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答: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按规定的顺序把毛坯变成零件的全部过程。
2.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什么?如何划分?
答: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工序又可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3.什么是工序,安装,工步,工位和走刀?
答: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安装是指在一道工序中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工位是指工件在机床上占据每一个位置所完成的加工
工步是指在加工表面、刀具和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的部分内容。
走刀是指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内容。
走刀是构成工艺过程的最小单元。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指导思想?
答: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尽量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率,满足生产要求,尽可能节约耗费,减少投资,降低制造成本。
6.什么是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它的作用特点是什么?工艺规程设计的原则和步骤有哪些?答: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是机械制造厂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蒋工艺规程内容填入一定的格式的卡片。
即成生产准备和施工依据的工艺文件。
设计原则:
1)以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纸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为前提。
2)工艺过程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成本。
3)充分考虑和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尽可能作到平衡生产
4)尽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文明劳动条件。
5)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并应符合环保要求。
设计步骤:
1).阅读装配图和零件图2).工艺审查审查图纸上的尺寸、视图和技术要求是否完整、正确、统一,分析主要技术要求是否合理、适当,审查零件结构工艺性。
3).熟悉或确定毛坯确定毛坯的依据是零件在产品中的作用、零件本身的结构特征与外形尺寸、零件生产批量等。
7.何为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零件制造、装配和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9.获得加工尺寸的几种方法?
1)经验估计值2)查表修正值3)分析计算法
获得加工尺寸:先确定加工余量。
然后从前到后确定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其各工序的工序吃醋尺寸及其公差,并将各工序尺寸的公差按照入体原则进行标注。
10.何为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设计基准:在设计时或在设计图纸时或在设计图纸上确定零件位置或零件某一点,线,面位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设计基准。
工序基准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
定位基准a.粗基准和精基准b.附加基准
加工基准:在加工时,确定零件位置的点线面位置的那些点线面称加工基准。
在装配式,确定零件位置的点线面称为装基准。
11.下图所示为箱体的零件图及工序图,试在图中指出:①平面2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度量基准;②镗孔4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度量基准。
12.粗基准,精基准的定义及其选择原则?
答:粗加工主要用于开始加工阶段,零件均为毛面,误差较大;精加工主要在保证工件的位置精度和装夹这两方面。
粗加工的原则:⑴相互位置要求原则,⑵余量均匀原则,⑶选择粗基准,还需将定位准确,夹紧卡可靠,以及夹具结构简单,操纵方便考虑在内。
⑷如果已经能用精加工定位时,一般就不重复适用粗基准。
精加工的原则:⑴基准重合原则,⑵最短路线原则,⑶统一基准原则,⑷并且,所选择的精基准要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并有合适的定位夹紧机构,⑸自为基准或互为基准原则。
13.什么是经济加工精度?
答:经济加工精度是指在正常的机床,刀具,工人等工作条件下,以最有利的消耗成本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14.加工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划分加工阶段的目的?
答:加工质量要求高时,长将工艺路线分为⑴粗加工阶段,⑵半精加工阶段,⑶精加工阶段,⑷光整加工阶段。
划分的目的:⑴保证加工质量,⑵合理使用设备,⑶粗加工阶段可及时发现毛坯缺陷,及时确定后续工作是否继续,以免浪费加工时间,⑷适应热处理的需要。
15.加工工序的安排应遵循哪些原则?热处理工序及辅助工序应如何安排?
答:⑴先粗厚精,粗精分开,⑵先加工品平面再加工孔。
⑶先主要面,后次要面。
⑷有些零件的精加工工序必须在装配以后进行。
热处理工序和辅助工序的安排:⑴正火,调质等热处理,用于改善加工
性和消除内应力,安排位置应视其作用而安排。
⑵消除内应力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与半精加工之间进行。
⑶淬硬工序一般放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之间。
16.分散工序和集中工序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答:使每个工序中包括尽可能多的工步内容,从而使总的工序数目减少.优点:
1)有利于保证工件各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2)有利于采用高效机床,可节省工件装夹时间,减少工件搬运次数;
3)可减小生产面积,并有利于管理。
工序分散使每个工序的工步内容相对较少,从而使总的工序数目较多
工序分散优点:每个工序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相对简单,调整、对刀比较容易,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17.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间余量和总余量?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与公差之间有何关系?
加工余量的定义是加工表面为了达到所需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而应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即加工前后的尺寸差.工序加工余量是指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即该加工前后的尺寸只之。
总的加工余量是指零件从毛坯变成成品的整个加工过程中某一表面所切除的金属的总厚度.最小加工余量构成Ra——上一工序表面粗糙
度;Ha——上一工序表面缺陷层;ea ——上一工序形位误差;εb ——本工序装夹误差。
18.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1)上道工序留下的表面粗糙度Ra和表面缺陷层Ha,本工序必须切除。
2)上道工序的尺寸公差Ta
3)上道工件各表面相互位置的空间偏差ea
4)本道工序的安装误差 b
19.什么是尺寸链?何谓尺寸链的封闭环和组成环?
尺寸链:由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排列的尺寸封闭图叫作尺寸链。
组成环:加工过程中直接获得的尺寸如A1、A2是组成环;
封闭环:间接获得的尺寸A0称为封闭环;
20.尺寸链有哪些种类?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几种?又可分为几种计算情况?
按尺寸链在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分为直线尺寸链、平
面尺寸链和空间尺寸链。
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
工艺尺寸链是由单个零件在工艺过程中有关尺寸形成的;
装配尺寸链指机器在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尺寸链
计算方法有极值法和概率法两种
又可分为几种计算情况:1)
已知全部组成环的极限尺
寸,求封闭环基本尺寸及公
差2)已知封闭环的极限尺
寸,求一个或几个组成环的极限尺寸3)3) 保证渗碳或渗氮层深度的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4)5)复杂工序尺寸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