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医疗市场.
• 建国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允许个体行医的存 在, 1963年卫生部制定了《执业医师暂行管理办法》, 对个体行医予以规范。 • 十年动乱中,个体行医者被迫停业。 • 1980 年,个体行医重新开展。 1988 年 11 月 12 日卫生部 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颁布了《医师、中医师个体开业 暂行管理办法》,确立了个体行医者的合法地位。 1994年 2 月 26日国务院令第 149 号公布了《医疗机构管 理条例》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1998年6月26日,九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执业医师法》,同日,江泽民主席发布第5号主席令 予以公布,自 1999年 5月 1日起实施。这两部法律(法 规)已成为当前打击非法行医的主要法制武器。
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医疗市场
非法个体诊所的查处 左红云
打击非法行医的意义
• 非法行医现象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 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破坏了正常的医疗卫 生服务市场秩序,同时也损害了政府、医疗卫 生行业和医务人员的形象,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2004年起卫生部将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 作为重点工作任务;2005年国务院又将打击非 法行医列为在全国开展的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 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打击非法行医责任 重大、意义重大。
对个体行医的监督方法
• 监督内容:执业资质、诊疗活动。 • 专项行动中证据的收集: • 工作准备:执法证件、监督文书、执法 取证工具。 • 根据监督内容从执业资质和诊疗活动两 方面收集证据。
证据的种类
• 凡能证明案件事实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证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31条规定证 据有以下几种:1)书证;2)物证;3)视听材 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 结论;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 规定》规定了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证明力和 采集,提取证据的要求。
打击个体行医的主要工作方法
• 设立举报电话,建立制度,责任到人,制定并 落实举报投诉受理工作程序; • 依据线索,快速反应; • 错时监管与日常监督相结合; • 暗访与突击检查相结合; • 重点地区重点人员加大查处力度; • 做好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宣传增强百姓法制意 识,通过培训提高监督员执法能力; • 聘用社会检查员,解决监督工作人力不足的问 题。
打击非法行医的重点
• • • • • 打击无证行医;(个体诊所) 查处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 出租承包科室; 非法性病诊疗活动; 利用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
个体非法行医
• • • • 产生的背景; 生存的土壤; 表现形式; 打击个体非法行医的法律依据;
个体行医存在及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的 背景
专项行动中查处非法诊所的 有效措施
• • • • • • 宏观: 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加强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合力; 加强地区交流,总结推广经验; 加强宣传培训,增强法制意识;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行动成果。
专项行动中查处非法诊所的 有效措施
• 微观:从供、需、管三方面,堵畅结合。 • 合理审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快社区卫生 服务网络的建设,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 合理培养使用卫生人力资源; •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百姓自觉抵制非法行医的 意识; •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解决百姓在大医院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 • 加大监管力度;
证据收集中应注意的问题
• 熟知并理解相关法律法规:更准确地围绕罚则 收集证据;(注意实施细则第77条的从重条款) • 注意证据的关联性:证据间相互印证; • 注意证据的合法性:取证手段合法; • 证据被认可:当事人无法否认; • 证据的说服力:事实与证据联系,用以定案的 事实,并非普通意义上我们认为的事实,而是 用证据加以证明,能用证据再现的事实。
诊所及人员资质督查
• 现场检查执业许可证,核查真实性及有 效期,做好检查笔录; • 如系无有效执业许可证,应询问有关人 员,收集相关书面证据,并进一步调查 开展有关诊疗活动情况。
诊疗活动的调查
• 记录从事诊疗活动的人员、内容、使用 的药品、器械和技术方法; • 收集复制与诊疗活动有关的病历、处方、 检查治疗单、收费单、门诊登记等书面 资料,通过摄影摄像等获取影像材料证 据; • 必要时对药品、器械和书面资料采取证 据先行登业医师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其他;
打击个体非法行医
• • • • 有效措施; 工作方法; 监督工作内容; 行政处罚中应注意的问题:处罚的程序、 处罚的决定、存在争议的问题。
• 打非行动中的责任追究;
诊疗活动的调查
• 询问从业人员的聘用关系和资质以及从事诊疗 活动的时间内容、对象、使用的药品、器械、 技术手段; • 询问服务对象(病人)证明诊疗行为发生情况。 • 询问法人执业许可情况:开展诊疗活动的起始 时间、地点、项目、内容、对象、服务人数、 从业人员及资质、使用的药品、器械、技术手 段、诊疗活动的收费情况等。
个体非法行医生存的土壤
• • • • • • • 从供、需、管三方面: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大医院与小诊所的差异; 群众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淡漠; 卫生技术人力资源过剩; 高额利润驱动; 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工作起步晚,存在不足。
个体非法行医的表现形式
• 个体行医违法表现形式: • 诊所无证:无证、假证、租借证、擅自变更执 业地点; • 有证但属不规范发放:如人员不够资质等; • 人员无证:无证、假证、注册地点不符等; • 超范围行医; • 诊疗行为不规范:助理医师单独执业、护士开 处方、消毒及使用药品器械不规范、乱收费、 未依法进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等。
实施行政处罚
• 实施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 • 行政处罚程序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
• 公正公开原则; •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 过罚相当原则(防止倚轻倚重); • 运用法律依据及行政处罚程序适当; (实例:运用法律依据不适当造成对非法 个体诊所处罚倚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