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理科学导论2012-2010真题及解析
地理科学导论2012-2010真题及解析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书的出版年份不很重要,只要作者一样即可,内容变化不大。当然能买到最新版的最好。
4、城环院的复试线和复试录取比例是多少?
答: 城环院复试线一般都是理科国家线。07年是305,08年是300,09年是300分,10年人文和自然是290,地信是280.最终录取线视生源情况而定,基本上都是比复试线多三十分左右。
纵观近两年来的地理科学导论真题,可以发现,基础知识是考察的重点,看好教材内容是关键。除了记忆知识点外,还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教材知识,这就要在平时多关注地理学科的研究应用热点问题,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培养自己用地理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0年地理科学导论试题
一简答题
1.物质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2.地球系统演化的过程
(1)1,2,3,4,6,8,这六道题目,共90分的内容教材中有标准答案,答题时首先写出每一条的关键句,然后简要阐述。只要考前背过,就可得满分。
(2)5,9这两道题目,共35分内容是教材知识的应用,只要对教材中这些知识有所了解,就能很好地回答。
(3)第7题,是25分的论述题,属于考察个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对当前研究热点的关注程度,如果平时有所留心,就不会答偏,可以拿到大部分的分数。
答:难度中等。比北师和华东师要容易,比陕师和华南师要难一点。因为不用考数学,每年都比较热门。
7、城环院公费比例有多少?
答:华师从2010年开始实行奖学金制度,分四类,一等到四等,和原来的A、B、C、D四类差不多,一等不用交学费,每月享受260元生活补助;二等交一半学费,每月享受260元生活补助;三等交一半学费,没有生活补助;四等类全自费。一等、二等、三等加起来占80%的名额,还是比较多的。全部学生都享有大学生医疗保险,应该是看病不要钱,只交挂号费就可以了。
总之2010年题目不是很难,相信大家只要看好教材,分数就不会太低。考后感觉不是很好的同学也不必太过早伤心,因为最后的结果往往超出自己的预想。华师改卷一向比较松,大家只要把要点答上,就能拿到大部分的分。
。
四、华师城环院考研常见问题解答
1、城环院歧视跨专业的考生吗?
答:绝对不歧视。每年都有许多跨专业的考生被城环院录取,只要大家初试成绩考的好,复试不出大的差错,都会被录取。华师对每个同学都是公平的,只看实力。当然还是会照顾本校的学生,这在哪个学校都是一样的。只是华师本校考研的同学不是很多,呵呵。
根据学校的要求,今后的奖学金将实行滚动制,每年6月份进行评审,所以大家都有机会。
8、复试重要还是初试重要?
答:根据近三年的复试情况,大家的复试分数都相差不大,不会因为复试刷人。影响最后排名的主要是初试成绩,所以对初试要格外重视。
9、跨专业需要加试吗?
答:不知道其他院系是怎么要求的,城环院只要求同等学力的考生加试,就是以前是专科毕业的,然后再来考研,就需要加试。对于跨专业的本科应届考生,一律不用加试。比如原来是学中文或外语的,就不需要加试。而且加试很简单,通过率100%。
解析:土地承载力是指“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也即一定技术水平、 投入强度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引起土地退化 ,或不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负面影响,或不使环境遭到严重退化的前提下,能持续、 稳定支持具一定消费水平的最大人口数量,或具一定强度的人类活动规模。
二、简析(每题15分)
(一)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过程有何影响?
2011年人文和自然最低录取分在350左右,人文录取55个,自然23个,地信9个。2011年各专业录取名额有所减少,专业硕士录取名额增多。
2012年各专业预计录取人数和分数与2011年持平。
5、城环院研究生的就业如何?
答:据我所知,大部分可以去南方或沿海重点高中教学,年薪六万以上。
6、城环院考研的难度如何?
