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社会学的观点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出身名门贵族,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但他出生之年正值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雅典逐步走向衰落,社会动荡,道德衰败,使柏拉图对民主政治产生了怀疑。
20岁时他师从于苏格拉底,潜心于哲学研究,苏格拉底被处死后,柏拉图为避免受牵连便开始了12年的流亡生涯,先后到达麦加拉、埃及、小亚细亚、意大利等。
在此期间结识了许多学者、政治家,促进了其思想上的成熟,同时也惨遭不幸,被人卖为奴隶,幸被朋友赎出,回到了雅典。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阿加德米学园(Academy),或称希腊学园,并在此讲学长达40年,一直到去世。
该学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历时长达900余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柏拉图终身未婚,享年80岁。
柏拉图的著作较多,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在社会观上很推崇斯巴达的社会制度——原始的共产主义,因此,写了专著《理想国》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理想国》是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集中反映。
在柏拉图理想的国家中,将神的最优创造物——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其中,哲学家是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神用金子做成的,拥有智慧和理性。
军人是奴隶主国家的保卫者、社会秩序的维持者,是神用银子做成的,
拥有勇敢和意志的品质。
劳动者包括手工业者和农民,是神用铜铁做成的,具有节制的品质。
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奴隶不属于以上三个等级,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而已。
三个等级的人应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分工合作,这就是正义。
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是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
这样,国家才能维护正常的运转,否则社会就会处于混乱不堪的境地。
显然,这是为奴隶主贵族专制制造的理论依据。
(二)主要教育思想
1.论国家管理教育
柏拉图的哲学和社会学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
他从斯巴达和雅典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形成了他的教育理论体系。
在教育的组织管理上,他主张国家控制教育,采取公养公育的方法培养人才。
2.论学前教育
儿童在3岁以前,由女仆专职负责饮食起居;教育则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来监督实施。
3—6岁的儿童要集中到神庙的儿童游戏场上,由国家选派公民监督教育,饮食起居由女奴负责。
教育内容主要是讲故事、做游戏、学音乐等。
柏拉图对幼儿教育很重视,认为讲给幼儿的故事要经过挑选,剔除不健康的;应选择那些能激发幼儿勇敢、正义和高尚品德的故事。
在组织游戏时,方式和内容要有精心的安排,不要经常变化,否则会影响其成人时对国家和法律的忠诚。
3.论普通教育
柏拉图提出了强迫儿童受教育的主张,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
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
这些学校的学习内容很丰富: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
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情感和道德,发展儿童灵魂中的低级部分,形成节制的品德。
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
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
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是柏拉图的首创,被称之为“后四艺”。
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
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
4.论高等教育
国家对极少数具有金质潜能的奴隶主子弟施以高深的教育,从20岁至30岁这十年内以研究哲学,即辩证法为主,兼学“后四艺”。
但这个时期学习“后四艺”的目的与军人的学习目的不同:军人的学习是为了应用;而现在的学习则是为了锻炼思维,为了使思想接近世界最高的理念——神。
辩证法是所有内容中的统率学科。
柏拉图认为只有精通辩证法,才能学好其他学科,并非人人都可以研究辩证法,而是只有成年人中那些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才能研究。
这个阶段的教育结束后,学生可以担任国家的高级官吏。
其中的极少量的天资聪慧的,造诣较深的人可继续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辩证法,
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
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到此为止,柏拉图的培养“哲学王”的教育目标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