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善从严治吏新常态下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

完善从严治吏新常态下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

完善从严治吏新常态下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来源:《湘西组工》(2015年第6期)发布日期:2015年03月02日州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曹普华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四风”、反腐败的深入推进,从严治吏和“为官不易”日渐成为干部管理的新常态,一些潜规则逐渐被打破,一些不正当的利益刺激没有了,在干部队伍风气大为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不作为、不担责的消极苗头,从严治吏和干部激励似乎正在形成一对非此即彼、你伸我缩的“矛盾体”,完善从严治吏新常态下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得十分紧迫。

一、完善晋升机制,强化选拔任用的正向激励作用目前全州共有机关干部17256名,其中一般干部5551名,乡科级干部10311名,县处级干部1343名,州级干部51名,乡科级及以下干部占91.93%,县处级以上干部仅占8.07%。

这种金字塔结构使不同层级的干部都会遭遇不同职级晋升的“天花板”。

如何完善干部职级晋升机制,科学合理使用干部,使干部各得其所、各尽其职、各展其才、各创其绩,是正向激励干部的基础性措施。

第一,强化用人导向激励。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对干部最好的正向激励。

可以这样说,在从严治吏的新常态下,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

越是在一些人感到“为官不易”的时候,越是在一些人“为官不为”的时候,越应当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正向激励,积极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褒奖那些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那些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那些老实干事的干部,鞭策那些相形见绌的干部,教育那些跟风行事的干部,约束那些投机钻营的干部,惩处那些贪污腐败的干部,使有本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得到重用,使不干事、会来事、不担事的干部没有市场,使污染政治生态的潜规则、坏风气、关系学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这是对踏实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最好的正向激励。

第二,强化干部交流激励。

人力资源管理上有一个“前三年优点相加,后三年缺点相加”的用人理念,虽然干部岗位调整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这一理论,但对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适时进行交流任职,有利于激发干部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

在职位资源日益稀缺和职数管理日趋严格的现实背景下,单纯依赖提拔激励干部,不仅作用有限,而且空间很小,应当结合干部队伍建设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干部交流的正向激励作用,积极探索和综合运用培养性交流、适应性交流、考验性交流、轮岗性交流等手段,通过交流给潜力型干部压担子,给能力不足干部添压力,给不胜任现职干部上发条,给任职时间较长干部换环境,补长干部能力短板,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在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中,我们探索推行乡镇党委书记跨县市交流任职,对一批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进行培养性交流,被中组部选入乡镇党委换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00例。

应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制度,畅通地方与地方、部门与部门、基层与上级机关之间的干部交流渠道,打破干部部门化,打破基层干部交流的内循环,通过交流实现对干部的正向激励。

第三,强化发展提升激励。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而这种认可与尊重便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

完善干部发展提升机制,也能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越是强调“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越要重视为干部发展提升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机会,使其消除本领恐慌,增强自信心,激活上进心。

特别是当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干部个人发展提升愿望时,组织上应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做好心理疏导,让干部找准努力的方向,看到进步的希望。

当前,在干部成长“天花板”无法彻底打破的现实条件下,应积极探索创新非领导职务晋升方式。

中央《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乡镇机关设臵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非领导职务作出明确规定,基层干部倍受鼓舞、期望很高,希望尽快落地,以充分发挥其正向激励作用。

二、完善考评机制,强化监督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中央《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制定实施改进政绩考核等制度规定。

现行的干部考评机制欠科学,制度本身及结果运用都存在问题,导致干部考评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容易挫伤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

特别是考核结果使用范围过于狭窄,没有很好地同奖惩、晋级、加薪、降职、调动等紧密结合起来,辛辛苦苦考核出来的结果,往往被束之高阁,有名无实,作用不大,导致干部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第一,突出业绩考核。

研究制定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考核指标,使指标设臵和评价权重充分体现用业绩评价班子、评价干部的要求。

明确不同考核类型与层次,根据岗位责任制定考核要素与标准,以增强考核的针对性。

湘西州从2010年开始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级分类别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在考核指标设臵上,采取设臵差异化考核指标的方式,不同单位设臵不同的业绩考核指标,比如县市按重点工作、民生事业、社会治理、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党建与机关管理7大块设臵指标体系,州直单位按职能工作、重点工作、机关建设3大块设臵指标体系。

通过科学设臵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考核,使考核结果准确反映主观努力的业绩和客观条件的业绩,较好地发挥了绩效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

第二,改进考核方式。

应在考核工作中引入预安销号、限时办结、督查问责等过程管理方法,对重要工作实行“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一季一奖惩”,加强对实施过程的跟踪调度,及时传导压力,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问题,使考核真正成为督促具体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

