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业务典型案例成功堵截及稳妥处置A银行票据诈骗案始末2006年3月16日,黑龙江银监局及A银监分局成功堵截了A银行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
这是一起由内外勾结引发的巨额金融诈骗案件。
这突如其来的案件,对A银行来说犹如一场“灭顶之灾”,使该行陷入支付危机。
面对惊天大案,监管当局以超强的风险识别与高超的监管技巧,力挽狂澜,成功堵截,为国家挽回了巨额资金损失。
一、案发及风险处置基本情况A银行成立于1988年9月5日,案发前,截至2006年2月末,A 银行资产总额4036万元,其中贷款余额3094万元,不良贷款1889万元,不良贷款率61.05%;负债总额4022万元;账面所有者权益14万元。
2006年2月14日,经人民银行某县支行、A市中心支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人民银行总行的逐级审核同意,A银行领取了5000份银行承兑汇票凭证和银行承兑汇票专用章。
2006年2月28日,A银监分局在接到A银行开办票据业务报备的材料后,经请示黑龙江银监局,向A银行下发《监管通知》,禁止该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业务。
但该行拒不执行《监管通知》,于2006年3月2日为出票人A公司办理了30笔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业务,合计金额3亿元(单笔金额为1000万元),收款人为深圳B公司,汇票到期日为2006年9月1日,用途是出票人承建A市中五路改造工程项目(经向A市政府咨询,中五路改造工程项目尚未立项),向B公司购买原材料和设备(提供伪造的3.5亿元的购货合同和增值税发票)。
2006年3月2日,B公司将汇票背书转让给廊坊C公司;农行辽宁省某县支行为该公司办理了票据贴现;C公司将贴现款29609万元分3笔全额划回出票人A公司在A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A公司从该账户提现40万元,同时办理两笔转账,分别为3900万元和60万元。
其中, 3900万元在A市注册成立了A公司,法定代表A,股东B。
二人商定由B负责运作中五路立项事宜,A负责工程预算、施工及一切费用资金。
到2005年7月,由于B负责运作的中五路立项事宜子虚乌有,B便退出合作。
A 便根据道听徒说的信息异想天开想自己融资,准备运作承包中五路改造工程,实质这只是个借口,目的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到2005年底,A经人介绍与杭州市的无业人员C相识,C称如果A能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就可为其办理贴现,并介绍其与深圳B公司法定代表人D和台湾人E相识,商量一起运作此次融资事宜,同时约定由A公司在贴现款到户后,按11%比例向其支付中介费。
由于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需要银行配合,A为此找到同乡好友A 银行主任G询问能否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并且口头告知G只有资金到位,中五路工程才能立项。
G考虑到与A是十多年朋友,同时受利益驱动,就答应帮助A进行银行承兑汇票融资。
此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04]40号)文件,2005年10月28日,A银行以《关于A银行开办银行承兑汇票的业务请示》(--信字[2005]11号)向人民银行某县支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专用章和票据凭证,经人民银行某县支行、A市中心支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人民银行总行的逐级审核同意,2006年2月14日,A银行职工M、县人民银行N陪同人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的有关人员到上海领取5000份银行承兑汇票凭证,然后到苏州领取银行承兑汇票专用章。
在C为A介绍认识了深圳B公司的D并多方联系其他当事人后,众人来到A银行考察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事宜。
A银行主任G与各方人员进行了接触。
2006年2月14日,A公司董事长A伙同该公司总经理以虚构的A公司承建A市中五路改造工程项目名义,并利用与B公司签订的虚假购买原材料和设备(标的额3.5亿元)的供销合同和B公司提供伪造的三张增值税发票复印件(无原件,价税合计总额3.1亿元),向A银行提出办理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的申请。
2006年3月1日,杭州C某、深圳D某、台湾E某到达A银行见到G,2006年3月2日,贴现行一行四人到达A银行,A银行为A公司办理了30笔银行承兑汇票承兑,合计金额3亿元(单笔金额为1000万元),收款人为深圳B公司,汇票到期日为2006年9月1日,由廊坊C公司实际负责人K将该承兑汇票向贴现行申请贴现。
2006年3月2日,贴现行工作人员在A银行实地为廊坊C公司办理了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并扣除贴现利息341万元,同时K留取中介费50万元,而后贴现行将余额共计29609万元以电子汇兑的方式分三次汇入A公司在A银行开立的账户上。
-----三、从疑点中发现、识别案件(一)A银监分局及时发现疑点2006年2月28日,A银监分局在接到A银行开办票据业务报备的材料后,按黑龙江银监局指示,向A银行正式下发《监管通知》,禁止该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此后加强了对A银行非现场监管力度,除日常报表外,还通过电话询问等方式监测,密切注意A银行异常情况。
2006年3月14日,A银监分局发现A银行存款突增近3亿元,立即对该行进行了检查,发现该行所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以下问题:1、出票人无真实贸易背景。
经查,该行为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承兑用途是用于A市中五路改造,经向市发改委查询,A市中五路改造没有立项。
2、超出风险控制能力,违背审慎经营原则。
该社2006年2月末资产总额只有4036万元,竟然办理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而该笔业务敞口风险为3 亿元。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的规定。
3、拒绝监管部门监管。
2006年2月初,该行向A银监分局报备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A银监分局认为该行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均不具备开办此项业务能力。
