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结构与其风险性、收益性、流动性辨析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王宗萍!""#$%&财会月刊·!"·!借鉴与参考·财苑"!资产结构,是指各种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
按不同的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结构形式:!按资产的价值转移方式划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按资产的占用形态划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按资产的占用期限划分为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按资产的用途结构划分为货币资产、结算资产、非商品材料资产、商品材料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按资产的资本形态结构划分为货币资本、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按资产的数量习性划分为临时波动的资产和永久固定的资产。
由于企业经营是对各种资产的运用,充分发挥其作用,以追求最大收益的过程,而不同的资产,因其属性不同,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也不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风险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三方面。
一、风险性对于企业整个经济活动,可以将其划分为单纯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两个部分。
单纯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对主营业务及附营业务进行策划、运作、经营,使之实现利润,而理财活动是为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投资活动筹集资金、管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
因此,企业面临的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如果企业资产经营缺乏效率或资产运作没有效果时,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同时具有一定的经营风险。
从企业融通资金来讲,主要是遭受财务风险,即企业不能还本付息,而在使用资金时,又必须确保企业收回原垫支并取得相应收益。
由此可看出,企业融资面临财务风险,而企业资产主要面临经营风险。
这里主要论述企业资产的经营风险。
不同种类的资产对企业会形成不同的经营风险。
一般地,流动资产或者短期资产因其能在短期内完成周转,实现价值,所以,企业对这类资产的市场预期往往较容易也较准确,而且短期内市场的变动一般来说也不大,也就较少出现市场预期与市场变动不一致的情况,这就为有效地经营资产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这类资产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小。
此外,流动资产内部也依其各类资产的流动性大和小,短期资产内部依其各类资产占用时间的短和长,经营风险会逐渐由小到大。
而有形资产因其有实物价值作为基础,其经营风险相对于没有实物价值作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要小得多。
如果没有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资本不存在经营风险。
然而固定资产、长期资产却需要在较长时期内完成周转,实现其价值。
在这一较长时期内,市场变化莫测,企业要进行较长时期的市场预测往往较难,且不易准确,企业的市场预期与市场变动极易相背离。
固定资产、长期资产从其构成看,它们所能加工的劳动产品或商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单一性,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动,这些产品或商品就会滞销甚至停销,以致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相应地成为废品。
所以,企业要有效地经营这些资产,必然会遇到更多的市场障碍,从而使这些资产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大。
无形资产也如固定资产一样,无论企业是否经营,它的转移价值或摊销成本照样发生,它是一种固定费用,因此,它的经营风险比实物资产更大。
与货币资本不同,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必须在市场上完成销售,才能转化为货币资本,所以它们也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由上可以看出,由于不同的资产面临不同的风险,所以,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同,企业所承受的风险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在企业总资产一定的条件下,流动资产、短期资产占用越多,经营风险就越小;固定资产、长期资产占用越多,经营风险就越大。
二、收益性不同的资产对企业收益也有不同的影响。
资产按与企业收益的关系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形成企业收益的资产;二是对企业一定时期收益不产生影响的资产;三是扣抵企业一定时期收益的资产。
直接形成企业收益的资产主要包括结算资产(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除外)、商品、产品资产、投资资产等。
对企业一定时期的收益不产生影响的资产主要是货币资产。
扣抵企业一定时期收益的资产主要有非商品、产品资产、固定资产、支出性无形资产,这些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有助于企业收益的实现,或者说是企业收益实现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从实际的收益计算看,这些资产转移或摊销价值则是其他资产取得收益的抵扣项目。
所以,在总资产一定的条件下,这些资产占用越多,要抵扣的收益就越多,企业利润就越小,反之亦然。
因此在企业总资产中,应尽可能地增加直接形成企业收益资产的比重,减少其他两类资产的比重。
此外,资产结构对收益的影响,还表现在资产内部结构不协调,即某项资产占用过多而另一项资产占用短缺所带来的损失。
