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二章肌张力评定
11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反射检查
应注意检查患者腱反射是否正常,有无亢进等现象。 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膝反射; 跟腱反射。
12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被动运动检查
由检查者进行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根据检 查者感受到的感觉来判断,体会其活动度和抵抗时的 肌张力的变化。
强直:亦称僵硬,无论做哪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对同一 肌肉,屈伸肢体时始终阻力增加,又称铅管样强直,常为锥 体外损害所致。
5
异常肌张力的分类
肌张力低下
是指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进行被动 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见于脊髓损伤早期 脊髓休克阶段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早期,及 周围神经损伤。
18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改良的Ashworth 痉挛分级法评定标准
级别 肌张力程度
评定标准
0
无痉挛
无肌张力的增加
Ⅰ 肌张力轻微增加 进行PROM检查时,在ROM之末出现突然
建立估价异常反应的恰当参考。 在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如偏瘫)时,注意不宜将非
受累侧作为“正常”肢体进行比较。
14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摆动检查
以关节为中心,主动肌和拮抗肌快速交替收缩,观察 其摆动的振幅大小。肌张力低下时,摆动振幅增大, 肌张力增高时,摆动振幅减小。
伸展性检查
检查肌肉缓慢伸展时,能达到的最大伸展度,要两侧 进行比较,如果一侧肢体的伸展比另一侧出现过伸位 ,提示肌张力下降。
3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运动性肌张力
可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相应关 节的被动运动阻力来判断。如做上肢前臂的被动屈 曲、伸展运动,正常情况下感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 的抵抗感。
4
异常肌张力的分类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增高的状态 有痉挛和强直。
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 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在被动 屈伸其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弱,又称折刀 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常由锥体系障碍所致。痉挛的分 布具有一些特点,上肢易累及的肌群为屈肌群,下肢易累及 的肌群为伸肌群。
固定姿势的能力。 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
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7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体位的影响
精神因素的影响 并发症的影响 神经状态的影响 局部压力改变的影响 疾病的影响 药物的影响 外界环境的影响 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 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正常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
统的支配情况,一旦这种支配情况发生改变,就可导 致肌张力过强、过低或肌张力障碍等功能问题。 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外周神经损伤的重 要特征,肌张力的评定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控 制障碍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可以包括是否有床上活动、转移、行走和生活自 理能力的损害及其程度等。
17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痉挛的评定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评定标准。 做该检查时,最好从被检查者肌肉处于最短的位置
开始,且速度要快
级别 Ⅰ轻度 Ⅱ中度 Ⅲ重度
评判标准 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的最长位置时出现阻力 在PROM的1/2时即出现阻力 在PROM开始的1/4,即肌肉在它最短的位置时出现阻力
1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 肉的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 其阻力来判断。如正常情况下的坐、站时能维持正 常肌张力的特征。
2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姿势性肌张力
可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肌肉 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如正常情况下 能协调地完成翻身、从坐到站等动作。
9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视诊
作为最初的临床检查项目,评定者应特别注意患者肢 体或躯体异常的姿态。刻板样运动模式,常表明存在 肌张力异常;不自主的波动化运动变化表明肌张力障 碍;而自发性运动的完全缺失则表明肌张力弛缓。
10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触诊
在患者完全静止、放松相关肢体的情况下触摸受检肌 群,有助于判断肌张力的情况。肌张力增高时,肌腹 丰满、弹性增高、触之较硬或坚硬;肌张力低下时, 肌肉松弛、肌腹塌陷、弹性减弱、触之较软。
肌张力障碍
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 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6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
不变的能力。 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
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始视诊
时被确定为有问题的部位。
13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被动运动检查
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以恒定 的速度移动患者肢体。
若欲与挛缩鉴别,可加用拮抗肌的肌电图检查。 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熟悉正常反应的范围,以便
15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主动运动评定
通过主动运动评定可进一步鉴别肌张力异常的情况。 例如伴随拮抗肌收缩的缓慢运动可能预示拮抗肌痉挛 或协同收缩;不伴随拮抗肌收缩的缓慢运动可能预示 原动肌力弱。
自主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功能评定
功能评定可以对痉挛或肌张力异常是否干扰坐或站立 平衡及移行等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8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病史采集
病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痉挛对患者功能的影响。需 要了解的问题包括:痉挛发生的频度;受累的肌肉及 数目;痉挛的利弊情况;引发痉挛的原因;现在痉挛 发作或严重的程度、与以往的比较等。痉挛的频度或 程度的增加可能是膀胱感染、尿路结石、急腹症或其 他疾病导致的早期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