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I卷高考化学六月押题卷(二)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Be 9 B-1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 Si-28 P-31 Cl-35.5 Mn- 55 Fe-56 Cu-64 Ba-137 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祯创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C.“苏绣”是用蚕丝线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绣出图案的工艺,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黑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8.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量Zn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产生22.4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5NH 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g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4N AC.过量的铁在1mol Cl2中然烧,最终转移电子数为2N AD.由2H和18O所组成的水11 g,其中所含的中子数为4N A9.傅克反应是合成芳香族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有机物a(-R为烃基)和苯通过傳克反应合成b的过程如下(无机小分子产物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之一环己烯与螺[2.3]己烷互为同分异构体B.b的二氯代物超过三种C.R为C5H11时,a的结构有3种D.R为C4H9时,1molb加成生成C10H20至少需要3molH210.海洋动物海鞘中含有种类丰富、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种从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的流程如下:下列关于该流程中各步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11.我国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能量存储/转化装置(如下图所示)。
闭合K2、断开K1时,制氢并储能;断开K2、闭合K1时,供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制氢时,溶液中K +向Pt 电极移动B .制氢时,X 电极反应式为22Ni(OH)e OH NiOOH H O ---+=+C .供电时,Zn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 .供电时,装置中的总反应为222Zn 2H O Zn(OH)H +=+↑12.根据下表(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B .氢化物的沸点H 2E >H 2DC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A <BD .C 2+与A +的核外电子数相等13. 25°C,改变0.01 mol·L 一1 CH 3COONa 溶液的pH.溶液中c(CH 3COOH )、c (CH 3COO -)、c (H +)、c (OH - )的对数值lgc 与溶液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任意点均满足c(CH3COOH)+c(CH3COO-)=c(Na+)B.0.01 mol·L-1CH3COOH的pH约等于线a与线c交点处的横坐标值C.由图中信息可得点x的纵坐标值为−4.74D.25°C时,-3-3c(CH COOH)c(OH)c(CH COO)的值随pH的增大而增大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26.某化学课外小组在制备Fe(OH)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一段时间后变为红褐色。
该小组同学对产生灰绿色沉淀的原因,进行了实验探究。
I.甲同学猜测灰绿色沉淀是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设计并完成了实验1和实验2。
(2)实验1中加入维生素C溶液是利用了该物质的___ 性(3)实验2中加入的试剂a为___溶液,试剂b为____溶液。
实验2的现象说明甲同学的猜测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Ⅱ.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Fe(OH)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猜测灰绿色可能是Fe(OH)2吸附Fe2+引起的,设计并完成了实验3—实验5。
(5)该小组同学依据实验5的实验现象,间接证明了乙同学猜测的正确性,则实验5的实验现象可能为____。
Ⅲ.该小组同学再次查阅资料得知当沉淀形成时,若得到的沉淀单一,则沉淀结构均匀,也紧密;若有杂质固体存在时,得到的沉淀便不够紧密,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会更大。
(6)当溶液中存在Fe3+或溶解较多O2时,白色沉淀更容易变成灰绿色的原因为______。
(7)该小组同学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结论:制备Fe(OH)2时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的适宜的条件和操作有________、____。
27.某兴趣小组用镀锌铁皮按下列流程制备七水合硫酸锌(ZnSO4·7H2O)相关信息如下:①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相关pH范围。
②ZnSO4的溶解度(物质在100g水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
请回答:(1)①镀锌铁皮上的油污可用Na2CO3溶液去除,理由是__。
②步骤Ⅰ可用于判断镀锌层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
(2)步骤Ⅱ须加入过量H2O2理由是__。
(3)步骤Ⅲ,合适的pH范围是__。
(4)步骤Ⅳ,需要用到下列所有操作:a.蒸发至溶液出现晶膜,停止加热;b.在60℃蒸发溶剂;c.冷却至室温;d.在100℃蒸发溶剂;e.过滤。
请给出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__。
