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林旅游分析

桂林旅游分析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旅游营销》专业旅游营销班级市0941姓名Yu小邺学号090000000二○一二年十一月浅析桂林的旅游文化环境【摘要】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流传了近几十年,众所周知。

桂林山水被誉为“童话山水”、“童话世界”的旅游主题,除了少数几个品牌比较切中其文化精神实质之外,其它产品似乎只是大致触及了。

对于如何深入发掘桂林,童话山水、童话世界的旅游文化主题的深层内涵和审美实质,对此进行的桂林旅游文化环境的分析中,我认为应当从现代童话动漫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度,对其“童话山水、童话世界”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做一次认真透彻的梳理和研究。

【关键字】桂林旅游文化文化资源资源现状开发条件1、桂林文化资源和桂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桂林自从1980年代正式将旅游作为地方重要的经济产业发展以来,主要着眼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相继开发了“三山两洞一条江”、“阳朔西街”、“世外桃源”、“龙脊梯田”、“两江四湖”、“兴安乐满地”和“灵渠古街”等一系列以“童话山水、童话世界”为主题的优势旅游产品和品牌。

回顾桂林旅游业所走过的三十多年辉煌历程,总体上看,桂林“童话山水、童话世界”的旅游主题,除了少数几个品牌项目比较切中其文化精神实质之外,其它产品似乎只是大致触及了“童话山水、童话世界”这一文化主题的外在形式表层。

对于桂林的文化资源,毋庸置疑,桂林的山水之美,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者的观光,旅游资源的丰富,使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大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产业中,若依旧保持原有的风格,满足不了现代旅游者的需求,所以进一步加大对桂林旅游业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百里漓江烟雨”、“三山两洞奇境”、“两江四湖景园”、“碧莲峰里人家”、“龙竹排漂流”等以游山观水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和项目,一直是桂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价值取向。

这些景区和项目,主要是靠天吃饭,没有多少文化内涵、缺乏创意思维的旅游资源开发,目前已经明显变得老化而面临更新和淘汰。

桂林目前旅游开发是一下几个方向开发:以注重形态忽视神韵的山水文化、就物讲史缺乏情趣的历史文化、风情浓厚韵味渐淡的民俗文化、愚人自娱痴人自乐的主题文化、剧场影视音响朦胧的舞台演绎文化等开发方向。

1、1、桂林文化资源现状目前桂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文化导向、文化主题定向、文化内容策划、文化形象设计等四个方面。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城,满城处处皆胜景,除了作为典型的漓江山水,其他景区也各有特色,县级以上景区已达上百处之多。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桂林山水文化与其同类产品雷同。

旅游景点真正能带给游客精神上的享受,关键在于景区文化的深度开发,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产品或项目。

桂林山水景区在文化的开发方面非常注重内容和项目上的丰富多彩,升级换代,推陈出新,但另一方面对景区的定位意识却不到位,忽视整体形象的设计,或者对其他景区的全盘模仿,缺乏创意。

如为表现桂林壮、侗、苗、瑶等多个民族的民俗风情,各个县区纷纷修建了题材相似的民俗文化村,或者景区民俗旅游项目的形式雷同,手段单一,久而久之,使得原本“民俗不俗,俗中有雅“具有观赏性与参与性的各类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对游客不再具有新引力。

然而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桂林少数民族多聚族而居,其房屋建筑以干栏型为主,建筑样式却各有不同,壮族的麻栏木楼、瑶族的半边楼、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风雨桥等,虽是古老的传统建筑形式,至今仍十分适合桂林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

此外还有不少古老的桥、亭、阁以及明清古镇等,构成了桂林极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1、2、桂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针对桂林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我选择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来分析。

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龙胜县开发少数民族村寨的同时,结合本地的风土人情以及自然与原始的特点,发展出一条特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效果显著。

现已开发的有银水侗寨、金竹壮寨、黄洛瑶寨、白面瑶寨、细门瑶寨、三门红瑶寨、岩门苗族村寨。

七个民族风情旅游点。

现开发的七个民族村寨中,一个是侗族村寨,一个是壮族村寨,一个是苗族村寨,其他都是红瑶村寨以及龙胜温泉。

(1)注重自然风光,淡化人文资源的挖掘虽然龙胜梯田和温泉、恭城的桃花节等都是依赖山水风光的自然景观而存在,但是作为一项旅游项目,应该注重当地的民族风情节令习俗,居住地民俗,生产习俗和游艺竞技民俗等结合起来。

龙胜旅游投资项目中,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占龙胜旅游开发的大部分。

而以人文资源为开发重点的侧只有几个村寨旅游,而且资金投入不多,开发不足游客也不多。

无法与自然风光并重发展。

在龙胜少数民族旅游开发过程中,太过于依赖自然风光,人文内涵不足,节日过少的利用。

民族风情的旅游还没有呈现一定的规模,只见零散的分布在各个生态旅游项目中。

虽然农家乐是生态和瑶族文化、饮食并重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形成规范性行业,还处在农民自主开发阶段。