这种损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占用过剩,进而使资金成本无端增加,这是由融资成本多少来反映的;二是资产占用短少,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整体周转效果,如果周转效率一定,结果必然会因此而减少总周转利益。
三、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速度。
资产流动性大小与新疆财经学院蒋云日本企业成本管理的文化动因及启示!·!"·财会月刊!""#$%&"财苑·借鉴与参考资产的风险大小和收益高低是相联系的。
从总的来看,流动性大的资产,其收益相对较高,风险相对较小;反之,流动性小的资产,其收益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大。
但也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如:!流动性很强的短期证券,可能由于市场变动不利,在企业将其出售变现时,不会产生较多的收益,甚至出现亏损。
相反,企业长期投资中的证券投资变现能力小,但由于接受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好,所以企业的投资回报较高。
"流动性很强的资产一旦遇到市场实现的障碍,就不能销售出去,变成呆滞积压商品物资,其经营风险很高。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金融资产比实物资产、收益性无形资产比支出性无形资产、短期资产比长期资产、货币资产比商品资产和生产资产、临时波动的资产比永久固定的资产流动性大。
但是,如果资产的质量不正常,流动性排序也必须按资产质量来进行。
这里所指的资产质量是指其市场的适销程度,它可以分为畅销资产、平销资产、滞销资产、停销资产。
可以看出,资产质量主要是对存货质量而言的。
一旦资产停销,那么它的流动性为零。
所以,存货的流动性可能在全部资产中变得最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资产结构与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性、收益性、流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还体现出收益性与流动性、流动性与风险性等之间的矛盾。
为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尽量减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应充分把握各项资产的特点,寻求一个合理的资产结构。
企业在日常运作中,为了付款和满足紧急情况需要,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同时,它也希望运作能尽可能高效并获取收益。
流动资产流动性强,但它的收益能力低,固定资产收益能力较强,可流动性差,经营风险也较大。
权衡风险与收益,企业有三种策略可以选择:!"适度策略。
流动资产在保证正常需要量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一定的缓冲量(基本保险储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适中。
#"激进策略。
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相对较少,流动资产通常只满足正常需要,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缓冲量(基本保险储备)。
由于收益率较高的长期资产所占比例较高,因而有较高的获利能力;但流动性差,面临的风险较高。
$"保守策略。
除了应付日常需要和留有一定缓冲量外,企业还增加额外的流动资产储备。
这样做,长期资产的收益率会降低,但公司的偿债风险也随之下降。
由此可见,企业资产结构体现了企业对风险性、收益性、流动性的要求。
所以,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必须因不同的要求而适时调整资产结构,以协调风险性、收益性、流动性之间的矛盾。
#"""""""""""""""""""""""""""""""""""""""""""""一、日本的文化背景我们知道,日本文化在世界文化区域概念上属于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广义上泛指欧洲以东的文化,狭义上是指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
日本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中国文化的输入运动,尤其是公元!世纪的“大化革新”,中国传统文化被“批量”引进到日本。
到了近代,日本又提出“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化,这样西方文化又融会到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中,构成了人们现在所称谓的“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呢?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群体文化”。
就是说,群体文化是日本文化最显著的特征。
它强调群体意识、群体功能、群体效应,个体归属群体,重视群体序列,讲究群体和谐,倡导群体协调与竞争相统一。
群体是至上的,排列是有序的,作为群体中的个体应该而且必须服从有序的群体,这就是群体序列原则。
群体内部的协同原则是指个体忠于群体,群体护卫个体,纵向服从,横向协同,上下有序,忠护相援,这就是群体内部的协同原则。
如果说序列原则更多地强调上下关系的话,那么,协同原则则是更多地强调横向关系。
群体内横向关系的处理方式是协调与关照,以规范个体在横向关系上的行为。
我们看到,在日本,个体的活动任何时候都不能游离出群体,只能在群体内进行,个体行为不能超越群体,只能遵从群体。
那么,个体是不是就唯唯诺诺,毫无作为呢?当然不是。
个体因素作为群体的组成部分,在行为心理上,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奉献意识。
而且,个体参与的行为是强或是弱,是衡量是否忠于群体的重要标志。
这种文化现象在日本的各种企业中,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程序上,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上,都表现得十分突出。
每个个体都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欲望,并且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参与方式。
二、日本文化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体现日本在"#世纪$#年代实现了加工自动化后,由于人口出资产投资策略激进适度保守收益水平较高一般较低风险水平较高一般较低流动性水平较低一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