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与公式
为了正确评价标准化经济效益,必须建立一套衡量标准化经济效益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从某些方面、在一定范围内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标准化经济效益的大小。
目前我国评价标准化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四个指标组成:(1)标准化经济效益(X)
标准化经济效益分为标准有效期内总经济效益(XΣ)和年经济效益(X n)两种:
式中J——标准化年节约额,元/年;K——标准化投资,元;α——标准有效期内,标准化投资折算成一年的费用系数;n——标准有效期,年。
在计算年经济效益时,采用标准化投资的“分摊法”,目前一般按五年分摊,即取α值为0.2。
(2)标准化投资回收期(T k)
T k=K/J
标准化回收期单位为常为年,也可以分别乘上12(月)或360(日)转换成月、日表示。
如有两个标准化方案进行比较时,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t K——追加投资回收期,年;K1、K2——分别为方案1、方案2的标准化投资,元;C1、C2——分别为方案l、方案2的年生产成本,元/年。
标准化投资回收期是用标准化获得的节约来偿还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我国在计算基本建设投资回收期时,一般是以利润(包括税收)来回收的,虽然标准化产生的各种节约,一般是成本的节约,但二者的做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标准化投资回收期从何时候开始计算,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从投资开始支出的时候算起,另一种是从贯彻标准后产生效益时开始计算。
从理论上讲,前者的计算较为合理,这会有助于缩短标准从制定起到贯彻所需的时间。
但由于标准的制订费用比贯彻费用要少得多,据苏联统计两者比例大约是1:20,这就是说,标准的制订费用与标准化总投资的比例甚小,第一种计算方法就显得实际意义不大。
而贯彻标准所消耗的投资较多,时间一般也较集中,所以就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标准化投资回收期,但是当制订标准的费用较多时,也可以按第一种方法计算。
(3)标准化投资收益率(R K)
标准化投资收益率是贯彻标准所获得的年节约与投资之比:
R K=J /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