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操作规程一、环境卫生要求1、厂房布局规划要求:1.1人物分流,防止交叉污染。
1.2有足够的日光灯保证车间有合适的光线,坏的日光灯应及时更换。
1.3设备﹑管道﹑管线排列整齐并包扎光洁,无“跑﹑冒﹑滴﹑漏”现象,定期清洁保养并记录。
1.4新车间筹建时要避免死角。
1.5在重要的地方安装防爆灯。
1.6车间有必要的排污措施,排污时避免堵塞排污口。
2、生产车间物料摆放要求:2.1台面:每天上下班前,台面必须摆放整齐,下班前,台面上只允许摆放洗手消毒液,不能放置其它东西。
凳子﹑铁架﹑垃圾桶须放在台面旁,排成一条直线。
由各组长负责监督。
2.2纸箱区:每板纸箱必须有明确的标识,必须留有适当的通道无阻。
纸箱与玻璃窗要半米之隔的距离。
2.3包装品区:每款包装品必须摆放整齐,有明确的标识。
由领料员负责整理。
2.4中间产品区: 中间产品按不同种类﹑合格和不合格分区摆放整齐,并标识清楚。
2.5设备﹑容器﹑工具按定置管理要求放置,并符合清洗标准。
2.6在车间内不可以存放玻璃及瓷器类等易碎物品。
3、生产区清理/清洁﹑消毒要求:3.1流水线: 各流水线由当天生产的人员负责清洁,由当班组长监督。
3.2台面﹑传送带: 每天所用的台面及传送带由生产人员进行清理,班组长监督。
3.3机器: 每台机器外部卫生由生产部人员负责清理,每周一次,此事由当班组长负责监督。
3.4冻水管﹑真空管: 每季度一次,由生产部人员负责清洁,班组长负责监督此事,并作记录。
3.5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3.6各车间每天必须清扫,保持地面整洁,由班长负责监督。
3.7车间每周大扫除一次,然后进行地面消毒和空气消毒。
3.8装有紫外灯的车间下班后需开启紫外灯30分钟以上。
3.9作业区域不得存放与作业无关的物品和私人杂物。
4、门窗玻璃﹑墙面﹑顶棚清洁完好。
5、采取必要的防虫﹑防蚊﹑防鼠措施,每次卫生大检查时顺带检查此项实施效果。
6、为避免墙体发霉,对乳化车间等湿度高的车间公司设有抽风机。
需适当开启降低湿度,以利于环境卫生和员工健康。
7、不得使用木制品﹑纸制品作垫板。
8、实验室原料需按类别摆放整齐,经常整理﹑打扫。
对于洁净度要求高的洁净操作平台,需保持无菌无尘状态。
二、个人卫生要求1、所有生产人员要求持有体检健康证明才能上岗,无证不得上岗。
2、员工基本穿戴要求:2.1进入车间之前必须穿好工衣,穿戴必须保持整洁。
2.2不得穿拖鞋进入生产场区。
2.3男同事不能留长发和胡须。
2.4戴好工帽,头发不得外露,以防头发掉入产品中。
2.5生产人员不可佩戴任何首饰。
2.6不得留长指甲,不得涂指甲油。
3、进出净化区域的员工特殊要求:3.1所有进入净化区域的员工须在更衣室戴好口罩﹑网帽﹑穿洁净连体工衣以及工鞋后,进入洗手区域,先用洗手液将手清洗干净,用干手机吹干,再用消毒液消毒,经风淋室后才能进入生产车间进行生产操作。
如有出净化区域再进去者或是手接触到污染物者也必须按以上同样的方法进行消毒。
3.2员工出净化区域时先脱下连体工衣﹑工鞋﹑网帽收好。
口罩﹑鞋套﹑弄脏的网帽统一收集在专用垃圾箱后才能出去。
连体工衣每次更换下来后需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种以上,每周公司统一清洗连体工衣一次。
3.3净化区域生产人员工作时间中途上厕所,须先更换连体工衣,连体工衣不得带入洗手间。
进入车间前先用洗手液将手清洗干净,然后用干手机吹干,再用消毒液消毒。
4、直接与化妆品原料和中间产品接触的生产人员须带手套作业。
5、各岗位操作人员进行了非生产产品事项时,必须清洗手后才能上岗位工作。
6、因为指甲内最易滋生细菌,很难清洗干净,因此在工作中每隔1小时都必须要用75%浓度的酒精洗手消毒,以免污染产品,导致产品不合格。
此项工作每星期检查一次,各组长负责监督。
7、员工不得在化妆品生产区域随地吐痰,饮食和抽烟。
三、消毒指示1、本公司主要使用的消毒方法有:1.1 紫外线消毒1.2 75%酒精消毒液消毒1.3 杀菌剂A01消毒液消毒1.4 热水消毒(80℃-85℃,30分钟)2、消毒液的配制方法:2.1 75%酒精消毒液的配制:称取食用酒精(含量约95%)与纯净水按3.25:1比例搅拌均匀。
配制好的75%酒精消毒液外观必须清澈透明、无杂质。
测量方法:用酒精计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补适量食用酒精(含量约95%)或去离子水。
2.3 杀菌剂A01的配制:称取1.5kg杀菌剂A01溶液,加入45kg的纯净水搅拌均匀。
3、75%酒精消毒液的应用:3.1手消毒:手清洗干净后喷75%酒精消毒液,拿出吹干即可。