(2)文化内涵不够丰富文化是一种资源,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潜在。

在发展民族旅游与自然风光相融合的旅游项目时,注意强调文化和内涵,否则附加值不高。

旅游项目策划需要文化赋予,需要文化提升,需要文化刺激,只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才能彰显旅游产品特色文化,使其成为旅游产品的核心。

2、桂林文化环境SWOT分析2、1桂林旅游文化环境开发优势(S)桂林文化历史悠久,其本身拥有甲天下的山水风光和丰富历史文化的世界旅游名城。

从秦始皇修筑灵渠开始,中原人民便有了前来桂林的便利通道,历代来桂林的名人墨客,不在少数。

南朝时期,一代文豪颜延之对独秀峰进行了开拓并且开创了咏颂桂林山水诗文之风,他的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现在仍刻在独秀峰上,是桂林市最珍贵的摩崖石刻之一。

由此也可推测,独秀峰这一景点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唐朝时期,李渤、元晦等具有远见卓识的地方官又开发了南溪山、隐山、叠彩山等景区,这一时期有大量中原的知名人士来到桂林,文化旅游逐渐兴盛;同时宗教文化旅游的繁荣也使桂林成为唐代岭南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中心之一。

由此可见,桂林旅游资源的丰富,使桂林建设为风景优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道德高尚、社会安定、生活方便的社会主义风景旅游城市。

2、2桂林旅游资源开发弱势(W)桂林作为著名的山水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旅游做的还很不够。

大量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没有被开发出来,或者被忽视了,这种状况是与桂林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桂冠是不相称的。

1、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认识滞后;由于认识的滞后,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区周边的优质资源,如大圩古镇、江头洲古村落、相思埭古运河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薄弱,与整个旅游业发展不相适配,其应有的旅游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至今在桂林仍有很多地方将旅游开发的目的限于自然观光旅游,忽略了本地区颇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并没有列入近期或远期的旅游开发规划中,导致众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抛掩于各景点之中,甚至荒废。

有些在某种程度上只是风景的点缀,而未被游客视为重要的历史名胜古迹。

实际上,桂林丰厚的历史文化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可开发性,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成为桂林旅游的又一个亮点。

2、开发的深度不够,对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桂林市的旅游资源普遍存在开发程度浅,对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底蕴挖掘不足的现象。

近年来由于当地对桂林历史文化名城新的文化建设的大力开发,如七星公园华夏之光浮雕和新建的虞山公园,不仅不是对桂林文化的展示,更没有体现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真实性,缺乏地方色彩,看不到上古中国历史文化的苍劲与雄厚,而突出的印象却是欧式风格的建筑等等。

3、开发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浮于表面;桂林开展的历史文化专项游,虽分为一日、两日和三日游,但其内容是单一的历史文化景点,没有很好的与山水风光景点结合在一起。

因此,旅游效益差、游客满意度不高。

4、宣传力度缺乏,造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低;目前桂林旅游以“诗境家园”进行对外宣传,其核心仍是以自然山水观光为主、加入了旅游房地产的内容,历史文化尚未被作为一个品牌正式向国内外隆重推出,宣传力度不够。

加上大多数游客是冲着桂林山水来的,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而桂林的旅游宣传物,如书籍、广告、光碟等也很少向旅游者展示桂林的历史文化风貌,出现了近半数的游客不知桂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事实5、缺乏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的文物景点和城市形象标志;桂林的文物古迹遍布在桂林的各个景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景点只有李宗仁官邸、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桂海碑林、桂林博物馆、靖江王城、王陵、甑皮岩遗址、兴安灵渠等。

由于没有推出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景点,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难以树立,知名度难以扩大。

虽然近年在杉湖边树立了王正功的雕像、榕湖边修筑了黄庭坚的石船等,但这些也仅仅是用于点缀风景的小景,还不能够代表整个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的形象。

2、3桂林旅游文化环境开发机遇(O)1、大旅游社会气候的形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它已渗透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餐饮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

旅游已经从社会时尚发展成为社会生活,旅游支出在社会公众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

国际民俗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升温,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假日不断增多,人们出游去体验异质文化、放松身心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

这些都将为桂林山水旅游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机遇。

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桂林少数民族多聚族而居,其房屋建筑以干栏型为主,建筑样式却各有不同,壮族的麻栏木楼、瑶族的半边楼、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风雨桥等,这些古老的传统建筑是文明与中外的,民俗风俗的体验深深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带动了桂林旅游业的发展。

2、政策的重视近年来,在旅游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为突出“童话山水、绿城生态、童话世界”三大旅游主题,重点打造旅游吸引物及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依托的旅游景区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广西政府提出要深度开发桂林文化风情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建设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刘三姐剧场、东南亚美食街、桂林山水民俗风情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突出地域的文化、饮食、旅游商品特色、展示桂林民俗风情文化,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成为桂林发展的另一机遇。

3、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随着“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战略的推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的逐步构建,为桂林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2、4桂林旅游文化环境开发威胁(T)1、周边省市旅游业蓬勃发展,造成桂林客源市场分流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确立以后,各地纷纷出台旅游发展规划,挖掘和创造旅游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