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会计复习题

基础会计复习题

山东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基础会计复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是()。

A.成本计算B.设置账户C.财产清查D.试算平衡2、已知“应付账款”账户期初余额108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20000元,期末余额100000元,则该账户借方发生额为( )元。

A.188000B.222000C.28000D.120003、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以下不属于无形资产的是( )。

A.专利权 B.商标权 C.著作权 D.股权投资4、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A.核算和监督B.预测和决策C.反映和考核D.分析和管理5. 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是(),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A.固定债务B.流动负债C.长期负债D.非流动负债6. 以下项目中,应根据利润表中相关项目计算填列的是( )。

A、营业收入B、营业成本C、营业利润D、销售费用7. 会计科目按性质可分为( )。

A.资产类、权益类、负债类B.资产类、所有者权益类、负债类C.资产类、损益类、负债类D.资产类、权益类、共同类8.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是()。

A.资产B.费用C.负债D.收入9. ( )是根据工作需要抄制各分户账余额时使用的,适用于账务交接和年终核对账务或进行总分账务核对。

A.一般余额表B.登记簿C.现金收、付日记簿D.分户账10. ( )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A、会计要素B、账户C、会计科目D、会计核算二、名词解释1.普通日记账2.会计等式3.可变现净值4.重置成本5.公允价值6.会计凭证7.权责发生制8.会计假设9.会计分期假设10.平行登记三、判断题()1、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包括详细程度相同。

()2、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3、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

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本身就是记账凭证。

()4、会计管理系统可以帮助财会人员合理地规划和运用资金,以达到节约成本和费用开支、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5、单式记账法是只对货币的收付及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等方面经济内容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6、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会计信息工作,未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企业,由其委托的代理记账机构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7、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应根据“长期待摊费用”账户减去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待摊费用后的差额来填列。

()8、企业本期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都应分配转入“生产成本”科目,“制造费用”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9、会计的方法就是会计核算的方法。

()10、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方面。

四、简述题1、非流动负债的含义是怎样的?包括哪些基本内容?2、简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八项原则。

3、什么叫结算账户?结算账户又能分为哪几类?4、借贷记账法的特点是什么?5、静态会计等式是怎样组成的?如何理解静态会计等式?6、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哪些条件?7、简述会计核算及其特点。

8、所有者权益和负债有哪些区别?9、动态会计等式是怎样组成的?10、试算平衡能否防止一切记账差错?为什么?11、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1、总账与明细账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2、什么叫账户的试算平衡?试算平衡应采用什么步骤进行?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2、C3、D4、A5、B6、C7、A8、B9、A 10、A二、名词解释1.普通日记账是根据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逐日逐笔地进行登记的账簿。

它是把每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借、贷方科目都列入日记账内,故又称为分录簿。

其设置一般分为“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两栏,这种账簿不结余额。

2.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

会计对象可概括为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会计要素,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是资金运动的一个具体过程,每一资金运动过程都必然涉及相应的会计要素,从而使全部资金运动所涉及的会计要素之间就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会计要素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就可以通过会计平衡等式表现出来,这种平衡等式就叫会计平衡公式。

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4.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5.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6.会计凭证是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原始记录,是办理业务、记载账务的依据,也是明确经济责任和事后考查的重要凭据。

7.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它是以权责的发生为基础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8.会计假设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为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所做的基本假定。

9.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我国以日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在年度内再划分若干较短的期间,如季度、月份等。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10.所谓平行登记,是指每发生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依据相同的会计凭证,在总账与明细账中分别进行综括与明细登记,而且登记计入总账的记账方向、金额必须与登记入明细账的记账方向、金额合计相等。

也就是说计入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资料都应该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独立、互不依赖地进行登记。

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四、简述题1、非流动负债。

是指偿还期限超过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①长期借款。

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还款期限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借款。

企业借入长期借款,主要是为了长期工程项目。

②应付债券。

是指企业为了筹措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期限在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券。

③其他长期应付款。

是指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非流动负债,包括应付引进设备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等。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3、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同其它单位或个人之间债权(应收款)、债务(应付款)的发生和结算情况的账户。

按照结算业务的性质,结算账户又可分为以下三类:(一)债权结算账户。

债权(资产)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同各债务单位或个人之间结算业务的账户。

属于债权结算账户的有“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等账户。

(二)债务结算账户。

债务(负债)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同各债权单位或个人之间结算业务的账户。

属于债务结算账户的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等账户。

(三)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同某一单位或个人之间债权、债务往来结算业务的账户。

4、借贷记账法的特点(1)记账原理: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记帐符号:借、贷;帐户结构:“借”方、“贷”方、余额(3)记帐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4)试算平衡:在借贷记帐法下,进行试算平衡的方法是通过编制总分类帐户余额试算平衡表或总分类帐户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来实现的。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资产类: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所有者权益类: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5、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会计等式是静态等式,既表明了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同时也表明了这些资产的归属关系。

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以及编制报表等会计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会计核算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

这些资产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分布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些资产要么来源于债权人,从而形成企业的负债;要么来源于投资者,从而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由此可见,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同一价值运动的两个方面。

一个是“来龙”,一个是“去脉”。

因此,这两方面之间必然存在着恒等关系。

也就是说,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对应着相同数额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而一定数额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也必然对应着相同数额的资产。

6、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7、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单位,对各种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和计量,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

它要求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其特点表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1)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角度反映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

会计核算是对各单位的一切经济业务,以货币计量为主,进行记录、计算,以保证会计记录和反映的完整性。

(2)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各单位必须对客观发生所有经济业务,即涉及资金运动或资金增减变化的事项,采用系统的核算方法体系,按时间顺序,无一遗漏地进行记录。

(3)会计核算应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会计在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的记录、核算、分析,反映经济活动的现实状况及历史状况的同时,发展到事前核算、分析和预测经济前景。

8、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区别所有者权益和负债虽然同是企业的权益,都体现企业的资金来源,但两者之间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为:(1)负债是企业对债权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企业负有偿还的义务;而所有者权益则是企业对投资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归还给投资者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