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学生“远离网吧、拒绝沉迷、文明上网、健康成长”
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上网,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热潮,在这种热潮中,中小学生好像成为了主力军。
中小学生上网,在网上寻找学习辅导资料,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一件好事。
可是,在大大小小的网吧中的中小学生又在干什么呢?这个在网上聊天,那个在玩网络游戏,还有的就是在浏览不健康的网页,很少有同学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
电脑网络是高科技不断发展的结晶,我们谁也无法拒绝它,但凡事皆有度,过度就走向反面。
当中小学生对此迷恋达到如醉如痴的地步后,网络便成为了“洪水猛兽”,而网吧因利益的驱动无疑成了推波助澜者。
在我们学校看来,中小学生在网吧上网的害处有以下几点:第一,浪费太多时间,耽误学业;第二,上网时废寝忘食,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第三,大多数网吧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危及上网者的安全;第四,网吧老板为利益驱动,往往允许网友登录某些不健康网站,给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第五,给家长增加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沉迷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身心无疑是会造成很大伤害的。
据调查,学生接触网络后,很容易上瘾,玩起来就没完。
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9.1%的人关注影视文体等动态,24.3%的人发E-MAIL等等。
从这些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游戏、娱乐、聊天和发E-MAIL。
另外,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指出,未成年人长期沉浸在飞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情境中,会使他们模糊道德认识,从而影响思想的健康发展。
民盟北京市委的一项调查资料表明,14.8%的学生患有网络成瘾症。
网络成瘾症给中学生带来了心理和身体疾病。
玩网络游戏后眼睛痛的占36%,脖子酸痛的占27%,头晕的占15%;沉迷于网络游戏,还容易使人中学生减少正常人际交流,产生自闭倾向等等。
未成年人因进网吧引发的社会问题确实有点触目惊心了,媒体上不断有因上网而引发的离家出走、偷扒抢劫、寻衅滋事、残害父母、跳楼自杀等事件的披露。
据报载:沅江市一少年迷恋电游、上网,在梦游中跳楼丧命;北京一少年来岳阳会网友,网友不露面导致流落街头;青岛市一初二男生上网成瘾,宁愿不吃中午饭也要省钱上网,父母藏在枕头下的钱经常被偷,在家中反省的几天中竟整日哈欠连天,如同吸食了毒品一般;更有甚者,因为一言不和,16岁少年在网吧举刀杀人。
今年3月11日晚,16岁的少年胡某在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相约”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捅”倒。
坐在胡某旁边的一名与胡某同龄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
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而胡某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
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这些血的教训多么让人深思啊!
学生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随意进出网吧,沉溺在虚似的网络中,带来的害处实在是太多了。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教育和防控工作,但学生进入营业性网吧的现象仍时有出现。
为了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体系,为我校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教育我校学生自觉远离网吧、游戏厅,拒绝“黄赌”,特向家长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遵守法律规定,带头学习宣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引导孩子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由于不少网吧经营者单纯以赢利为目的,违反国家法
律规定,昧着良心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要教育学生增强自控能力,自觉遵守“未成年人(未满18岁者)不得进入网吧”的规定。
二、拒绝“黄赌毒”。
家长要引导自己的子女充分认识“黄赌毒”的严重危害性,自觉远离网吧和电子游戏厅,做到不参与、不纵容、不包庇,制止自己的子女进入营业性网吧。
家里有电脑并且连了网的家庭,家长一定要限制子女的上网时间,引导子女健康上网,让网络为子女的学习服务。
三、请家长朋友们配合学校教育学生要反思自我行为,革除不良陋习,培养健康情趣,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体育运动、艺术教育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等。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要积极引导自己的子女树立崇高的理想,增强学习进取心,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
五、希望家长能控制子女的零花钱数目,从经济条件上限制学生进网吧。
同时希望家长工作之余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管管孩子、让温暖的亲情留住孩子走进网吧的脚步。
诚挚地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与学校一道,督促自己的子女“远离网吧、拒绝沉迷、文明上网、健康成长”,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有网瘾的孩子戒除网瘾,回到可爱的校园,回到温馨的家里,把握眼前的一点一滴,共创一片明净的蓝天。
丁字中学 2007-12-10
附家长意见:
家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