解析:教材内容,在P374,共5条。
5.简述“一山有四季,十里天不同”所揭示的地理现象。
解析:教材知识应用,相关内容在P103。主要反映山地地区出现的垂直自然带现象,是垂直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山地地区,因温随高山海拔升高而降低,可以从山脚到山顶形成四季的气温,及由气温决定的自然面貌差异。山区地区,因地形高度变化大,水汽温度随地形起伏而变化,产生了不同的水热组合,即小气候,产生不同的天气。
2分析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P293
对照真题,在地理科学导论的教材,可以找到每一道题目的出处。题目后面标的页码是题目在教材中的具体位置。七道题目中,只有论述题第一题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书中没有涉及,但纬度地带性是书中的重点内容,这道题目其实就是考察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导致的降水分布不均,因此不算太难回答。其余六道题目,在书中都有具体的答案,而且全部是分一二三四按点阐述的,基本上只要把每一点的关键句答上,然后加以简单阐述就是标准答案了。
(四)在人地关系视阀中,前苏联地理学家B.B.索恰瓦提出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NO.62
解析:教材内容,在P211,难度低。
三、综合论述
(一)论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25分)
解析:教材内容,在P41,难度中,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
(二)结合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方塞插入圆孔”之说,谈谈你对地理学追求一般规律和法则的认识。(20分)
解析:教材内容,在P24,难度低。主要回答太阳活动对气温、降水、地磁场等的影响。
(二)地理学理论革命和计量革命有哪些共同特征?
解析:教材内容,在P281,难度低。包括三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可按原文作答。
(三)地理实验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解析:教材内容,在P381,难度低。包括三个方面的趋势,可按原文作答。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中国地理》赵济、陈传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6年版)
人文地理复试:《人文地理学》王恩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自然地理复试:《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地理信息系统复试:《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高教出版社,2000年
(一)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科学导论》试题及解析
一、简答(每题10分)
(一)地球系统的演化过程。
解析:教材内容,在P47,难度低。演化过程分4个阶段,即天文时代、地质时代、生物时代和人类时代。
(二)何谓“土地承载力”?
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226,难度中。属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内容,教材中有提到土地承载力这一概念,但没有详细论述。回答本问题只需对“土地承载力”这一概念做出详细解释即可。具体答案可参考笔记。
《中国地理》更加注重对运用地理学知识来分析、解释、解决当前与地理学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的地理学能力的考察。2011年8道题目中,有5道题目在教材中都没有答案。因此对于中国地理的复习,一方面要把握教材重点,尤其是往年真题经常考察的理论、规律、特征等内容。另一方面,要在平时培养地理思维,用地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要关注当前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如往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低碳经济,和今年的循环经济、城市群发展战略,其他的如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的最新发展规划,尤其是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2011年,国家及湖北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出台,这里面凡是牵涉到地理学的内容都要格外重视。平时可以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找一些相关的地理学期刊论文,归纳其中的要点,使自己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总体上的认识。总之,中国地理的复习单看教材是不够的,地理学知识在现实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中国地理考察的是大家的地理学能力,而并不再是记忆力。大家复习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联系,419448202。
二分析题
1.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区域发展的演化律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
2分析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
(三)备考方法
根据近年来的专业课真题来看,《地理科学导论》的题目注重对地理学基础知识的考察。2011年9道题目中,有7道在教材中都有答案。《地理科学导论》这门课程本身就是对地理学基础知识的简要综合介绍,教材中包括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理学思想史等几门课程的骨干知识,考察时不可能太深入,所以题目一般比较简单,而且大部分都在教材中可以找到答案。所以在备考时要重视对教材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结合区域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分析一: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防止移入地承接落后产业和高污染产业?(25分)
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168,区域发展理论中有专门论述梯度推移理论。本题难度为高,除了要掌握梯度推移理论的内容外,还要结合实际进行论述。回答本题,可分三个步骤,一是解释概念,即梯度推移理论的内涵;二是论述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是提出防止承接落后产业和高污染产业的方法。
(一)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科学导论》试题及解析
一、简答题(每题10分)
1.中国地缘政治战略。解析:教材内容,在P197,共7条。
2.地理大发现
解析:教材内容,在P264,共5条。
二、分析题(每题15分)
3.分析文化整合的过程
解析:教材内容,在P255,共4条。
4.简述现代地理学的特征。
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292,在哈特向区域思想中提到“方塞插入圆孔”之说。本题难度为高。要想回答完整,首先需要对哈特向思想有所了解,其次还要对计量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的发展及影响熟悉。回答本题,首先要阐述一下哈特向“方塞插入圆孔”要表达的意义,即地理学不能追求一般规律和法则。然后要对此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论证。我个人认为此观点有道理,可以从地理学的特性即区域性和计量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的实践来证明。
6.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区位论面临的挑战
解析:教材内容,在P132,共4条。
三、论述题:
7.去江苏南京参加世博会的一个关于“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会议的讨论,从与会或地理工作者的角度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20分)