3.2包装容器消毒:先用清水清洗1-2遍,过纯净水一遍,再用配制好的75%酒精消毒液浸泡1-2分种,拿出晾干即可.在用75%酒精消毒液浸泡前,要求先试浸泡包装容器一断时间看是否有褪色、掉字等情况,如有此情况需向技术部请示如何处理。
3.3工具﹑设备的消毒:使用后的工具﹑设备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一遍,再用75%酒精消毒液擦试两遍,晾干即可。
3.4对于一些不易擦洗的或小勺等工具,可用75%酒精消毒液浸泡。
3.5 75%酒精消毒液用于包装容器消毒时,使用一段时间后,如出现黑点或絮状物等杂质,须用2000目的滤网过滤后才能再使用。
3.6因随使用时间的推移,75%酒精消毒液含量会下降,故每隔一定时间需用酒精计进行检测,并补充适量95%的酒精。
4、A01消毒液的应用:4.1每天打扫干净地面后,将A01消毒液均匀喷洒在地面,也可用沾了A01消毒液的干净拖把进行擦试。
4.2进行地面消毒或空气喷雾消毒时,注意保护好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以免造成污染。
4.3工具﹑设备的消毒:使用后的工具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后,用纯净水冲洗一遍,再用75%酒精浸泡15分钟以上,然后用纯净水冲洗2-3遍(必须冲洗干净),或晾干即可。
5、紫外线灯主要用于车间空气消毒,要求每次开启时间为30分种以上,车间紫外线灯开启时间为下班后,紫外线灯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老化需及时更换.用紫外线消毒樽﹑盖﹑泵头、喷头、内垫的注意事项:5.1所有樽﹑盖﹑泵头、喷头、内垫进/出消毒房时,除了要在记录本上登记进/出时间外,还需在标识卡上注明确认人。
5.2消毒时间必须保持在2小时以上。
5.3消毒时必须置于离紫外灯最近的位置,且不能太满,内垫要经常翻动。
用臭氧杀菌时则必须将樽、盖敞开,开启臭氧发生器1小时,关闭臭氧发生器1小时后人员才可进入消毒间拿取相关物料;5.4所有的喷头、泵头在倒入胶筐时,下面必须垫个空框,防止喷头吸管接触地面。
四、工具定位及消毒要求1、使用工具定位要求:1.1使用工具要求摆放整齐有序,不同使用工具分类摆放,清洗消毒好的工具与使用过的工具需分区域摆放。
1.2剪刀/介刀片等利器依据《有关利器的管理规定》进行摆放和管理。
1.3乳化车间干净的瓢、勺子、搅拌棍必须统一放置于指定货架上,并加上必要的防尘措施。
正在使用的工具可放于清洗干净且消毒后的桶、塑料杯或货架上。
1.4工具使用完后及时送往清洗间清洗。
1.5搬运沾有液体物料工具的时候,注意不要让物料滴落地面。
1.6配料间的吸料管主要用于吸取香油和液体油脂、液体表面活性剂等原料,并配有专门用于摆放吸料管的货架。
吸料管上必须标明专门/主要用于吸取的原料,并按吸取原料的类别进行摆放。
吸料管遵循专管专用的原则,一般不得混用。
用一种吸料管吸取另一种物料前,须获得现场检验员同意后方可。
1.7配料间部分原料会腐蚀不锈钢勺子,有些油脂会溶解塑料瓢,故使用工具取这些原料后要拿出来清洗干净、消毒,不得放在原料中,以免铁锈或溶解的塑料污染原料。
2、使用工具的消毒:2.1消毒前要求清洗干净。
2.2消毒方法:参照消毒指示。
2.3使用工具的清洗消毒要求及时,当天使用的工具当天清洗消毒。
五、掉落地面产品的处理指示1、产品掉落地面时,需立即捡起。
2、直接与化妆品内容物相接触的包材掉落地面时,捡起后不可直接放回原储放处,需用消毒好的干净毛巾轻轻地将表面灰尘擦试干净,并确认瓶盖内无灰尘,表面无磨花、摔裂等情况后才能放回原处。
3、掉落的包材虽无灰尘,表面无磨花摔裂等情况,需用消毒好的干净毛巾轻轻擦拭表面。
4、成品掉落地面时,捡起后用干净的毛巾将表面擦试干净,确认无灰尘,表面无磨花摔裂等情况才能放回原处。
5、对掉落地面的产品进行处理时,要求仔细认真,以免人为造成产品表面磨花和损坏。
六、废弃物处理方法1、生产车间产生的废弃物必须及时清理,使工作环境整洁。
2、配料车间原料空桶必须统一放置于暂存空桶区域,不得跟原料混放在一起,下班前将空桶运至垃圾房,摆放整齐。
3、车间产生的纸皮﹑塑料袋等可再生废弃物需包扎整齐,跟原料桶一样运至垃圾房,等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和空桶一起由公司指定人员处理。
4、对于乳化车间产生的原料和中间产品废弃物,如是液态的由下水道冲走,固体或膏状的用塑料袋装好后放在垃圾箱里。
5、净化车间员工使用的一次性口罩﹑网帽和鞋套下班时统一收集于指定垃圾桶内,不得带出更衣室,也不得随处乱丢。
6、拆包间﹑配料间等废弃物产生快而多的地方,废弃物可先用大塑料袋或纸箱装好,等快满时倒往垃圾箱。
7、垃圾箱或垃圾桶每天下班前需清理干净,并给其换上干净的垃圾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