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方案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方案

一、编制依据1.1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8.1.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1.1)(1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修正)(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11.8)1.2 法规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2003年第5号,2003.6.1)(2)(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87]国环字第002号)(4)《关于印发工程建设监理的通知》(建监[95]737号文)(5)《关于在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的通知》(环发[2002]141号文)(6)《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环发[2004]314号文)(7)《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2.1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8)(9)《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水利部、交通部水保[2001]12号)(10)《关于进一步加强山区公路建设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05]441号)1.3 标准、规范依据(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8)(2)《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3-2006)(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7)《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9)《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1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1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12)《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13)《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5-96)(1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17)《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077-94)(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部分)(JTG F80-2004)(19)《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二、工程概况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第十七合同段起点里程为K113+700,终点里程为K117+250,全长3.55km,四车道高速公路,单幅桥面宽12m,整体式路基宽24.5 m,设计速度为80 km/h。

共有大桥2座,合计长757m;隧道3座,左右线合计长2500.026m;涵洞6座以及其它造物工程等。

本项目合同价为17761.18 万元三、环境保护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共建和谐云梧。

施工中充分识别环境因素的基础上,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实施“绿色生产.”四、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组长:张立忠副组长:郑宗文、曾仲和、郑彬成员:陈必舫、姜方兴、朱能奇、黄宗保、杨检辉、刘烟湖、邱燕华、扬振湘、李枢、戴远新、彭乃强、王建华、徐永俊五、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六、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工程环境监理实施方案。

建立环境保护施工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将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实到班组,责任到人。

2.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检查小组,对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应及时督促有关人员限期整改,并做好书面记录,要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认真落实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教育。

督促全体人员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定期组织环境保护的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5.定期召开会议或学习、沟通情况、研究、分析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动态,解决存在问题。

七、环境事故分类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事故标准中相应的界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施工中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包括:①水资源污染②大气粉尘污染③噪音污染八、环境保护重点部位本标段施工期间的主要环境影响要素为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及社会环境,其主要环境保护的重点对象见表3.1-1。

环境保护表3.1-1九、环境保护保证措施1.为了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水污染、降低噪音及粉尘污染,维护环境卫生,保护绿色环境。

我们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施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切实加强建设工程现场环境保护的施工管理。

2.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无大面积积水,场内设置连续、畅顺的排水系统、沟地,合理组织排水。

3.隧道、桩基、路基施工中不乱砍、乱伐、乱挖掘,任意扩大施工范围,破坏绿色环境;施工期间必须注意对水系水体的保护。

4.高边坡施工尽力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刷坡植被集中堆放并加以保护。

5.弃土按指定地方堆放和填方。

6.施工便道经常性清除浮尘并洒水。

7.机械作业降低噪音、废气排放达到环保标准。

8.积极响应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对环保的要求,严格遵守建设现场环境保护施工管理规定。

十、环境目标指标及控制方法和责任制环境目标、指标及控制方法和责任制分解1.做好施工作业场区管理(1)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设置规整、密封的大门,单位车辆出入时关闭,实行封闭管理。

(2)设置醒目、整洁的施工标牌,施工许可证等标牌。

(3)施工现场设置围拦,标准符合广东省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标准要求。

(4)施工场地进出口,设置洗车槽,避免进出场地车辆污染路面。

(5)高空作业时,采用密布安全网进行全封闭施工。

(6)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无大面积积水,场内设置连续、畅顺的排水系统,合理组织排水。

(7)基础桩施工泥浆必须经沉淀箱(池)沉淀,并按指定排放地排放,严禁外泄污染道路和环境。

(8)现场建筑材料的堆放按照总平面布置指定的区域范围分类堆放,材料转运堆放有专人管理,专人清扫、保持场内整洁。

(9)施工机械及余泥外运、散体物料运输等,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禁止违章行为。

2、做好环境、环保、卫生管理(1)工地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规定,并教育职工自觉遵守环保、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2)落实门前三包及场地内三包环保责任制,施工围栏外不允许堆放材料。

(3)在施工过程中,如造成下水道及其他地下管线堵塞或损坏,立即组织疏浚或修复。

(4)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和降低施工噪音,严格执行夜间施工的申报审批制度。

(5)工地生活、办公区要保持清洁,每天派专人定时打扫,保持清洁。

(6)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文物迹象,及时采取有效地封闭保护措施,通知文物管理部门处理。

3、做好生活区后勤场区管理(1)工地生活后勤区域与施工作业现场区域采用围栏严格分隔。

(3)生活区内专人定时清扫,并确保生活区内沟渠畅通。

(4)厨房必须设置在离施工场地不小于20米的地方,厨房内墙铺贴2米高白瓷片,污水经沉淀池过滤排放(5)厕所位置要设置合理,远离食堂,距离30米以上,墙内铺贴白瓷片,设洗手槽,加盖化粪池,严禁将粪便直接排入下水道和河道,要专人清理,定期喷药,不得有异味,保持清洁卫生。

(6)建垃圾、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乱掷杂物。

(7)工程竣工后,按规定在一个月内拆除工地及四周围栏,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四周环境清理整洁。

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4、环境保护的施工措施1、废料、废方的处理1)、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石方工程的废方时,不得随意倾泻,影响附近排灌系统及农田水利设施。

应按业主要求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在适当地点设置弃土场;有条件时,力求少占土地。

2)、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及废弃物等,应在工程完工时及时清除干净,以免堵塞河道和妨碍交通。

3)、废方堆放点应统筹安排,堆放点应远离河道,尽量不要覆盖植被,尽可能选择荒地。

4)、及时对弃方进行压实,并在其表面进行植被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灌木或树木,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环境。

2、水土保持及防止水土流失a.水土保持:水系水体的保护主要包括水文和水质的保护,施工过程中对水系水体的保护是公路建设项目水环境保护的重要阶段。

因此施工期间必须注意对水系水体的保护,具体措施如下:(1)禁止将施工营地设置在水体旁,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粪便应集中处理,禁止向河流排放施工生活污水。

施工营地应设置集中旱厕,粪便水必须经化粪池集中收集处理,旱厕应采取防渗措施,鼓励当地农民将上清液还田,或联系环卫部门抽运清理。

(2)加强施工控制,严禁向河流中倾倒废方和各类垃圾,弃土场设置应远离河道,并采取先挡后弃的办法,防止弃土弃渣堵塞河道,确保水系的连通性。

对公路沿线的鱼塘、池塘及自然湿地要予以保护和保留,尽量保持原状或稍事修整,形成水体景观,不要随意填埋。

(3)施工中的废油、废沥青及其它固体废物不得倾倒或抛入水体,也不得堆放在水体(水源)旁,应及时清运至当地允许放置的地点或依有关规定处理。

不得在饮用水源附近清洗施工器具、机械等,防止水环境污染。

含有害物质的建材如沥青、水泥等材料不准堆放在水体附近,并须设有篷盖,必要时设围栏,防止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4)开挖隧道渗出的夹带泥浆的地下水,以及隧道施工因冷却钻头、水幕除尘等操作产生的污水都将影响水体水质,并破坏水体功能。

对隧道施工废水要首先进行化学还原处理,然后排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去除泥浆等杂质,沉淀在底部的泥浆须定时清运,上清液可循环再利用或外排。

隧道洞口附近的无功能区划的无名水沟可以作为受纳水体,但禁止将未经处理的隧道污水直接排入沿线河沟。

b.防止水土流失1)、在施工期间,应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一些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且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

2)、桩基及下部结构施工时施工现场地面应筑成适当的横坡,避免积水;3)、施工中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防止从本工程施工中土石方材料对河流、水道、灌溉或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