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

导入()分钟一、激趣导入,走近课文。

师: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请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课件出示2)
生:重阳节。

师: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实,祖国的传统节日
有很多,请和老师一起,来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到底有多少。

由古诗句来猜
节日,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也丰富了学生的
知识积累。

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
1.要求:朗读本课,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课件出示3)朗读本文的时候,以轻快
的声音,亲切的语气反复诵读。

三字一句,三字一句,
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

在读的时候,大家
仔细体会。

老师范读。

指名读。

齐读。

师点评。

2.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课件出示
4)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
节、重阳节。

①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
闹的一个节日,喜欢过春节吗?
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课件出示5)(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
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
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②请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
由说)
师出示节日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节日,大家判断哪
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说说各节日的时间,引导比较:从各个节日的时间上
你发现了什么?
朗读指导,为学生诵
读本文,背诵本文打下
了基础。

课伊始借“春节”
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
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
了快乐、和谐、互动的
气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总结: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民族心理的有力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

同学们会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究丰富多彩的节日,了解有关传统节日更丰富的内容,也希望下节课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收获!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音节补充完整。

l x t t
郎巷堂统j x b t
菊宵饼贴
2. 认真读课文,背诵课文。

【答案】
1.ánɡànɡánɡǒnɡú iāo ǐnɡ iē
【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课以长短句的形式,介绍我国一些传统节日。

本文讲解的祖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跟西方的节日不一样,它是流传了很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节日。

学习本课,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确定研究小主题,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身体验、展示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人文素养。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部分传统节日的时间】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

【有关节日的古诗】
新雷(清)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采桑子(现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端午节的来历】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达努节”,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

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舟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舟,等到龙舟节来临,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舟比赛。

课后作业
一、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

①大街小巷(xiànɡ hànɡ)都挂起了红红的灯笼。

②过年时,全家团圆真热闹(lào nào)。

③中秋节到了,我们全家一块儿吃月饼(bǐnɡ bǐn)。

二、选择正确答案。

①下面全部是传统节日的一组是()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教师节
B. 国庆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
C.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
②下面节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端午节春节
B.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C.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
三、结合课文,说说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四、课文综合阅读。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1.“街”是结构的字,它的部首是,除了部首还有画。

如果用音序查字法,它的音序是,音节是,我可以用它组一个词,并且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2.选用合适的解释。

①“先人”指的是()
A.先生B.先前的人C.死去的前辈
②“花灯”指的是()
A.灯笼。

它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

B.用花扎成的灯。

C.元宵节这天所有的灯。

五、请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传统节日。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个节日是: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个节日是:
③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这个节日是:
④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个节日是:
答案
一、①xiànɡ②nào③bǐnɡ
二、①C ②B
三、在重阳节的时候,人们去赏菊,登高。

四、1. 左中右彳 9 J jiē 示例:街上我在街上买了一本书。

2. ①C ②A
五、①重阳节②春节③端午节④乞巧节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