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摘要】本文从实践出发,重点论述了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内容及方法。
为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避免资源浪费,本文就施工过程中的劳务与合同控制、施工方案控制、材料控制、施工机械控制、质量与工期、变更与索赔等方面的问题,使工程造价符合实际情况,科学的利用资金,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益。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施工阶段劳务与合同施工方案材料控制机械控制质量与工期变更与索赔1、引言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就是在满足项目合理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是指在工程开工至竣工的整个施工期间,工程管理人员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它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施工阶段的控制只是其中间环节,但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对工程建设施工阶段造价的有效控制非常必要。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自终贯穿于整个施工生产过程中,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它需要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合同努力完成,实现工程成本最小化。
2、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容与方法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施工图纸设计已经完成,工程量已具体化。
并完成了工程招标工作和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虽然这一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但是资源浪费的可能性则很大,所以在项目施工阶段管理中,应加强管理,有效地进行项目造价控制。
推行工程项目责任制,切实有效的加强造价控制,基于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应主要从劳务与合同控制、施工方案控制、材料控制、施工机械控制、质量与工期、变更与索赔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2.1劳务与合同控制一般说来,人工费约占工程造价的12%左右,人工费主要根据工程项目所需用工量以及人工单价而确定。
由于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外来民工,在施工现场中以班组承包的方式较多。
由于劳动力来源不同,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对各个班组进行筛选,选用技术熟练的班组承包各工种的施工作业,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选择信誉好、有实力的分包队伍。
这样能从现场施工作业这第一道环节控制施工质量、减少浪费、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和造价。
签订合理可靠的合同,能有效地防范合同方面的风险。
属于规模小、工期短的项目可采用固定价款;对于规模大、工期长的,采取可调合同价款,以预防不可预计风险因素。
在施工合同中,为分解总承包风险,尽量做到包干包死,保证工程工期和工程质量,从根本上改变施工图预算超概算的现象。
2.2施工方案控制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否先进、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也会影响工程造价。
由于工程开工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不论在技术方面或者组织方面,通常都有许多方案供施工人员选择。
不同的施工方案,其经济效果是不同的。
管理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工期、劳动力数量、机械装备程度、材料供应情况、运输条件、地质条件等各项具体的技术经济条件,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优化,提出改进意见,使方案更趋合理。
施工方案应体现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选用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如在基础施工阶段,土方机械的合理选用和配合、基坑围护方案、井点设置等都对工程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
2.2.1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的采用以简化工序、提高经济效益为原则。
在选择施工方法和安排施工流程中,考虑其合理、可行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上是否合算。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成熟的施工方法,采用简化工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施工技术。
因为成熟的施工方法只要提出要求,施工人员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掌握它。
简化工序的施工技术即节约了时间,也达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2.2.2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严格控制措施费用在确保合同工期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以尽量减少抢进度赶工期而增加的各项措施费。
遵循均衡原则安排施工进度,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应按照工程项目合理的施工程序排列施工的先后顺序,根据施工情况划分施工阶段,安排流水作业,避免工作过分集中,有目的地削减高峰期工作量,减少临时设施的搭设,避免劳动力、材料、机械耗用量大进大出,保证施工过程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
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省去一些非必须或可有可无的施工和技术措施。
2.2.3运用价值工程法运用价值工程法对项目的多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努力挖掘节约工程投资的潜力,从而达到节约投资,创造更高效益的目的。
2.3材料控制材料费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般占预算价值70%,占直接费的80%左右。
因此材料用量、材料价格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只有严格按照清单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由于材料品种和规格多,用量大,所以其变化的范围也较大。
