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益的社会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 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 活动。义务给农村的孩子 进行学习辅导。
4、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正确运用网络途径进行自主探索性的学习,用积极的心
态摄取有用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我推销能力
专业能力 沟通能力 应变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 书面沟通能力
学习能力
信息搜集能力
(一)、职业道德
了解自己 所从事的 职业特点
养成良 好习惯
加强职 业道德 规范的 学习
树立正确的 职业观念
(二)、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指职业人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 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职业意识有社会共性 的,也有行业或企业相通的。
它是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最基本,也 是必须牢记和自我约束的。
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口语是教学语言的灵魂;教学语言特有的语言特征;掌握教学语 言的风格技巧;“巧”用批评性语言;教学体态语,以无声胜有声。
组织和开展活动课能力:
活动课的教学特点;认清教师在活动课中的地位;做好教学设计是开展 活动课的前提;灵活变通,把活动课上“活”。
(二)专业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
让板书真正为学生服务;写好教学案例;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 教师的实验能力。
职业形象的作用
个人的人性特征特质通过形象表达, 并且容易形成令人难忘的第一印象。
影响个人业绩
职业形象会牵动个人晋升几率
(三)、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设计
职业形象具有多元化,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 的气质要求和不同的职业形象。职业形象设计要 注意几条原则:要突出“职业”特征、要有时代 感、要与个人年龄个人气质相称、要与工作特点 相称、要与行业要求相称。
(一)、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包括八个方面的涵义
1、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 2、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 3、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 4、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 5、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6、主要内容是对员工义务的要求。 7、标准多元化,代表不同企业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8、承载着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影响深远。
抗挫折能力
培养职业素养
一、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 一种综合体现。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 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职业素养主要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 习惯(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
一、职业素养
“素质冰山”理论
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 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 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 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 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 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 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 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 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 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 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 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
(三)、职业形象
职业行为习惯是通过职业人的言行举止、衣着打 扮即职业形象表现出来的。
职业形象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主要因素。每 一个职场人都需要树立塑造并维护自我职业形象的意 识。同时,它也是职业人在自我思想、追求抱负、个 人价值和人生观等方面,与社会进行沟通并为之接受 的方法。
(三)、职业形象
一、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一 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职业素养包含内容: 根基部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从出生到退休或至死亡逐步形成、 逐渐完善。 表象内容(职业技能)----支撑职业人生,通过学习、培训获 得。 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通常将二者的比例以6.5:3.5进行划分。
三、职业能力培养
目前大学生的情况是:学业能力不足, 表现为专业不专;职业能力不高,表现为 对于职业能力了解不深,缺乏实际锻炼和 实践。
具体措施:加强学业引导,明确专业 方向;注重见习、实习指导,强化职业能 力提高。
三、职业能力培养
❖专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之上 ❖充分利用课堂内学习机会与重视课外自身培养的完美结 合 1、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三)、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体现
仪表仪态
社交礼仪
电话礼仪
服装
递送名片
应答
仪容
介绍礼节语气握手礼节接听表情挂机
电子礼仪
准确 简洁 地址 附件
(四)、职业技能
人际沟通概述
人际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互动历程。 第一,人际沟通是一种历程,是在一段时间内人们 为达到一种目的进行的一系列的行为,这种行为就是人 际沟通。 第二,这种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沟通历程。在沟通 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结果是什么,其意图所传达的理 由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此沟通的重要性”。 第三,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互动,在沟 通的过程中及沟通之后所产生的意义都要负责任存在。
掌握教材能力: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灵活把握教材的脉搏;别成为教材的奴隶;老教材, 新教法;掌握教材,用“活”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信息。
驾驭课堂能力:
教学互动,构建一个“好课堂”;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设计 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会掌控课堂“活跃点”;让课堂评价 “亮”起来;巧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二、什么是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 合。因此,我们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
1、一般职业能力 2、专业能力 3、综合能力。
二、什么是职业能力
(一)一般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 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 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 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任何职业岗位的工作都 需要与人打交道,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 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 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我们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 少的能力。
二、什么是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一个人有效地完成特定职业 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特征的总和,既包括 一个人在获得教育训练以前的能力倾向,也 包括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职业经验和 通过教育训练获得的学历与职业技能等。
每个职业都需要一定特殊的能力才能胜 任,如教师要有专业授课能力,人事主管要 有沟通、协调能力,这可以通过每个职业 (岗位)说明书的任职资格了解到。
(二)、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的培养,需要具备五个意识:
诚信意识: 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向。 客户意识: 对待客户的态度,实质上就是对待自己“饭碗”的态度。 团队意识: 互为平台、互通商机、共同进步。 自律意识: 区别职业与业余,克服自己的弱点,约束自己的行为。 学习意识: 与时俱进,实践人生价值,取得职业生涯成功。
一、什 么 是 能 力
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经常的、 稳定的特点。它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掌握活动的快慢、难 易和巩固程度。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一般能 力指符合许多基本活动要求的能力,如学习能 力、记忆能力、观察力等;特殊能力指符合某 种专业活动要求的能力。不同的职业更多的是 要求具备一些特殊能力。
(二)、职业意识
具体 表现
❖ 对职业的社会意义和地位的认识
❖ 对职业本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 度的期望和要求
❖ 要求职业能与个人的兴趣、爱好相符
❖ 对职业劳动或工作条件的看法和要求
❖ 对职业的经济收入和物质待遇的期望
(二)、职业意识
意义
❖ 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 ❖ 导航个人职业生涯 ❖ 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职业综合能力
这里主要介绍国际上普遍注重培养的“关键 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跨职业的专业能力 从以下三方面可以体现出一个人跨职业的专 业能力:一是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二是 计算机应用能力;三是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 进行交流的能力。 2)方法能力 一是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二是掌握制定工 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三是具备准确 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并能 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
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定位;在实践中确定研究课题;教育科研方法; 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育论文。
心理疏导能力:
教师的自我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学生厌学心理及相应对策;正确 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早恋”的预防和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嫉妒的 心理缺陷;带领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消除考试焦虑对学生的影响;引导 学生远离上网成瘾。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一、塑造职业能力 二、培养职业素养
塑造职业能力
一、什 么 是 能 力
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经常的、 稳定的特点。它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掌握活动的快慢、难 易和巩固程度。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一般能 力指符合许多基本活动要求的能力,如学习能 力、记忆能力、观察力等;特殊能力指符合某 种专业活动要求的能力。不同的职业更多的是 要求具备一些特殊能力。
(一)、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 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 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为,都各有各的 道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6页)职业道德是 一般社会道德的特殊形式。职业的不同,也就形成不同的道德 意识和道德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