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5课“冷战”的形成教学案 岳麓版选修3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5课“冷战”的形成教学案 岳麓版选修3

第15课“冷战”的形成清单一“冷战”的理论依据遏制理论的提出(1)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

(2)美国国内相当一部分人主张与苏联继续保持战时的合作,反苏没有太大市场。

(3)战后和平的大环境使美国不能采用战争的方法。

2.提出(1)时间:1946年。

(2)人物:乔治·凯南。

(3)内容:美苏是敌手而不是合作伙伴,主张美国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锁、颠覆、局部武装干涉等来遏制苏联。

(4)影响:为美国准备对苏联实行的强硬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时间:1946年3月。

(2)内容: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3)作用:打响西方“冷战”的第一枪。

(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制订称霸世界的战略,并视苏联和东欧为其最大障碍。

②二战后英国衰落,希望美苏“冷战”,利于英国重建欧洲均势。

③丘吉尔一贯坚持反苏反共的立场。

[深化认知]战后美国采取冷战的方式遏制共产主义,而不采取战争手段,体现了战后世界人民的和平思潮和反战思想,更重要的是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

清单二“冷战”全面开始(1)背景①对苏“冷战”已成定局。

②“希土危机”给美国提供了机会。

③英国的态度表明它将世界的领导权让给了美国。

(2)提出①时间:1947年。

②内容:把希腊和土耳其从共产主义的威胁中挽救出来,美国要帮助各国人民。

(3)评价: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发生转变,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4)实施: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并控制了这两个国家。

2.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1)目的:针对杜鲁门主义。

(2)任务: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各方面的联系,必要时协调行动。

[深化认知]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1)背景:①美国的遏制政策需要得到西欧国家的支持,而西欧却因二战而经济凋敝,自顾不暇。

②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它亟待扩大世界市场,而其最重要的市场西欧却极度贫困,无力购买美国产品。

(2)提出: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3)内容:强调欧洲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需要美国的援助。

(4)实施:①1948年,美国通过欧洲复兴法案。

②美国向欧洲提供131.5亿美元的援助。

③接受援助的西欧国家的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监督。

(5)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6)影响:①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实力增强。

②美国:强化了西欧对美国的依赖,推动了经济增长。

2.经互会(1)时间:1949年。

(2)目的:对抗马歇尔计划。

(3)参加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

后来,阿尔巴尼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相继加入。

(4)评价: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苏联利用大国地位进行不平等交易,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深化认知]经互会是一个以苏联为首的政治经济组织,有利于打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但是,它在实际上把苏联和东欧国家变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封闭的经济体系。

(1)背景:①美苏政治、经济已分裂。

②柏林危机的推动a.爆发原因:美国为遏制苏联,竭力分裂德国。

b.爆发:1948年6月,美国在西占区单独发行新货币。

苏联采取对抗措施,封锁柏林。

c.影响:美国利用柏林危机,诱使西欧各国赞成建立军事集团。

(2)建立:①时间:1949年。

②国家:美国联合加拿大、英国等成立,1955年,西德正式加入。

(3)影响: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军事包围圈。

2.华约的建立(1)目的:对抗北约。

(2)成立:①时间:1955年。

②成立:苏联与东欧七国政府首脑缔结条约,成立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集团——华约。

(3)影响:标志着战后欧洲正式出现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深化认知]北约和华约是二战后美、苏两国进行“冷战”的产物,都是由一个超级大国控制和操纵的军事集团,最终演变成为美、苏两国争夺地区霸权和世界霸权的工具,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探究点一美苏“冷战”及其影响[史料探究]材料一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

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1)材料一反映了美、苏关系的什么特点?[答案] 美国攻击共产主义,反对苏联在世界上扩大影响;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矛盾尖锐。

材料二1943年《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的设想。

材料三战后初期苏联努力构建周边安全带,在东欧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同时竭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2)材料二、三反映了美苏的什么矛盾?[答案] 美国力图称霸世界,苏联也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苏联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障碍。

(3)美苏矛盾激化对世界格局和世界形势造成哪些主要影响?[答案] 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紧张和动荡不安。

[结论形成]冷战的影响1.消极影响(1)美苏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冷战也导致了美苏战后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破坏民主与法制的行为,如苏联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美国迫害进步人士等。

(3)冷战在人们的心理文化方面也投下了阴影,冷战思维至今余毒未消,如美国借人权等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培植反华势力等。

(4)冷战所造成的一些地区冲突至今没有解决,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频发。

(5)冷战期间,双方研制了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至今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2.积极影响(1)美苏长期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都不敢轻易动武,在战后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美苏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探究点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史料探究]材料一杜鲁门(1945~1953年任美国总统)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1)杜鲁门上台后面对的国际政治背景如何?他提出的对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答案] 背景:法西斯战败,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矛盾尖锐。

实质:建立和巩固世界霸权,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政府诚意协助恢复工作的,必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

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

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2)马歇尔演讲中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指的是什么?为此美国出台了什么政策?马歇尔和杜鲁门的主张有何内在的一致性?[答案] 指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出台了马歇尔计划。

都要遏制苏联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称霸全球的目的。

[结论形成]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关系1.联系(1)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

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手段各具特色。

(2)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区别(1)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2)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 A.都成为超级大国B.进行“冷战”对峙C.共同对付法西斯D.军事实力接近解析:选B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可排除C项;A项与题干意思无关,D项只看到表面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

“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即不会发生“热战”,故其评述的是美苏的“冷战”对峙。

2.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解析:选D A、B、C三项都只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D项才是对“冷战”政策显著特征的高度概括。

3.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

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

”他所指的是( )A.遏制理论的提出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组织的建立解析:选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几个关键信息“希腊打的是内战”“反共战争”等,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4.1948年,在一批运往希腊的物资上印有这样的标志(如图),标志以美国国旗为基础,形状如同盾牌,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相关 ( )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解析:选C 抓住关键信息“1948年”“欧洲的复兴”“美国所援助”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德国及柏林的分区占领并演变为两个德国,表明世界形势的变化是( )A.英、法、美、苏四国势均力敌B.四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并存C.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被彻底消灭D.“冷战”局面形成解析:选D 苏联代表着社会主义,美、英、法代表着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形成。

6.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解析:选C 分析材料,“条约”应指《华沙条约》,1955年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被迫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条约,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