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以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