因而,只要能控制好材料费的支出,就掌握了降低成本的主动权。
2.3.1材料计划控制材料需用量计划的编制应遵循适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的原则。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每月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
计划的适时性是指材料需用量计划的提出和进场要适时。
计划的完整性是指材料需用量计划的材料品种必须齐全,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质量要求等要明确。
计划的准确性是指材料需用量的计算要准确。
另外,需用量计划应包括需用量和供应量。
根据工程的要求对材料进场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按工程进度计划采购材料。
在施工的各个阶段,施工现场进场材料数量,应以保证正常的施工进度为原则。
由于材料供应不能大量积压,所以,为了控制好材料成本,必须按施工进度计划采购材料。
2.3.2材料价格控制应依据工程量清单、基本单价,控制主要材料价格。
对于主要材料、钢材、水泥应统一采购,既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也有利于造价的控制。
采购前应掌握材料、设备的报价和用量。
采购时要及时认真地分析材料市场的价格走势,对商品混凝土、钢材、砂石料等大宗材料的采购应多家比选,对大型的工程项目则应组织招标,在质量、服务、价格方面反复比较,从中选优;材料设备进入施工现场要有严格的验收制度,对其数量和质量进行签收,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拒签。
以最佳方式采购材料,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首先,采购地点、渠道不同价格不同。
如果工程和材料生产厂家在同一地点,显然应以厂家直接采购最合算;如果工程与材料生厂家不在同一地点时,应计算分析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采购人员发生的费用)后再决定选择直接向厂家采购还是由中间商供货。
其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采购方式。
采购单位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除了有优惠的折扣外,还有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
经销商往往以较低的价格给老客户,以吸引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薄利多销的策略来经销建筑材料。
在材料价格上凡是需要询价的都逐一询价,以校正原有资料的失时之处。
利用深入现场、市场的机会力争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便为日后办理竣工决算提供有力的依据。
2.3.3材料使用控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材料消耗定额和工程进度安排用料,并对材料使用量上进行监督,防止浪费,合理使用资源。
限额领料制度可采用定额控制和指标控制。
定额控制指对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发料制度。
指标控制指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则实行计划管理和按指标控制。
为有效落实,应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另外,准确做好材料物资的收发计量检查和投料计量检查。
计量器具要按期检验,校正,计量方法必须全面、准确。
合理使用周转材料。
金属脚手架、模板等周转材料的合理使用,也能达到节约和控制材料费的目的。
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
第一,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减少模板的总投入量,应发挥其周转使用效率。
第二,控制好工期,做到不拖延工期或合理提前工期,尽量降低脚手架的占用时间,充分提高周转使用率。
第三,做好周转材料的保管、保养工作,及时除锈、防锈,通过延长周转使用次数达到降低摊销费用的目的。
2.4施工机械控制施工机械使用费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两方面决定,为有效控制施工机械使用费支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首先,合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对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
根据工程实例统计,在高层建筑地面以上部分的总费用中,垂直运输机械费用占6-10%。
由于不同的起重运输机械有不同的用途和特点,因此在选择起重运输机械时,首先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采取何种起重运输机械的组合方式。
其次,力求提高施工机械利用率。
在工程施工中,主要施工机械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施工进度。
另外,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管理,减少设备闲置;加强维修保养,避免造成设备停置;做好机上人员协调配合,提高机械台班产量,都可有效的对机械费加以控制。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在不影响工程总进度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以便提高主要施工机械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2.5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合理安排工程工期工期、质量和造价是工程建设的三大控制目标。
每个工程项目都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保证体系,各工序要设有专职或兼职的质检员,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质量管理有章可循,落实到人。
对于一个工程,工程质量要求已达到规范要求,实施了严格的施工管理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在此基础上,再增加更多的资金投入,对提高质量的用途也不会很大。
因此,在质量与造价的关系中,既不是质量越好,造价越高,也不是质量越差,造价越低,而是应严格按照现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高于或低于规范要求都将导致造价变化。
对于一个工程,由于工期缩短、资金投入的时间提前、密度加大,其实际投入的资金价值往往大于较长工期投入等额资金的实际价值。
同时,工期缩短也要求施工单位在短期内投人更多的人力、材料和设备,如掺入早强剂,增加模板和支架等数量,降低其周转使用率等,从而增加了人工费、机械费和材料费的投入,加大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也导致了工程总造价的增加。
因此,在工期与造价的关系中,既不是工期越长,造价越高,也不是工期越短,造价越低这一简单的线形关系,而是存在着一个合理工期,在合理工期范围内,工程造价较低,高于或低于合理工期都将导致造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