2006年2月28日,A银监分局向该社下达严禁办理此项业务的通知,并指派两人专程送达。
但该行仍然我行我素,于2006年3月2日办理了银行票据业务。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五条之(一)“拒绝或阻碍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检查监督”之规定。
4、质押效力无法保证。
A公司的关联企业D公司(两家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同一人)对敞口部分3亿元中的7000万元以八一农垦大学宿舍收费权质押。
该质押不符合条件。
一是没有八一农垦大学同意宿舍收费权质押的文件;二是收费权质押无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批文;三是没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登记。
5、保证能力不足。
为该笔业务提供连带保证的某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10月21日成立,注册资本金3600万元。
该公司未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06年2月28日,所有者权益为6441万元,不足以为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提供连带保证。
(二)省局及时识别风险2006年3月14日下午16时,A分局局长以电话的方式向黑龙江银监局A副局长汇报了A银行为A公司办理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一事。
A副局长认为该行面临改制,A银行拒不执行监管要求,强行办理巨额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业务,其风险是巨大的,问题是严重的。
放下电话后,A副局长立即组织召开有城商处处长、副处长等同志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立即派出工作组赴A市对此事展开调查,确定工作组工作重点是迅速风险识别,判断该业务性质,如涉案立即移交司法机关,同时冻结涉案存款,减少损失。
3月15日上午9时,工作组首先听取了A分局局长关于对A银行3亿元票据业务检查情况的汇报;根据检查情况,下午A分局局长主持召开了有省局工作组、A分局、B监管办、A市人民银行、B县人民银行、A市农联社、A银行等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监管当局质询该业务的过程及每个环节。
会议上A银行主任谎称其业务符合要求无风险,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竟然有与会者认为这是新业务拓展,称A 银行在办理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承兑的同时给其带来了2.96亿元的存款。
会后省局工作组,A分局局长在一起召开碰头会,对该票据业务每个环节进行认真梳理,并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虽然从表面上看,A银行票据业务符合程序、要件齐全,充其量就是个违规,但是我们有理由怀疑该票据业务涉嫌票据诈骗,有两个疑点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出票人一次性购买上百辆工程车辆及设备这可能吗?特别是碎石还用到深圳购买吗?划走的近3000万元款项为什么去向那么分散?二是2006年3月2日,从贴现行C公司帐户划转到A银行A公司帐户的2.96亿元款项的真正来源是什么,我们从金额上判断认为应该是3亿元票据贴现后扣除贴现利息的余额。
如果该贴现票据出票人是A公司,该业务就属于“无对价”行为,承兑行和贴现行将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购销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就是虚假的,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涉嫌票据诈骗。
因犯罪嫌疑人做了背书转让和技术处理,在A银行我们拿不到犯罪证据,如证据不足公安部门有可能不予立案。
但是如果不立案,犯罪嫌疑人就会将赃款全部转移。
3月15日晚工作组将请况向A 处长作了汇报,商定立即向A市政府汇报并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促其立案。
同时由A处长协调辽宁银监局对贴现行进行协查。
四、案发后采取的监管措施A银行案件发生后,黑龙江银监局按照风险监管的理念,从维护金融稳定,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大局出发,努力做好案件处置工作。
(一)向银监会报告,认真落实银监会意见刘明康主席、唐双宁副主席均作了重要批示,监管二部下发了监管意见,要求黑龙江银监局紧密依靠当地政府,尽力挽回损失,防止风险蔓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慎重对外披露信息。
(二)紧紧依靠A市政府,配合做好案件风险处置工作向A市政府通报该行涉嫌违法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建议立即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案件风险。
1、迅速移交案件,赢得侦破时机。
案件发生后,黑龙江银监局以第一时间向A市市政府有关领导作了汇报。
2006年3月15日晚向主管副市长作了汇报。
2006年3月16日上午,向A市政府主要领导通报了A 银行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的办理情况和该行的风险状况,同时建议立即派公安部门司法介入,以控制A银行的票据风险。
A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听取汇报后高度重视,当即派出六个工作组,奔赴辽宁、江苏、山东等地开展调查取证,查封涉案账户,冻结涉案资金,拘捕涉案人员。
同时A市公安局以A公司涉嫌票据诈骗立案,并进驻A银行,冻结了出票人A公司及其总经理在该社开立的存款户资金合计26639万元。
2、建议政府召开案件协调会。
2006年3月19日,在A分局的建议下,A市政府召开由市金融办、银监分局、人民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公安局及A县政府等相关部门参加的案件情况协调会。
会议宣布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金融办、银监分局、人民银行、农联社、公安局“一把手”任副组长的风险处置领导小组,领导案件查处和风险处置工作。
会议强调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配合,控制舆论导向,防止信息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