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院学科建设,规范和加强学科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院学科建设根据学科现状、功能和建设目标分为市级重点学科、院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三个层次。
第三条医院学术委员会对拟申报市级重点专科的科室进行评估、推荐,对院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进行评审和认定。
每个建设周期结束后,根据验收评估结果,医院将建设成效突出的院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组织申报下一周期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
第四条医务科负责市、院级重点学科建设和特色学科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报
第六条医院按照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的要求,积极申报市级重点学科。
第七条申报学科必须以国家学科分类中二级或三级学科为基础,且具有独立建制,结合科室行政设置现状进行申报。
第八条申报市级临床医学学科和特色学科基本条件
1、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市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项目达到或接近省内先进水平,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2、建设目标明确且集中,符合本学科纵深发展和实现服务功能的要求。
3、专业技术人员梯队结构较合理,且具有良好团结协作和医德医风的传统。
学科主要带头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并在市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在全省专科学会中任有职务。
4、具备开展引进、吸收、应用高、新技术、科技成果推广、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相应的设备设施条件。
第九条院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基本条件
1、在医疗技术的某些领域特色明显,具有市内先进及以上的诊治水平。
2、学科主要带头人在全市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在市以上专科学会中担任职务。
3、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队伍。
4、对本专业的诊疗经验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并在市级以上的学术刊物发表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
5、具备使该专业达到市内先进水平以上的诊疗设备和实验设备。
第十条申报程序:申报学科应按要求填写《汉中市临床医学重点发科和特色学科建设计划申报书》,并提供相应材料。
医务科应结合科室的实际,根据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认真审核和推荐。
第三章评审
第十一条市卫生局聘请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专家评审组,对申报市重点学科的学科进行评审。
医院学术委员会对申报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的学科进行评审。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十二条医务科对学科建设工作正常运转和任务、目标的实现负有重要的责任,对学科建设年度执行情况每年都要进行检查和总结,并将结果于下年度的元月底前报送市卫生局。
第十三条学科负责人原则上为学科主要带头人,负责本学科建设全面工作,包括学科发展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新技术项目的开展、科研项目的运作等,并具有一定经费支配使用权限。
第十四条对作出显著成绩的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在推动学科发展、确立学术地位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者,有医院对其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十五条医院对申报市级重点学科的科室或院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申报的科技项目、参加学术交流等将给予优先支持或政策倾斜。
第五章经费管理
第十六条医院设立医院科研基金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市、院级临床医学重点发展学科和特色学科开展学科建设,并对市、院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或特色学科复核成效突出的科室进行奖励。
第十七条医院应多渠道筹措重点学科专项经费,用于资助重点学科建设。
支持市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每年不少于5万元、院重点学科每年不少于2万元,院级特色学科每年不少于1万元。
第十八条重点学科或特色学科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以及引进和推广医学高新技术等。
资金使用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
第十九条医院应保证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工作场地,并对添置关键仪器设备予以重点倾斜。
第二十条各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应积极创造条件承担省级、市级有偿重大科学研究任务,以争取科研资金、增强自身活力、弥补经费不足。
第六章考核和验收
第二十一条医院对申报市级重点学科建设的科室在周期结束后,组织一次全面考核和验收评估。
医院学术委员会在院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周期结束后,组织一次全面考核和验收评估。
考核和验收的主要内容:
1、计划的执行情况和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
2、建设过程中承担的主要科研任务和取得的科技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水平情况。
3、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形成情况。
4、医院经费配套情况及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情况。
5、医院支持措施的落实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6、学术活动开展和学术地位的变化情况。
7、对促进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和技术示范、辐射作用的情况。
8、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办法及发展设想。
第二十二条根据验收评估结果,院学术委员会对院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者,推荐其为下一周期市级重点学科建设科室。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院医务科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