(操作可重复使用)(5)步骤Ⅴ,某同学采用不同降温方式进行冷却结晶,测得ZnSO4•7H2O晶体颗粒大小分布如图所示。
根据该实验结果,为了得到颗粒大小相对均一的较大晶粒,宜选择__方式进行冷却结晶。
A.快速降温B.缓慢降温C.变速降温(6)①ZnSO4•7H2O产品的纯度可用配位滴定法测定。
下列关于滴定分析,正确的是__。
A.图中,应将凡士林涂在旋塞的a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B.滴定前,锥形瓶和滴定管均须用标准溶液润洗C.将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时,应借助烧杯或漏斗等玻璃仪器转移D.滴定时,通常用左手控制旋塞滴加溶液,右手摇动锥形瓶,使溶液向同一方向旋转E.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无气泡,滴定后尖嘴内有气泡,则测得的体积比实际消耗的小②图中滴定终点是的读数是___mL。
28.催化剂是化工技术的核心,绝大多数的化工生产需采用催化工艺。
I.(1)催化剂的选择性指在能发生多种反应的反应系统中,同一催化剂促进不同反应的程度的比较,实质上是反应系统中目的反应与副反应之间反应速度竞争的表现。
如图所示为一定条件下1mol CH 3OH 与O 2发生反应时,生成CO 、CO 2或HCHO 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O 2(g )和生成物H 2O (g )略去]。
在有催化剂作用下,CH 3OH 与O 2反应主要生成____(选填“CO 或CO 2或HCHO”)。
(2)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德国科学家哈德·埃特尔,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开创了表面化学的方法论。
埃特尔研究的氮气和氢气分子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发生的部分变化过程如图所示: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升高温度可以提高一段时间内NH 3的生产效率B 图示中的②一③以及后面几个过程均是放热过程C 此图示中存在H-H 键断裂和N-N 键断裂,以及N-H 键的形成过程②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 2、H 2及少量CO 、NH 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Cu (NH 3)2Ac (醋酸二氨合亚铜,Ac 代表醋酸根)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 ,其反应是: ()()33323Cu NH Ac CO NH Cu NH Ac CO H 0⎡⎤++⋅<⎣⎦僔生产中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是___;Cu(NH3)2Ac溶液吸收原料气中的CO的生产适宜条件应是___。
Ⅱ.氮循环是指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转化过程,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存在较多蓝、绿藻类的酸性水体中存在如有图所示的氮循环,请回答相关问题。
(3)NH4+硝化过程的方程式是2NH4++3O2垐?噲?2HNO3+2H2O+2H+,恒温时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发生该反应,能说明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标号)。
A 溶液的pH不再改变B NH4+的消耗速率和H+的生成速率相等C 溶液中NH4+、NH3•H2O、HNO3、NO2-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实验测得在其它条件一定时,NH4+硝化反应的速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A所示,温度高于35℃时反应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
(4)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对人和动植物都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因此要对亚硝酸盐含量过高的废水进行处理。
处理亚硝酸盐的方法之一是用次氯酸钠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反应方程式是ClO-+ NO2-=NO3-+Cl-。
在25℃和35℃下,分别向NO2-初始浓度为5×10-3 mol/L的溶液中按不同的投料比()()--2n C1On NO⎛⎫⎪⎪⎝⎭加人次氯酸钠固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平衡时NO2-的去除率和温度、投料比的关系如上图B所示,a、b、c、d四点ClO-的转化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3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从2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无水四氯化锡(SnC14)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中间体,常用作媒染剂和有机合成的氯化催化剂。
熔融的金属锡(熔点231℃)在300℃左右能直接与Cl2作用生成无水四氯化锡,实验室装置如图所示:已知信息如下:①将金属锡熔融,通人干燥氯气进行反应,生成四氯化锡。
②无水四氯化锡是无色易流动的液体,熔点为一33℃,沸点为114.1℃。
二氯化锡是无色晶体,熔点为246℃,沸点为652℃。
③无水四氯化锡在空气中极易水解,水解产物之一是SnO2.xH2O,并产生白烟。
请回答下列问题:(l)开始实验前一定要____,E中冷水的作用是___。
(2)装置F中盛放的最佳试剂为___,作用是____。
(3)实验时应先打开A处分液漏斗旋塞和整套装置的阀门,待观察到____这一现象时,再点燃D处酒精灯。
(4)若撤去装置C,则D中还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Cl2和锡作用即可生成SnC14,也会生成SnCl2,为减少SnCl2的生成,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6)得到的产物中常含有杂质SnCl2,SnCl2是常用的还原剂。
某实验小组用碘氧化法滴定分析产品中杂质SnCl2的质量分数。
准确称取a克该样品于锥形瓶,用适量浓盐酸溶解,淀粉溶液作指示剂,c mol.L-l碘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20. 00mL,已知滴定原理是:SnCl2+2HCl+I2=SnC14+2HI,则产品中杂质SnCl2的质量分数为____(用含a、c的代数式表示);即使此法测定的操作均正确,但测得的SnCl2含量仍低于实际含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