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继续教育
●教科书——确定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把握学情——确定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的必要依据。
适合学生的教学,才可能成为最好的教学。即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制订教学目标时 不仅要考虑课程标准和教材,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学生的心理、生理状 况和知、能基础。否则,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课标”的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细化,但它不是 目前制定教学目标普遍 详细而有针对性的课时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具体内 是课标内容或教参内容 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有以 的复制、照搬。 下三个依据: ●课程标准——确定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纲领性文件,要把课程目标具体化
目标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测和测量,应尽量避免用模糊、抽象的语
言陈述目标。应尽可能选用如“解释”、“说出”、“给……下定义”、“比较”、 “叙述”、“分析”等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 。 比如,对于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目标陈述,可以修改如下: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杠杆的平衡条件,能举出三种生活中采用杠杆原理的实例, 能写出杠杆实例中的力臂和力的关系式”等行为目标,以证明学生确实已“理解” 杠杆的原理。
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
案例:(取材于听课记录)
这是一个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影响响度的因素,并掌握振 幅与响度的具体关系。 目标分析:“让学生”反映了目标的实施主体不是学生而 是教师,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编制目标。 改编建议: 通过手拨钢尺等实验的探究,学生能说出振幅是影响 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3:行为动词缺失。
即只列出了教材的主题、原理或概念,看不出是教学目标, 疑似教学重点或知识点,这样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学生学习后达到 什么样的行为变化。
案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师只列出了“知识与技能”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缺失行为动词。 改编建议: 通过观察音叉敲击和鼓面振动等具体的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通过观察真空铃声实验,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介质(条件),真空不能 传声,并初步认识到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教需要的 条件(情境)缺乏明确的表述。
案例1:物态变化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区分不同的 物态变化。 案例2:质量 课标要求: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 质量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使用天平 案例3: 汽化和液化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 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 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补充行为条件: 根据提供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 实例(行为条件),(行为主体)区分 (行为动词)不同实例中的物态变化。 补充行为条件: 在5分钟内(行为条件),90%学生能 够完成托盘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并正确 的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 补充行为条件: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水的沸腾实验探 究,能够完整的记录水沸腾过程中发生的 物理现象。
●课时目标——在很具体的某一点或几点上达到预期的结果。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直至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 中,需要将本学科、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分解成单元或章的目标, 并要进一步分解和制定节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因此教学目 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相对于课程目标,教学 目标是下位概念。
制定课时目标的依据
教学目标的功能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 不是随心所欲的 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 编造物,更不是
●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
装点门面的点缀
山东威海荣成第36中学 张红云 1.能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比热容是反映 ●教学目标有以下三大功能: 1.知识与技能 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物质的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 一种属性; 会查比热表并正确说出三中常 1.导向功能——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问题 种属性。 见物质的比热容。 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以至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沿着确定 会查比热容表。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能 2.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现象(数据),比较水和煤油的吸 的方向进行,有效调控教学,防止教师教、学生学的盲目性、随意性。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热能力; 2.激励功能:激励学生向这种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努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 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认真进行实验操作,真实记录实验现 3.标准功能:要评判教学活动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要求,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象(数据),归纳结论;小组合作讨论控 们要根据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符合度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判。因此,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制变量、转换测量方法在本实验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应尽可能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同时,保证教 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科学方法的魅力。
分析:没有行为条件,也没有行为标准的描述。 改编建议:根据纸条、气球、硬币三个流体实验,能解释生活中流体压强与 流速的关系,完成课后习题5的正确率达90%(学习水平或表现程度)。
案例2.在探究前(行为条件),90%学生(行为主体)都能够(表现程度) 拟订(行为动词)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该目标清楚地陈述了条件、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及行为变化的程度,像这 样编制目标不仅方便教师检测、也方便了学生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4:行为动词抽象模糊。
例如:“了解……现象”、 “理解......原理” 、“领会……..物理 方法” “提高………”、“体会…………”、“灵活运用…….方法”等等。
由于“了解”、“领悟”、“理解”、“掌握”这些行为动词指的是某种抽 象的内在感觉,不具备可观察、可测量的性质,无论是教师本人还是学生都无 法从中获取测量、评价本节课教学的具体信息,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实施。 根据行为学的定义,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变化或学习水平的结果。
学内容达标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小贴士: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教学目的——教师制定的自己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针对 的是教师的工作。 ●教学目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包 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核心定位在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的——概括性的指向和要求,往往比较笼统,主要 依赖教师的经验来把握教学的尺度。 ●教学目标——带有策略性和条件性的,是明确的、具体的, 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 ●教学目的——编制时往往只关注教师自己怎么做,怎么教。 ●教学目标——编制时重点考虑学生做什么、怎么做,通过 学习有什么变化、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优化教学目标,有效调控教学
——2014年继续教育
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活动后,学生行为特征的预期变化。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行为、态度、情感等方面。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表现为对学生 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教学目标实质上是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这种行 为变化以教学完成时,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为标志, 具有可测性。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 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而言, 就是用某种特殊方式,描述在教与学双边活动实践后,学生 应当能做些什么,或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
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7:三维教学目标人为割裂。
首先,若每堂课都要写三维目标,会有些牵强附会;其次,知识、技能是基 本目标,其获得离不开过程与方法,反过来,过程与方法的习得也必然依赖 从实践效果来看,其不足之处有三:(1)易引起误导──认为三唯目 于知识的学习。同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也必须以相应的知识、 可各自独立完成的。(2)不利于目标的实施——因为这些目标间相 过程方法为依托,三者相互渗透、整合统一。所以,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无 裂,独立存在,在用这些目标教学时,往往要找搭配,难免丢三落四 须一定按三个维度分列陈述。 者,目标制定得太多会使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够突出,会分散教学注 案例: “现代顺风耳 —电话”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给自己造成混乱,也不容易让学生明确主要学习什么和要达到什么样 知识与技能: 习结果。(3)设置上有困难——根据课程目标体系的阶段安排与教 ①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课程资源的特点,并不是每一堂课都包含三个均等的维度,如果每堂 ②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一定要设置这三方面的目标,必定会有些牵强附会(比如有的老师把 ③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根本区别。 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当做情感方面教学目标的标签), 过程与方法 会脱离教学实际,成为一种形式。 ①通过多媒体、老师的演示、实物剖析,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教师应把三维目标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原则和思路,既要考虑“知 ②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要确定目标 ③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的重点。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性,并不是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抓,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无须按三个维度分列陈述,更无须使此格式成 ①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 为新课程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统一要求。既然一个知识点所对应的三维目标 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那么按知识点统一叙述──每一知识点从三个维度进行 ②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的意识。 叙述(三维一体),会更利于体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层次性,且更便于 按照三维目标分列的形式设置如此丰盛的目标,应该说其愿望是好的,并且从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与目标的达成。 面上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但细细分析又觉得琐碎繁杂,主次不分,面面俱到
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要“吃透”并“利用”现有 的教材;把握教材体系,理解编排意图、价值取向和特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