针对以前存在的多头考核、重复考核问题,我州今年以优化考核机制为突破口,统筹实施五个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统筹组织领导、项目设臵、指标体系、过程管理、结果运用,使考核结果更加准确反映实际工作情况,更能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第三,抓好结果运用。

考评结果不论是好是坏都应公开宣布,这对于每个被考评者也是一次很重要的激励。

考评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考评而考评,而是为激励而考评。

所以,应将考评结果与干部的物质奖惩、职务升降、级别调整、工资待遇等实际的、切身的利益挂钩,对优秀者实行物质奖励、授予荣誉称号,甚至是提拔重用等,对不称职、不胜任工作的,予以警告、训诫、换岗、免职等,既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搭“梯子”,又要淘汰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庸碌无为的不称职干部,真正发挥绩效考核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激励作用,避免使绩效考核沦为“逆向淘汰”的反面激励。

三、完善晋薪机制,强化薪酬待遇的正向激励作用不正当的利益刺激理应禁止,但完善正常阳光的薪酬待遇增长机制很有必要。

公众反腐败,但不反对正当收入合理增长,更不反对基层干部的正当诉求。

在以职定薪的激励机制下,行政级别决定干部薪酬,很多基层干部即使熬到退休还只是科员,工作付出与薪酬回报严重失衡。

加上现行工资津补贴部分比重偏高,而津补贴由地方财政安排,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受制于地方财力,干部薪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不仅起不到正向激励作用,反而容易滋生失衡感。

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对深化“四风”整治尤为必要。

第一,建立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确保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同步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006年以来,全国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一直未作调整,公务员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相比明显呈下降趋势。

最近,关于公务员工资高低的争议已超出理性的范畴,越来越演变为一种社会情绪的宣泄。

应建立和实施工资调查制度,定期对公务员和其他人员工资水平进行调查比较,使公务员收入有科学合理的参照系,合理设计工资福利浮动机制,使之与岗位职责相均衡匹配,与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水平相均衡匹配,与社会相关行业和社会总体平均工资水平相均衡匹配。

第二,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薪酬待遇差、晋升空间小,使基层越来越陷入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恶性循环。

比如我们的古丈县,县中医院的2名副院长因为待遇差,今年相继辞职跳槽,目前两个县级医院仅有4名本科生。

最近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这是最好的正向激励,将拓宽基层公务员发展通道,能让更多人从职级晋升中获得相应的认同,有利于调动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

在执行过程中,我认为一要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职级晋升方案,结合基层公务员的岗位设臵、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群众评价等进行考核,防止制度设计上的“一刀切”“齐步走”“大锅饭”;二要对民族贫困地区实行差异化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避免同一级别不同地区的公务员薪酬差距过大,造成新的不平衡。

第三,合理实施绩效考核奖励。

可以把薪酬制度与绩效评估结合起来,在堵住各种不正当利益刺激“后门”的同时,适当打开干部绩效考核奖励的“前门”,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合理实施绩效考核奖励,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湘西州在建立基层干部待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增长机制的同时,推行村干部绩效考核,专门拿出5000元作为村干部绩效考核奖励,只要各项考核指标达标,村支书年报酬就能达到1.5万元以上,使很多素质较高的能人愿意当村干部,村干部愿意值班,为群众办事,较好地发挥了正向激励作用。

明年,我们准备在乡镇干部现有工资基础上,提高10%作为绩效考核奖励,真正树立关心基层、重视基层的导向。

第四,设立基层干部专项补贴。

省里十分重视武陵山片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专门设立片区农村教育卫生人才津贴,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激励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凤凰县将腊尔山片区村小教师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1500元,泸溪县将偏远村小教师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1400元,凤凰、泸溪两县现在出现了城镇教师向片小、村小流动的现象,农村教师要求进城的比以前减少了三分之二,正向激励作用十分明显,明年全州8县市都准备将偏远村小教师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1200元,并按考核结果发放。

应尽快建立和实施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正向激励机制,参照省里设立农村教育卫生人才津贴办法,探索设立民族贫困地区基层干部艰苦岗位津贴,激励干部安心基层、扎根基层。

四、完善奖励机制,强化宣传表彰的正向激励作用人都是有利益的,干部既是追求个人利益的“经济人”,也是追求社会尊重的“公共人”。

在从严治吏常态化的现实条件下,应完善干部奖励制度,强化宣传表彰,注重从思想层面上认同干部、肯定干部、激励干部。

现行的奖励制度很不健全,奖励方式没有结合高层、中层和基层等不同层次的干部需求而进行合理设计,激励的针对性与操作性不强,起不到实质性的激励作用。

第一,强化内因激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