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2018年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2018年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一、题目及来源
该设计选用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40-3140-8 2010年5月第一版2016年1月第12次印刷),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题目选编。

图3-1支座(刘武昌1616160005—柴冠鹏1606170014)、图3-2吊耳(刘亚伦1606170016—林开源1606170027)、图3-3拨叉(卫笑天1606170028—李渊博1606170039)、图3-4法兰盘(吴光辉1606170040—黎启洋1606170055)、图3-8托架(裴晨1606170056—王广1626090055)。

第一组图3-1支座(刘武昌1616160005—柴冠鹏1606170014)
第二组图3-2吊耳(刘亚伦1606170016—林开源1606170027)
第三组图3-3拨叉(卫笑天1606170028—李渊博1606170039)
第四组图3-4法兰盘(吴光辉1606170040—黎启洋1606170055)
第五组图3-8托架(裴晨1606170056—王广1626090055)
二、设计计算书内容
撰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说明书内容包括:零件图分析;确定毛坯种类、制造方法、加工余量;拟定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定位基准的选择、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加工阶段的划分、热处理和辅助工序的安排、工序顺序的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序切削用量选择;工序时间定额计算。

1. 本设计选取了为该设计的核心
2. 零件分析
2.1 零件图的绘制情况
2.1.1 图样
2.1.2 关键尺寸
2.1.3 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技术要求(条件)2.14绘制零件图(图框的填写)
2.2 零件的作用(功用、功能)分析
2.3 零件的工艺分析
2.3.1 对零件的表述(描述)
2.3.2 零件的主要结构、功用的工艺性分析
3. 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路线、工艺过程、工序卡)
3.1 生产纲领的计算与选择
3.2 毛坯的选择与分析
3.2.1 毛坯选择方案与确定
3.2.2 毛坯余量的选定
3.2.2绘制毛坯图
3.3 基准的选择与分析、确定
3.3.1 以工艺分析、生产纲领、基准选择原则为纲领,重点描述选择哪些为粗基准,哪些为精基准。

3.3.2 本设计的核心工艺(工序、工步)的基准、定位及夹紧方式
3.4 工艺路线(工艺过程、工艺规程)的选择
3.4.1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指出各自优缺点、工艺难点(量刃辅检具)
3.4.2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切削用量选择
3.4.2.1 加工余量、毛坯余量、工序余量、切削参数(切削用量)的选择、计算与确定
3.4.2.2 核心工艺(工序、工步)尺寸链设计计算及尺寸链图的绘制3.4.3 切削方式(切削机床)的选择
3.4.4 切削刀具的选择与计算
3.4.5 工时定额等选择计算
3.4.6 工序图及工序卡的填写
4.图样质量
4.1 设计输入图样质量
4.2 毛坯图质量
4.3 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工序卡)质量
三、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
1. 资料的装订与归纳
1.1 装订封装方式与页序
1.1.1 封面(封皮)
1.1.2 设计任务书
1.1.5 目录
1.1.6 设计计算说明书
目录
1 零件的分析 (1)
1.1 零件的功用和材料选用 (1)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3 零件的尺寸图 (1)
2 确定生产类型 (2)
3 毛坯的确定 (2)
3.1确定毛坯类型 (2)
3.2确定毛坯制造方法 (2)
3.3确定毛坯表面加工余量及公差 (2)
3.4绘制毛坯尺寸图 (3)
4工艺规程设计 (3)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3)
4.2拟定工艺路线 (3)
4.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5)
4.4切削用量的计算 (6)
4.5时间定额的计算 (7)
小结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