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校本课题结题报告

2018年校本课题结题报告

2、我们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与教学风格,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深入的潜移默化、持续的日积月累,必将会强烈影响学生学习数学方式的转变。
(二)改变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做到“因材施教”。
1、教师示范画图,学生试画。
2、学优生画图,学困生试画。
(三)强化了学生的绘图意识。
(四)提高学生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整整一年的实验研究,学生画图意识正在逐步强化,使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切身体认到绘图对于解决问题的实用价值,从而也获得过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与成就感。小而言之,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章节时更体现出绘图的强大优势与不可替代作用。更多学生逐渐形成共识,切身意识到动手操作、绘制图表确实是学习数学简单实用而又快捷方便的一把“金钥匙”。过去成为了历史,作为课题主持人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本课题,在上级教科部门的正确引领下,一如既往地展开相关教育研究和积极探索,切实行之有效地将“绘图”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目前整个课题研究已经结束,比并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整个课题研究中,存在以下两个突出困难:
(1)不同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
(2)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打算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思路来改进:
(1)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举措,经过几轮有计划的训练和考察,并实时对采取的方法按照考察结果进行修正和改进,学生的画图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相信坚持下去的话,会有一个不错的效果。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改变教师自身的做法,做到“上行下效”。
1、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用“绘画”来教会学生“绘画”,淋漓尽致发挥教师应有的榜样、引领作用。只有具备绘图技能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绘图“创作”,增强学生的绘图热情。
3.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教,既要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系统,启发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和记忆,还必须作用于学生的情意心理系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映了在信息加工活动中,学习者依据一定的要求而采用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图是指用形象的图、实物或表格对问题进行具体化的策略。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审题、分析、检验。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任何一项研究的展开都离不开相关理论依据的支撑。在培养小学生运用画图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中,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理论观点,在继承、借鉴、整合中创新。作为本课题的理论依据源自要有:1.现代素质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是在动力因素的推动下,教师创造性地教与学生创造性地学的辩证统一,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以认知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教育本质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基本素质,优化素质结构,开发智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教学目的观)。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体作用,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为主(师生观)。
2.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长期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来解决这一困难。
参考文献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西安电机厂子弟学校2017年校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课题名称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策略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帮助研究
负责人
王珍
所在单位
西安电机厂子校
结题报告
关键词
画图策略画图能力解决问题
结题
报告
摘要
新课标明确提出,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并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画图策略画图能力解决问题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新课标明确提出,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并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题报告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策略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帮助研究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画图策略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策略。它通过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达到使学生理解题意,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让学生掌握画图这种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画图的作用和价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图形解决问题,体会到画图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将画图策略与其它策略有机结合,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领会画图策略中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画图”策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整体把握画图策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是根据当前小学生画图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培养小学生画图解决问题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确定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根据总结出的影响小学生画图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制定培养小学生画图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对实施的教学方法或训练的效果进行有计划的考察,并实时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